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对94例ABP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ABP合并胆囊结石的59例行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结石14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其中3例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EST,联合LC治疗。结果全组术后再次发作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均为ERCP EST患者;另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有效率100%。结论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于治疗ABP效果好。微创技术是目前ABP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ERCP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患者应用ERCP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5例中81例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5.2%(81/85)。81例经ERCP诊断明确病因,其中肝外胆管结石60例,乳头炎性狭窄4例,乳头旁憩室炎压迫乳头开口2例和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8例恶性胆管狭窄,胆瘘1例,慢性胰腺炎1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2例。对肝外胆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和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经EST或EPBD治疗;对胆管损伤以及恶性胆管狭窄,采用内支架引流;对胆瘘行鼻胆管引流。取石成功率为91.7%(55/60),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5.8%。结论ERCP是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非常有价值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腹腔镜序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03年6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4例.入院后24 h内54例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取石术,7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加行EST.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待胰腺炎恢复后,53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例中转开腹;1例因胰周脓肿行开腹胆囊切除,胰周坏死组织清除. 结果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无胰腺炎复发. 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待胰腺炎缓解后,序贯应用LC,可体现微创手术的优点,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M的临床资料,分析测压结果、ERCP诊治情况,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SOM结果正常2例(18.2%),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待查患者,未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长期随访腹痛无加重,未再因此就医。5例复发性胰腺炎和4例腹痛伴胆总管增宽的SO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为(52.7±19.2)mm Hg(34~96.5mm Hg);蠕动压力为(167.3±24.8)mm Hg(140~200mm Hg)。9例SOM结果异常者均接受EST治疗,术后随访7例(77.8%)获得良好效果,2例复发性胰腺炎再次行ERCP并放置胰管支架后获满意疗效。结论SOM有助于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尤其适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怀疑为SODⅢ型的患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SOD,指导ERCP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7月我院治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囊切除术,将112例分为保守组45例、EST组22例、胆囊切除组29例、EST联合胆囊切除组16例。比较各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112例随访16—30个月,平均18.5月。保守组1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26.7%(12/45);EST组、EST联合胆囊切除组均无胰腺炎复发;胆囊切除组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6.9%(2/29)。与保守治疗组比较,EST、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小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EST、胆囊切除术均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结果EST治疗半年内33例(86.8%)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7.9%)部分缓解,2例(5.3%)无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0.5%),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SOD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EST对SOD疗效确切,且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89例ABP患者,梗阻型ABP 29例,其中2例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致坏死型胰腺炎患者,24 h内行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急诊(24~48 h)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17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总管下端占位患者先行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7 d后行CT、EST或ENBD,择期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限期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或开放根治术。非梗阻型ABP 60例,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在入院后3~14 d急性胰腺炎控制后42例行胆囊切除术,18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29例梗阻型ABP在及时或限时行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后均使胰腺炎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60例非梗阻型ABP患者中,42例住院行一期胆囊切除术,治愈率达100%,18例保守治疗患者,1个月至1年胰腺炎复发9例,均再次入院,3例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6例行胆囊切除术,其中LC 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其中5例治愈,1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ABP应根据胆管有无梗阻分型治疗,梗阻型应尽早引流解除胆管梗阻,EST+ENBD能有效解除胆管梗阻控制胰腺炎症;非梗阻型宜积极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人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总管结石者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者行EPBD治疗;对胆管中段狭窄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胆管内支架治疗(EMBE).结果:69例(94.5%)ERCP获得成功.其中未发现异常者7例其中胆总管结石41例,39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其中乳头狭窄10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其中胆总管中段狭窄4例,2例行ENBD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2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各1例,行EMBE治疗后黄疸减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者3例.治疗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4/73).结论:ERCP能及早查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并予相应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liary pancreatitis, ABP)的临床效果,创建ABP微创治疗系统化方案. 