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5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并评估其对两者的鉴别价值.结果 与乳腺炎患者相比较,乳腺癌患者后方回声衰减、钙化、Ⅱ~Ⅲ级内部血流、RI ≥0.70以及UE 4 ~5分所占比例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病灶硬度高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炎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85.5%和78.9%,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90.9%和91.2%,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8.9%、85.5%和8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9%、91.2%和91.1%,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非哺乳期乳腺癌患者98例,以及同期在该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US)以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US及UE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疾病的影像学结果,分析其检出率,同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对非哺乳期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组织检查非哺乳期乳腺炎43例患者共检出52个病灶,非哺乳期乳腺癌98例患者共检出158个病灶;US检测通过边缘参数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癌和乳腺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其他参数,包括是否出现微小钙化、病灶后方是否有回声,病灶内部血流等级等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UE两个参数弹性成像评分以及RI等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UE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US;UE联合US检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超声检测。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确诊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姚瑶  李新华 《癌症进展》2016,14(7):667-670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例乳腺病灶患者,按照术后病理或超声引导穿刺结果分为乳腺癌组(41例)与乳腺炎组(64例),两组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共检出良性病灶68个,恶性病灶79个。良性病灶检出率最高为慢性乳腺炎(45.59%),恶性病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浸润性导管癌(75.95%)。良性病灶多数未见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部呈小条状或斑点状回声,多数病灶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恶性病灶多呈微小钙化,钙化病灶内多呈簇状或散在点状强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多明显衰减,良、恶性病灶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情况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灶内部Ⅱ~Ⅲ级血流比例(82.28%)多于良性病灶(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血流多呈不规则穿入型血流信号,良性病灶周围血流信号程度不等。良性病灶弹性成像4~5分为20.59%,恶性病灶为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RI≥0.70为26.47%,恶性病灶RI≥0.70为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恶性病灶诊断率(67.09%)低于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上较单纯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原癌基因(CerbB-2)在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癌、57例NLM患者的多模态超声检查资料及血清VEGF、CerbB-2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VEGF、CerbB-2水平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NLM和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1.43%、56.14%、64.17%,UE(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4.13%、68.42%、76.67%,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9.37%、75.44%、77.50%,UE、CEUS(超声造影)诊断效能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VEGF鉴别诊断NLM和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4.13%、54.39%、70.00%,CerbB-2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5.71%、50.88%、69.17%,多模态超声联合VEGF、CerbB-2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3.65%、89.47%、91.67%,高于单一检测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数字乳腺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的24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经手术病理判断为恶性病灶者为恶性组(40例),良性病灶者为良性组(200例),全组患者均行超声弹性成像和数字乳腺X线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恶性组患者的数字乳腺X线多表现为乳腺腺体致密、微小钙化、边界缘毛刺和肿块影(P<0.05)。良性组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多为2~3分,而恶性组多为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和数字乳腺X线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9.5%,特异性分别为80.0%和100.0%,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数字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数字乳腺X线对于乳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有更好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于我院诊治的149例乳腺癌患者,均行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检查后,行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孕激素受体检测。其中三阴乳腺癌(35例)为观察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14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的图像特征及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图像示边缘有毛刺征占28.6%、后方回声衰减占25.7%、微钙化占48.6%和内部血流低级别占2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4%、46.5%、77.2%和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血流阻力指数占37.1%、低弹性评分占14.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2%和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95.6%和准确度为95.3%。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综合分析患者病灶的形态,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NLM)的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和22例NLM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乳腺癌和NLM病灶的超声检出率均为100%.肿块声像表现中的形态、包膜、边界、血流丰富程度两者类似;肿块内微小钙化,低回声中的更弱回声,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RI)两者表现不同.结论 综合分析乳腺肿块声像图表现以及血流特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和NL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2 cm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39例患者共45个小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2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为75.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01);两者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Z=5.213,P<0.001;Z=4.986,P<0.001)。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与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与乳腺癌相似,极易混淆。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较少。笔者通过分析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分类、治疗与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价值,以期重视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浅表组织及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超声图像表现及弹性图像特征,提高对这类病变的超声认识和诊断.