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产前梅毒筛查情况,研究梅毒治疗时间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病例30例,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0.49%。潜伏梅毒病25例,占83.3%;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及妊娠前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病例各占3.3%、6.7%、6.7%。晚期妊娠发现梅毒病例中,死胎或畸胎6例,先天性梅毒婴儿3例,远多于妊娠早期及中期发现梅毒的病例。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潜伏梅毒为主。治疗梅毒的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妊娠合并梅毒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6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超声检查,在入院前超声检查前已规范抗梅治疗作为治疗组,共51例,余11例为未治疗组,将治疗组根据孕周不同分成孕早期组(≤12周)、孕中期组(12~28周)、孕晚期组(≥28周),分别为18例、21例、12例,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妊娠合并梅毒超声以胎盘水肿、胎儿各类畸形、胎儿水肿、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表现,其中孕期越晚治疗则超声异常发生率越高,未治疗组流产、死胎、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各类畸形、胎盘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和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者以流产和死胎为主,共10例,先天性梅毒1例,占9.09%,早期规范治疗梅毒则正常新生儿出生率越高,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未治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谷值(S/D值)分别为(1.56±0.14)、(1.71±0.16)、(2.51±0.19)、(4.43±0.23),未治疗组和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超声能显示妊娠合并梅毒胎儿异常情况,且能预测胎儿预后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期、有其它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医院产科收治204例及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市西区医院产科收治1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将对不良妊娠结局有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有其他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5.
徐芾  吉玺  王丽君 《中国性科学》2006,15(11):12-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地区妇女梅毒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52例南京地区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已婚育龄妇女是发病的高危人群。患者本人及其配偶的职业构成以职员及无业为主。首次发现RPR阳性的平均孕周为28.0±9.0周。妊娠合并梅毒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明显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妊娠合并梅毒的警惕性,强调规范化诊治,并加强婚前与孕前检查的大众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妊娠梅毒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年轻妇女梅毒逐年增加,梅毒垂直传播危险性增大。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妊娠梅毒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妊娠梅毒,年龄:18~20岁7例,21~25岁30例,26~30岁17例,31~35岁7例,36~40岁3例,孕周:4w7例,5~8w19例,9~12w15例,13~16w16例,17~20w2例,21~24w2例,28w1例,29~32w12例。未婚先孕12例。流产1例(早期妊娠),死胎5例(中期妊娠3例、晚期妊娠2例),宫外孕6例。初产妇59例,经产妇5例。1.2职业与文化程度工人9例,农民19例,个体户7例,无业者16例,家务4例,发廊服务员8例,营销员1例。小学27例,初中31例,高中5…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苄星青霉素G,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的96例梅毒孕妇,5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进入苄星青霉素组,采用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43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进入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1g/d,10天为1疗程。结果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在苄星青霉素G组为3.77%,阿奇霉素组为4.65%,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相同,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妊娠妇女可以作为青霉素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妊娠梅毒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本院近5年间50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妊娠梅毒发生率为3.7‰。4例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8例死胎、死产;4例胎儿畸形;8例早产;26例足月产。50例予抗梅毒治疗,青霉素治疗有效。34例新生儿血清及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4例呈阳性,经治疗随访3~6月转阴。结论孕期应常规开展梅毒血清学的筛查工作。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将8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81.32%,早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1 6.9 8%和1.8 9%,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 5)。治疗组、未治疗组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7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的、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抗梅毒治疗对胎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对40例经梅毒血清学检查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28例)及未治疗组(1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89.3%,未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41.7%,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7.1%和3.6%,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3.3%和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为82%,未治疗组为42.8%。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的孕妇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开展围产期产检非常重要,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为ICU住院患者预防梅毒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ICU住院患者1981例中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阳性患者59例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各年检出情况、治疗与预后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08年至2012年ICU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59例,其中早期潜伏期梅毒21例,占35.59%;一期梅毒14例,占23.73%;二期梅毒22例,占37.29%;三期梅毒2例,占3.39%;各年度构成比例分别为3.39%、10.17%、18.64%、32.20%、37.29%,梅毒感染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感染患者占54.55%、男性感染患者占45.45%;女性构成比例较男性患者高(P〈0.05)。感染发生率以年龄段排列顺位分别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通过有效的防护隔离也针对性护理,未出现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病例。结论:ICU住院患者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构成比例逐年上升,有必要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对于合并梅毒感染者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给予驱梅治疗,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与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C组(孕期≥28周),三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足量的抗梅毒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梅毒RPR滴度情况。结果:A组梅毒孕产妇的足月分娩率88.5%显著高于B组的55.6%及C组的55.6%(P0.05);A组梅毒孕产妇的早产率是11.5%显著低于B组33.3%及C组的37.0%(P0.05);三组孕产妇的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新生儿(P0.05);A组母婴梅毒RPR滴度均显著低于B组、C组母婴梅毒RPR滴度(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孕产妇及早给予抗梅毒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足月分娩率、降低早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2.67;95%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CI:1.38-1.56)、RPR滴度上1:8(OR=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治疗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影响性,以期降低妊娠梅毒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11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现同一种治疗妊娠梅毒方案,但在不同孕周进行治疗,分别是在16周和≤16周,分别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对新生儿娩出和妊娠结局影响性。结果:观察组阿氏评分、体重分别为(8.99±1.13)分、(3.61±0.56)kg,对照组阿氏评分、体重分别为(6.78±0.95)分、(2.68±0.45)kg,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呼吸、心率上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共有异常2例,发生率为3.64%,正常足月活婴占96.36%;对照组妊娠结局中共有异常11例,发生率20%,正常足月活婴占80%,观察组在不良妊娠结局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足月活婴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16周内对妊娠梅毒进行诊治能有效降低妊娠风险,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发生先天梅毒的有效措施,旨在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临床所见的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结果:先天梅毒的发生,与父母的生活环境、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加强性道德、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及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及孕前检查,加强孕妇学校建设,做好孕期管理和监测;做好梅毒血清学阳性妇女的驱梅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孕期产检及分娩时诊断为妊娠合并梅毒的219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母婴阻断及阻断的时机,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干预组(孕周期<28周)187例,晚期规范干预组(28<孕周期≤35周)5例及未干预/未规范干预组(孕周期>35周)2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以及胎儿梅毒血清学实验。结果纳入妊娠合并梅毒219例,其中接受规范化干预的患者192例(87.7%),未发生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事件,发生先天性梅毒2例(1.0%)。未干预/未规范干预组27例患者中发生先天梅毒6例(22.2%)、早产4例(14.8%)、新生儿死亡2例(7.4%)、死胎4例(14.8%),明显高于规范干预组(P<0.05)。低血清TRUST滴度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均未发生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仅发生天性梅毒2例(1.5%)。其中,先天性梅毒、早产、死胎的发生于TRUST滴度成spearman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23、0.001)。结论孕期规范的青霉素干预可明显避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