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对应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473例的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较高、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频繁(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上可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产妇急诊剖宫产碘伏术前阴道消毒以及术中冲洗宫腔对术后腹部切口、子宫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入院行急诊剖宫产时间顺序为分组依据,单纯抗生素组:50例,患者于围术期内均合理予以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碘伏组:50例,单纯抗生素组基础上+0.5%碘伏术前阴道消毒+术中冲洗宫腔;氯化钠组:50例,单纯抗生素组基础上+0.9%氯化钠溶液术中冲洗宫腔。分析三组产妇术后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三组产妇术后平均体温、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碘伏组产妇术后子宫感染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单纯抗生素组(P<0.05),而与氯化钠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剖宫产产妇,立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之上,合理采用术前碘伏阴道消毒以及术中冲洗宫腔,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每组31例的对照组(甲氨蝶呤)和实验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以评估保守治疗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治疗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达87.1%,显著高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β-HCG水平、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量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可以选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并评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37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组45例实施传统清宫术治疗,B组45例实施介入后药物杀胚再清宫,C组47例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三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三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以及术中的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术后临床指标方面,C组的阴道流血天数、β-HCG水平复常时间、住院天数、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A、B组,均P0.05;经疗效评定和比较,C组评估为显效的一共31例,总有效率为97.87%,显著高于A组的77.78%和B组的80.00%,P0.05;三组术后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和下腹疼痛等,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存在组间差异,A、B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宫腔镜临床疗效确切,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穿孔后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取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患者22例资料,均采取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分析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前经B超检查,20例患者做出明确诊断,18例为单纯子宫穿孔,2例患者子宫穿孔同时合并盆腔出血,可见游离液体回声。22例患者行B超引导下取宫内节育器,术前均未采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药物,20例患者手术一次性完成,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0.9%,平均操作时间为(22.7±6.8)min,平均出血量(23.7±11.9)m L,2例患者由于子宫小,操作时间超过1h,仍然没有成功,放弃取宫内节育器。术后未出现感染病例,B超复查子宫回声均匀,后穹窿无积液,顺利出院。结论:在子宫穿孔后采用B超引导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东霞  李春梅 《中国性科学》2012,21(3):11-13,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12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组(观察组)和宫腔镜电切术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治疗效果和肌瘤转归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效果和肌瘤转归情况,两组O型Ⅰ型黏膜下肌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黏膜下肌瘤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须住院等优点,并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王玲 《中国性科学》2010,19(6):31-33
目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致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效果;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晚期产后出血给予正确诊断、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扬州大学附属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填塞纱布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17.49、7.77、4.99、10.24,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12);观察组患者宫缩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子宫底下降高度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6,P=0.04);观察组患者子宫底下降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7,P=0.0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2)。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治疗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针对子宫切开行子宫下段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分娩过程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时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输尿管损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初乳分娩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4h血浆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实施子宫下段修补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且手术并发症少,更好的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进行腹腔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是否有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我院产科住院患者行剖宫产术分娩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术中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的为对照组(200例),未冲洗腹腔的为观察组(200例)。术中、术后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恶心、产后发热及术后2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感染指标的变换。结果: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术中腹腔冲洗组恶心人数较未冲洗组高,差异显著(P〈0.01)。产后发热及术后2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进行腹腔冲洗只能增加患者的恶心症状,但是对产后感染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首次实施不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对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并为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58例,为初次剖宫产腹壁中线纵切组;B组62例,为初次剖宫产腹壁横切组。记录两组产妇腹壁疤痕情况、盆腹腔粘连程度及再次剖宫产术中情况。结果:(1)A组产妇腹壁疤痕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产妇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为(8.1±2.3)min,手术总时间为(45.3±8.2)min,术中出血量为(267.4±68.2)mL,B组分别为(11.8±3.1)min,(56.4±9.6)min,(303.5±7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产妇选择纵切口术式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程度,并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产褥感染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减少产褥感染、缓解患者疼痛、缩减发热时间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00例行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宫颈分泌物细菌、支原体培养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情况。结果:200例行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中,无高危因素患者60例(30%),有1种高危因素患者16例(8%),有2种高危因素患者48例(24%),有3种高危因素患者50例(25%),有4种高危因素患者26例(13%);149例患者行支原体培养,结果检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52.3%,其中解脲脲支原体感染阳性37例(47.4%),人支原体感染阳性41例(52.6%);51例行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检出阳性20例,阳性率为39.2%,其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9例(45.0%),大肠埃希菌6例(30.0%);200例患者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均提升患者140例(70.0%);152例患者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呈提升结果患者86例(56.6%)。结论:生殖道支原培养阳性产妇,行剖宫产后极易出现产褥感染,临床应注重孕前阴道相关炎症的检测与治疗,降低妊娠期间的药物治疗,注重妊娠期间的健康宣教和管理工作,尽可能早期快速消除产褥感染的各类高危因素,积极作用于降低产褥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术后瘢痕采用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9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各46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血清β-h CG恢复正常时间等各临床指标,记录患者的不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h CG恢复正常时间、子宫瘢痕处包块消失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为1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0%(42/4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为10.87%(5/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9%(16/4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6,P=0.006)。结论: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进行剖宫产术而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0人,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布进行止血,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况和患者产后性激素水平、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手术前后Hb变化量、产后出血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有效率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手术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Hb变化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的产后出血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5%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显著,具有操作过程简单、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止血迅速有效等特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魏佳 《中国性科学》2011,20(9):11-12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器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8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使两组所含的合并症大致相当,实验组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器,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切口保护器。术后随访3年观察其伤口感染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切口保护器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男性尿道尖锐湿疣派特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间就诊的90例男性尿道尖锐湿疣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5例选用派特灵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选用CO2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8.9%,复发率为8.9%,对照组治愈率为71.1%,复发率为28.9%,两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为31.1%,差异显著(P<0.05)。结论:派特灵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小,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两组药物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560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济尼新、乳酸氟罗沙星口服,B组给予舒美特、司帕沙星口服,均疗程2周,并随访1个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B组为61%,复发率A组为10%,B组为35%。结论济尼新、乳酸氟罗沙星口服,疗程14天,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