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安全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中期孕产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利凡诺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阴道出血量、引产成功、胎物残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排胎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独治疗组(P0.05);引产成功率100.0%(40/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7.5%(35/40)(P0.05),胎物残留率10.0%(4/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11/4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0.0%(8/40)(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中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单纯利凡诺治疗好,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排胎时间,减少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提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胎物残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5,(3):98-101
目的:研究和分析孕14周至16周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与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引产的孕14周到16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孕14周到16周患者。试验组的孕14周到16周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配伍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方法,对照组孕14周到16周的患者使用单独的利凡诺针囊内注射引产方法。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孕14周到16周的产妇患者引产后的成功率、产后出血量以及胎盘胎膜残留量等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孕妇患者中有35例患者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达到100%;对照组的孕妇患者中有30例患者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达到86%;其中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胎盘胎膜残留量显著高于试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试验组的孕14周到16周产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和胎盘胎膜残留量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14周至16周孕妇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配伍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及比较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利凡诺羊膜腔注射与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92例瘢痕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组)46例和B组(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组)46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及宫颈黏液相关指标、用药后不同时间的Bishop评分、VAS评分及流产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宫颈黏液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的Bishop评分、VAS评分及流产情况也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改善宫颈软化情况及降低疼痛感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瘢痕子宫妊娠自愿要求引产孕妇90例,选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药物引产为A组,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为B组,水囊引产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引产情况。结果:三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药物引产和C组水囊引产时间明显短于B组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清宫率为53.3%(16/30),明显高于A组的10%(3/30)和C组的16.7%(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会阴裂伤、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和产褥感染。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孕妇妊娠中晚期引产,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均可行,但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引产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孕中期前置胎盘状态终止妊娠最适宜方式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安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胎盘前置状态并终止妊娠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利凡诺羊膜腔注射联合米菲司酮及间苯三酚经阴道引产术6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8.4±3.6)岁,孕周(22.6±1.7)周,孕次(3.7±2.1)次;接受剖宫取胎手术5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1±4.2)岁,孕周(21.7±2.3)周,孕次(3.3±1.9)次;分析两组患者总出血数量、产时的出血数量、产后的出血数量、平均住院费用、产后出血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产妇死亡率、子宫切除率及患者术后一年性生活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总出血量、引产时的出血量和引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产妇死亡率、子宫切除、产后大出血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性欲望、性满意度、性唤起、性高潮和阴道润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前置胎盘状态终止妊娠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患者的处理方法,在条件允许下可优先考虑阴道分娩,阴道分娩有一定的安全性,对患者损伤小,产后恢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终止妊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自愿终止妊娠者,自愿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行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对照组42例不需要任何药物.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8.1%(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终止妊娠,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妊娠物排出时间和阴道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每组31例的对照组(甲氨蝶呤)和实验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以评估保守治疗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治疗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达87.1%,显著高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β-HCG水平、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量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可以选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经过专科医师确诊子宫肌瘤患者10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106名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经过专科医师确诊子宫肌瘤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对比治疗。治疗完成后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平均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平均子宫肌瘤体积(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为(9.5±8.7)nmol/L与对照组患者的(9.4±4.9)nmol/L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30岁,G4P1 3,4年前足月顺产一女婴,人流3次。末次月经2001年7月22日。于2002年2月13日以中孕引产,在当地镇计划生育指导站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术后38小时无明显宫缩,即用米索前列醇1片(200ug)阴道后穹隆置入。数分钟后,腹痛剧烈,阵发性,伴呕吐,持续半小时多疼痛缓解,但病人逐渐感心慌,血压下降,烦躁。肛查宫口未开,阴道无明显血液流出,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因病情严重,由当地医务人员转往上级医院。入院查体:T:36℃,P:118/分,R:28次/分,B:P70/40mmHg,贫血外貌,痛苦面容,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补佳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63,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45,P<0.05).结论: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较戊酸雌二醇治疗具有止血时间短、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临床价值,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82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予羊膜腔穿刺引产;观察组41例,予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产程、诱发临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失血量、住院天数、恶露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腹疼痛、腰部不适、月经改变、潮热盗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临床效果显著,出血少、引产成功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生育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接受人工授精助孕的29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46例,对照组给予尿促激素促排卵方案,观察组给予来曲唑促排卵方案,对比两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情况、妊娠结局以及生育后的随访1年的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卵泡个数多、h CG日内膜厚度厚、h CG日雌二醇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数多,流产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每周性生活频率增加,性唤起时间缩短,获得高潮时间延长,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促排卵方案相比于尿促激素排卵方案可取得更高的妊娠率,更加安全有效,同时可促进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授精联合卵泡穿刺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100例LUFS不孕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促排卵治疗后进行正常性生活,观察组在促排卵治疗后实行卵泡穿刺术联合人工授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围排卵期卵巢动脉血流中,观察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速度(PS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UFS不孕患者在阴道超声阴道下实施人工授精联合卵泡穿刺术效果显著,其可有效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LH、FSH、E_2、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促进病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孕妇服用米非司酮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腹内胚胎生长情况、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人工流产的妊娠女性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作为研究组,另60例患者未给米非司酮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妊娠女性绒毛中TGF-β1以及受体TGF-β1R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蜕膜中TGF-β1以及受体TGF-β1R基因表达分别为(1.64±0.59)、(1.52±0.48),对照组蜕膜中TGF-β1以及受体TGF-β1R基因表达分别为(0.98±0.44)、(0.87±0.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服药前血清TNF-α水平为(0.53±0.39)μg/L,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为(0.85±0.12)μg/L,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服用后的FSH、E2、PRL、LH、P等激素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服用米非司酮会下调蜕膜中的TGF-β1、TGF-β1R受体,提高血清TNF-α水平,使免疫系统失调,抑制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型痛经患者前列腺素及孕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素F_(1α)(PGF_(1α))、血栓素B_2(TXB_2)均低于对照组[(37.98±3.12)pg/mL vs.(48.76±4.02)pg/mL,(134.23±27.54)pg/mL vs.(156.78±26.41)pg/mL](P0.05);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优于对照组[(4.07±1.32)U/L vs.(7.45±1.74)U/L,(9.34±1.11)U/L vs.(13.87±1.25)U/L,(784.31±40.91)pmol/L vs.(573.56±35.42)pmol/L](P0.05);痛经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51±0.35)分vs.(4.78±0.33)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8.00%(48/50)vs.78.00%(39/50)](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素及孕激素水平,缓解痛经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江琴 《中国性科学》2012,21(7):32-3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安全性,以及研究其适应症和指标检测.方法:根据从2008年3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的12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g,每日2次,口服3d,并且联合氨甲喋呤进行肌肉注射20mg,每日一次,持续注射5d时间;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氨甲喋呤肌肉注射治疗,剂量与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并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疗后临床症状观察与血β-hCG水平检测以及B超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例,占98.33%,治疗天数约为15.35±5.93d;对照组有效率为53例,占88.33%,治疗天数约为22.27±8.65d.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明显的疗效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具明显引产指征的148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引产采用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对照组65例引产采用小剂量缩宫素,对比分析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率、引产到临产时间、自然分娩率、分娩产程、母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率、顺产率显著升高,引产到临产时间、分娩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后出血量、尿潴留、宫颈裂伤、产褥感染、Apgar评分、转NICU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能促进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