方法 针对5例AF的超声彩色多普勒图像及超声弹性成像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5例,其中发生在乳腺3 例、右髂部腹壁下肌层1例,左侧腹股沟肌层1例,其二维图像结果 均提示倾向恶性.3例乳腺病灶并采用实时弹性成像技术(UE)进行评分,评分结果 均为4~5分,提示病灶组织较硬.2例位于右髂部腹壁下及左侧腹股沟区的病灶,由于包块较大,未采用弹性成像技术.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肿瘤,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征,但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超声能为临床提供病灶位置、毗邻关系及浸润范围等信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4例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观察并详细记录所发现的甲状腺病灶的内部与周边血流、内部回声特征、直径、钙化程度及位置等信息。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64例患者共328个病灶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92个,恶性结节136个。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二者联用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P<0.05);而超声造影、弹性成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P<0.05)。结论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高,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周艳珂  李潜  田婧  王敬敏  郭晓霞  乔森焱 《癌症进展》2021,19(23):2413-24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化疗周期后进行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4例化疗后病灶消失,65例化疗后病灶缩小,21例化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或增大.超声造影检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41%、85.71%、91.00%,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别为87.34%、71.43%、84.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689,P=0.014;Kappa=0.648,P=0.02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式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相当,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年轻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年龄﹥35岁),研究组41例(年龄≤3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研究组病灶的回声晕发生率和后方回声衰减率低于对照组,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灶造影前及造影后的横径均大于对照组,造影前纵横比、造影后横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造影剂滞留率低于对照组,病灶快进快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年轻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浸润性导管癌组)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其中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正确诊断7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误诊组),比较各组病灶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病灶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回声及后方回声增强,与误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比较,前者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少斑点状强回声、无回声、少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少腋窝淋巴结肿大(P<0.05)。误诊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并伴有丰富血流信号,但两者斑点状强回声(χ2=30.805,P<0.001)、高回声晕(χ2=20.282,P<0.001)、后方回声增强(χ2=6.442,P=0.011) 等表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注意观察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等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在常规超声(US)不能鉴别诊断的附件区良恶性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8月30日至2011年1月31日间,对US未能显示出病灶特征,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的附件区包块24例患者再行CEUS.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例经穿刺或/和外科手术病检证实、5例经临床诊断(诊断性治疗、复查和随访)证实:卵巢恶性肿瘤13例、良性包块11例(良性肿瘤9例、附件炎性包块2例).CEUS诊断13例恶性肿瘤准确率100%,敏感性100%(13/13);诊断良性包块9例正确,2例误诊(粘液性囊腺瘤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癌),特异性82%(9/11);CEUS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准确性为92%(22/24).结论:CEUS可敏感显示US不能鉴别诊断的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良/恶性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 (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 (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 (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9例,共85个结节.分别对患者行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各项指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度为95.29%,高于超声造影的81.18%及弹性成像的8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技术在早期乳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断的8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开展多模态超声(包括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和磁共振检查,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良、恶性乳腺癌病变患者超声及磁共振检测指标差异,探讨多模态超声、磁共振、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3种检测方式在乳腺癌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应变式弹性成像(SE)参数弹性评分和应变率比值(SR)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恶性组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的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弹性模量标准差(SD)及弹性模量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比值(Ratio)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恶性组患者MRI参数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强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组患者,峰值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分别绘制SE、SWE、SE+SWE、MRI、SE+SWE+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ROC曲线,计算其AUC分别为0625 0、0606 3、0693 8、0643 8、0762 5,SE+SWE+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手段(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以及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如果能将两种方式联合,则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57例。应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恶性肿瘤组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肿块为形态不规则,肿块内部回声较低,存在微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瘤组的超声血流状况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5.32±0.34)分,而良性肿瘤组为(3.23±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微小钙化、血流分级、年龄、弹性成像评分为诊断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宫颈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14例患者包括宫颈癌42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2例。宫颈癌中鳞状细胞癌35例,腺癌7例,均为单发病灶,宫颈上皮内瘤变中,CIN I 29例,CINⅡ27例,CINⅢ16例。宫颈癌患者平均弹性模量为(74.9±16.3)k Pa,与CIN患者的(24.1±2.9)k 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1%、88.9%和88.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1.9%、81.9%和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三名超声科医师的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Kappa值为0.845,一致性较好,彩色多普勒超声的Kappa值为0.568,一致性一般。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宫颈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