方法将69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根据胆道状态、重症度和治疗方法分为单纯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组,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LC组,ERCP LCBDE(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on bile duct exploration)组,ERCP 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组和重型胰腺炎组,观察疗效. 结果 696例ABP中,实施EST者330例(47.4%),经内镜取石成功267例(38.4%);实施ERCP、LC和LCBDE者分别为411例(59.1%)、513例(73.7%)和85例(12.2%),成功例数分别为409(99.5%)、511(99.6%)和82(96.5%).重型胰腺炎36例,存活34例(94.4%).ABP治愈率99.7%(694/696). 结论内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明显,有助于微创治疗ABP方案的完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方法123例ABP患者,梗阻性31例,其中9例重症者在观察治疗24—48h后病情恶化,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或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余22例轻症者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0d后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ST、ENBD,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限期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或开放根治术。非梗阻性ABP92例,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在入院10~14d急性胰腺炎控制后行胆囊切除术60例,32例未行手术。结果31例梗阻性ABP在及时和限时行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后均控制了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非梗阻性ABP患者中,60例住院行一期胆囊切除术,治愈率100%。余32例保守治疗患者,1个月到1年内胰腺炎复发24例(75.0%),均再次入院行胆囊切除术。结论ABP应根据胆道有无梗阻分型论治:梗阻性应尽早引流解除胆道梗阻,EST+ENBD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非梗阻性宜积极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在同一住院期内手术。  相似文献   

11.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7月~2004年10月行ERCP、EST、ENBD等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经内镜治疗后疗效均满意。术后发生出血1例、形成胰腺假性囊肿2例、死亡1例。无因病情恶化而中转手术治疗者。结论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内镜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3 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 ,其中 2 0例于 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治疗组 ) ;另 16例行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 95 .2 4%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第 2天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 (P <0 .0 5 ) ,第 3天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直接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 ,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 ,降低胆胰管内压 ,可有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该方法微创、安全、有效 ,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胆石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对策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石性重症胰腺炎 (GSP)的合理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97例GSP临床资料。结果  97例中 ,重症I级 5 4例 ,II级 43例 ;治愈 77例 ( 79.4% ) ,病死 2 0例( 2 0 .6% )。内镜治疗组 (EST)、延期手术组和早期手术组的并发率分别为 2 4.1% ,2 5 .0 %和 65 .5 % ;病死率分别为 10 .3 % ,13 .9%和 3 7.5 % ,前两组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 (P <0 .0 5 )。结论 GSP治疗应根据“个体化方案” ,无胆石梗阻者应延期手术 ;有胆石嵌顿梗阻者应及早施行EST治疗或开腹手术 ,对重症II级患者首选EST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兵  曾志武  龚昭 《腹部外科》2005,18(5):283-284
目的探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术后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性进行LC术前、术后ERCP及内镜治疗102例(包括EST,ENBD和网篮取石术等)的经验体会。结果术前行ERCP94例中,胆管显影89例,显影率94.6%,发现胆总管结石41例,乳头炎性狭窄21例,阳性发现率约65%,取石38例,成功率92.6%;术后行ERCP8例,胆管均显影,术后阳性发现8例,阳性率100%。其中2例胆漏、3例胆总管残石、3例乳头炎性狭窄,内镜治疗成功100%。对胆总管结石,无论术前、术后,内镜取石治疗成功率93%。ERCP并发症3例(2.8%)1例乳头出血,2例高淀粉酶血症,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ERCP和EST的应用是当前LC手术前、后诊断和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手段,对提高LC的成功率和减少LC的并发症,降低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率,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组合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20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的临床资料。其中138例先行ERCP+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ERCP+LC组);65例先行LC再行ERCP+EST(LC+ERCP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无穿孔、出血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ERCP+LC组住院时间短[(7.2±2.1)d vs.(8.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术后胆管残余结石4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LC+ERCP组的12.3%(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EST取石,再行LC,手术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是较理想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8月以来,作者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胆石性胰腺炎18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出院后随访6月至4年,均无胰腺炎复发。文中对胆石性胰腺炎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指征与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并就纤维胆道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一奥迪拓约肌切开术的配合治疗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5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行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5例,79例通过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延期行LC,16例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结果95例LC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328min,平均103min。术中出血量0~210ml,平均35ml。95例均行术中胆道造影,成功92例,3例失败。造影发现13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rny,EST),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术后胆囊内见多发结石,以小结石、泥沙样结石多见。39例随访1个月~5年,均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LC以去除原发病因,术中造影和术后EST是其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