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后出血产妇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对照组采用球囊压迫联合阴道填纱。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产褥病率、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能快速的达到止血效果,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治疗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针对子宫切开行子宫下段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分娩过程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时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输尿管损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初乳分娩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4h血浆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实施子宫下段修补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且手术并发症少,更好的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产妇有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皆无并发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FSFI评分、性生活频率,并对两组产妇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水平做调查。结果:(1)观察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3个月、9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性生活频率明显低于孕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会增加产妇产后近期内的性功能障碍几率,降低产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临床剖宫产并发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持续性与单次抗菌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妊娠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接收的120例HIV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剖宫产术前接受单次抗菌治疗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60),将剖宫产术前接受持续性抗菌(延至术后48h)治疗的产妇作为研究组(n=60)。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相关指标、免疫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3d CD4~+、CD8~+、CD4~+/CD8~+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流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发生率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感染、宫腔感染等总感染率比对照组产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持续性与单次抗菌治疗对HIV感染妊娠者的分娩结局、产妇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延长抗菌治疗至术后48h利于加快体温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朱群飞  陈健 《中国性科学》2013,22(8):15-16,20
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并有指征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的筋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术后2h肌肉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术后2h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观察两组产妇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9例,症状均较轻,未予处理后自行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尤其适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9,(11):82-85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每组各62例。对所有孕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手术、住院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等。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腔粘连、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过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观察组5min内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湿肺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可行阴道试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经费,改善母婴不良结局,降低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抗生素的应用时机对高龄产妇尿道及切口感染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高龄产妇150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于术前30min采用2g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后连续给药2d,1次/d;B组于术中断脐时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g,手术结束后连续给药2d,1次/d;C组在手术前、中均不给予任何抗生素药物,在手术结束后30min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g,连续给药5d,1次/d。比较各组产妇手术指标、经济学指标、尿道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各组产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后体温恢复时间A组B组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产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B两组显著增高(P0.05);产妇切口感染、尿道感染率A组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WBC,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选择适当抗生素用药时期,能够降低产妇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发生术后尿道及切口感染的几率,减少住院时间及经济学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周敏  李琳 《中国性科学》2016,(9):121-123
目的:观察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161例(包括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前置胎盘),随机分为两组。欣母沛组(观察组8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250ug欣母沛;缩宫素组(对照组7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比较两组术后2h及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用药后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起效时间为(4.5±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3/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2%(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欣母沛有助于减少剖宫产术产后出血,起效时间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进行剖宫产术而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0人,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布进行止血,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况和患者产后性激素水平、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手术前后Hb变化量、产后出血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有效率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手术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Hb变化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的产后出血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5%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显著,具有操作过程简单、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止血迅速有效等特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龄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的215例高龄剖宫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均进行了产后出血预防治疗。根据不同用药将215例高龄产妇分成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5%、输血率为1.8%,对照组产妇分别为19.0%、12.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剖宫产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减少术后输血,促进产妇康复,且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方法:选择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272例(A组),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300例(B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的孕妇350例(c组)。对三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均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比较三组妊娠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1)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中有70例(25.7%)发生术后并发症,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有9例(3.0%)发生术后并发症,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孕妇有42例(12.0%)发生术后并发症,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A、c两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妊娠剖宫产可显著增加产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00例剖宫产术产妇及同期10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于产前、产后8周分别对所有产妇均实施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检测,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的检测结果。结果:产后8周,对照组产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8周性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8周性激素水平均较产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的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短期内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妊娠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7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其中阴道产组53名孕妇,生产54名新生儿;剖宫产组34名孕妇,生产34名新生儿,对比分析两组HIV感染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及分娩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HIV感染孕产妇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组在产程时间、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感染率方面均优于阴道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孕妇产后并发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不及阴道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不同,剖宫产可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HIV病毒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单胎、初产、足月、年龄25~34岁、早孕期BMI 18~24kg/m~2、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者且早孕期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无痛分娩组103例、自然分娩组93例,另选择同期初产计划性剖宫产组94例为对照。对无痛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三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阴道分娩者记录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包括盆腔器官脱垂的POP-Q分期评估、1h尿垫试验对产后尿失禁进行评估、利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盆底肌群Ⅰ、Ⅱ型肌纤维的功能进行Glazer评估,同时按照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对盆底肌进行手测。结果:(1)无痛分娩组盆底肌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2)无痛分娩组盆腔脱垂程度较自然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腔脱垂程度较无痛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分娩组盆底肌力强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强于无痛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无痛分娩组与自然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增加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的依从性,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因社会因素而增加的剖宫产率,可能降低将来发生PF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阴道试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产妇行阴道试产成功,将37例设为观察组;8例转剖宫产,即剖宫产81例产妇中随机抽取37人设为对照组。搜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后成功阴道试产相关因素。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感染、产时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胎儿1 min Agpar评分和出血体重等。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产前BMI、宫口扩张、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临产入院和自然分娩史方面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宫口扩张、年龄、临产入院、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产前BMI和有自然分娩史为成功阴道试产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宫缩乏力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自然分娩史、产前BMI和年龄等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成功阴道试产影响因素,与再次剖宫产产妇相比,阴道试产产妇子宫破裂和胎儿窘迫等相关并发症几率不会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人工流产后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计划生育服务,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的服务,观察两组女性近期和远期的避孕措施情况。结果:干预组避孕措施落实率96.0%和正确避孕率98.0%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避孕措施落实率72.0%和正确避孕率70.0%,两组的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知识掌握评分(89.5±4.6)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7.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依从性94.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意外妊娠率0,对照组4.0%,两组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避孕依从性和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避孕近期和远期中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产妇急诊剖宫产碘伏术前阴道消毒以及术中冲洗宫腔对术后腹部切口、子宫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入院行急诊剖宫产时间顺序为分组依据,单纯抗生素组:50例,患者于围术期内均合理予以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碘伏组:50例,单纯抗生素组基础上+0.5%碘伏术前阴道消毒+术中冲洗宫腔;氯化钠组:50例,单纯抗生素组基础上+0.9%氯化钠溶液术中冲洗宫腔。分析三组产妇术后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三组产妇术后平均体温、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碘伏组产妇术后子宫感染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单纯抗生素组(P<0.05),而与氯化钠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剖宫产产妇,立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之上,合理采用术前碘伏阴道消毒以及术中冲洗宫腔,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至7月706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入产房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即卧、走、立、坐、跪、趴、蹲,任孕妇自由选择)分娩。601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伤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组较常规体位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产程中干预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产伤、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不增高对胎儿及产妇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早期(TNMⅠB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保留盆腔神经宫颈癌根治术,对比两组随访1年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得分、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总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配偶间总体关系、性关系、性欲、性交、性高潮及性困难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相比于传统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对患者及其配偶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