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中 《现代保健》2009,(15):30-30
目的研究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稳定型输卵管妊娠,其中56例腹腔镜治疗,40例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药物治疗成功33例,占82.5%;腹腔镜保守性手术56例,成功54例,占964%,腹腔镜保守手术组与药物治疗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保守治疗复通率60%,腹腔镜保守治疗复通率92%。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输卵管复通率显著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药物治疗、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MTX)和米非司酮(MST)联合治疗(药物组),即给予MTX 50 mg加30 ml生理盐水隔日静注,隔日用15 mg四氢叶酸钙(CF)肌注解毒,同时口服50 mg MST;51例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保守手术组),44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根治手术组)。结果:药物组经过1或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5例,治愈率为64.8%,无效或因其他原因而改为手术治疗的19例。保守和根治手术组治愈率均为100%。追踪随访24个月,3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保守性手术组最高(16.7%),药物组(4.3%)次之,根治手术组(2.6%)最低;3组的宫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53.2%,保守手术组40.5%,根治手术组53.8%,χ2=1.91,P>0.05)。结论:药物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较低,再次宫内妊娠率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杜昌翠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80-5081
目的:比较两种保守治疗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治疗和保守性输卵管手术治疗21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治愈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和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药物组与手术组的治愈时间分别为(16.51±6.15)天和(6.07±1.25)天,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67.05%和95.38%,宫内妊娠率为61.17%和83.84%,异位妊娠率为9.41%和8.46%,手术组效果优于药物组。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保守性手术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保守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结局、术后再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28例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保守组),28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粘连情况等因素对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的影响。结果保守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切除组(P<0.05)。随访6个月至6年,保守组和切除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6.4%(13/28)、32.1% (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0.7%(3/28)、28.6%( 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宫内妊娠率与盆腔粘连、对侧输卵管通畅情况相关(P<Q.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是术后宫内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对于严重盆腔粘连或患侧输卵管破坏严重而对侧输卵管正常者,不建议行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保守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时血β-HCG的下降幅度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42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治疗组190例,保守性手术治疗组235例。治疗后监测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宫内妊娠率与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药物治疗组为(19.9±6.1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药物治疗组为55.8%,保守性手术治疗组为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异位妊娠率药物治疗组为12.1%,保守性手术治疗组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性手术治疗组6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伞端胚囊挤出术后。结论:监测血β-HCG是判断保守治疗成功的指标,保守性手术具有术后宫内妊娠率高的优点,是保守治疗的首选,但应尽量避免行输卵管伞端胚囊挤出术。  相似文献   

6.
周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32-183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出院时HCG值均显著降低(P<0.05),住院费用则显著提高(P<0.05),再次宫内妊娠率显著提高,盆腔炎的发生率则显著降低(P<0.05);同时,再次异位妊娠率有所降低,但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具有创伤性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宫内妊娠率高等优势,是异位妊娠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和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的近期、远期效果.方法 131例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病例,分腹腔镜保守手术(A组)73例、化学药物保守治疗(B组)58例,分别观察其治疗成功率、住院天数、出院时血β-hCG值,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 相对于化学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成功率高(P<0.01)、住院天数短(P<0.01)、血β-hCG值下降快(P<0.01)、输卵管通畅率和再次宫内妊娠率高(P<0.01);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有疗效快、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输卵管通畅率和宫内妊娠率高的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戚桂杰  沈浣  鹿群  蔡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17-15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及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输卵管切开组和切除组,随访48个月,观察术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前次手术中输卵管粘连情况进行评分,评估输卵管粘连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再次妊娠54例(76.1%),其中宫内妊娠28例(39.4%),重复性异位妊娠26例(36.6%),继发不孕17例(23.9%)。输卵管切除术组术后再次妊娠23例(74.2%),其中宫内妊娠13例(41.9%),重复异位妊娠10例(32.3%),继发不孕8例(25.8%)。输卵管切开组与切除术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异位妊娠组前次腹腔镜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前次异位妊娠手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术后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叶雪凤  苏明 《现代保健》2009,(14):41-43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术式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患者的再孕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输卵管妊娠妇女经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与切除手术之间的区别。结果宫内妊娠率在开腹组39.2%,在腹腔镜组5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复异位妊娠率在开腹组13.5%,在腹腔镜组1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内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组61.8%,在输卵管切除组2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复异位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组11.0%,在输卵管切除组12.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明显优于输卵管切除术,重复异位妊娠率与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25-3426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甲氨喋呤(MTX)治疗及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者,其中185例行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112例为MTX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2~3年。结果:MTX治疗者宫内妊娠率60.7%,异位妊娠率17.0%,腹腔镜手术者宫内妊娠率74.1%,异位妊娠率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首选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早期通液治疗对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术后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110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68例)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即行输卵管通液治疗。B组(n=42例)术后首次月经后未行通液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HSG),并随访术后1~2年的再次妊娠情况。结果:患侧输卵管通畅率A组85.29%,B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A组86.76%,B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侧输卵管通畅者宫内妊娠率A组83.82%,B组5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性异位妊娠率A组1.47%,B组2.38%。结论:术后早期的输卵管通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及术后的宫内妊娠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29-553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江都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后患者的妊娠情况以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56例输卵管通畅,18例输卵管不通畅,输卵管通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53例患者妊娠,其中41例发生宫内妊娠,妊娠和宫内妊娠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对于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以及妊娠都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作为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保守治疗的腹腔镜组与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药物组每组均40例,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χ^2=4.1143,P=0.0425),腹腔镜组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时间、腹部包块消失时间、腹部疼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药物组(t值分别为-3.0705、-12.9210、-4.4103、-3.9692、-2.2063、-2.8441,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内再次妊娠18例,宫内妊娠率为47.50%,药物组再次妊娠13例,宫内妊娠率3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5806, P>0.05),两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9486,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可显著提高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挤压取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外)、有生育要求、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观察组(50例)先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对照组1(50例)只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对照组2(50例)在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再行切开取胚术。比较3组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P<0.0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1),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P<0.01);3组术后最高体温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后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10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4月~2007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诊治的异位妊娠10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8例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694例,输卵管切除374例,卵巢妊娠物清除术11例,宫角切除术11例。诊断不明确4例,术后病理证实宫内早孕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4例,其中1例追踪病理证实为癌变。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保守性手术组(86.8±11.2)min,术中出血量(90.5±18.4)ml;输卵管切除术组(30.5±8.8)min,术中出血量(15.9±5.6)ml。两组术后住院时间4~6天出院。术后监测血β-HCG,输卵管保守性手术血β-HCG转为正常时间为(14±3)天,患侧输卵管切除术(9±2)天,卵巢妊娠物清除术为(8±1)天,宫角切除术为(14±5)天。术后随访493例,随访时间6~18个月,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术示输卵管通畅411例,随访期间自然宫内妊娠233例,妊娠率47.3%(233/493)。结论:腹腔镜有利于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同时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属微创手术,应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及分析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血清生殖激素及窦卵泡数量、卵巢体积).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宫外孕治疗中运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以及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接纳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0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以及观察组(50例,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β-HCG水平以及异位妊娠复发率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较低,但宫内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病因,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将11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2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12例患者为A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102例患者为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术后下降幅度、停经时间、妊娠部位、手术方式,保守性手术是否术中使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盆腔包块大小等。结果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易发因素: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高、术后下降幅度小,停经〈40d或〉60d,峡部妊娠,伞端挤压术,保守性手术中未使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盆腔包块大小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对异位妊娠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应仔细分析其术前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操作,以避免手术后续性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