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VBAC评分法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519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有阴道分娩要求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的评分方法,即Flamm、Gonen、Grobman、Metz的评分法,进行改良,建立新的评分法,选择与阴道分娩结局相关的各个因素,分为临产前评分及临产后评分两项,利用ROC曲线得到最佳截断值,分析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试产结局的关系。结果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Flamm、Metz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0.979)明显大于Metz法(0.711)、Flamm法(0.623),三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VBAC评分法得到的最佳截断值为16,大于截断值与小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分值大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妊娠结局,肩难产、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产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阴道助产例数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BAC评分法与其它预测方法比较,能较好的预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分娩对妇女产后各种不同类型性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活胎的产妇157例以及行阴道分娩活胎的产妇172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并予产后3个月、6个月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情况、性生活情况以及性生活满意率等。结果: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率为85.3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率为72.6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性交痛发生率为31.8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性交痛发生率为58.7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个月性交痛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后3个月及6个月性生活满意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产后3个月内的性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轻,均能在产后6个月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分娩产妇共10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产妇予以剖宫产分娩,对照组给予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及产后性交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的性生活恢复率和性生活质量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产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和产后性交痛发生率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可以缩短性生活恢复率和提高产后3个月之内的性生活质量,但在产后半年之后,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没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将选择剖宫产视为保护性功能的手术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阴道分娩方式,B组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每组各35例。分别对两组产前和产后6周、12周及24周盆底肌力评分、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中国女性性功能调查(FSFI)问卷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产后6周、12周盆底肌力评分与产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组产后24周盆底肌力评分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妇产后6周、12周盆底肌力评分0至1分和2分的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产后6周、12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A组产后24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后6周及12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产后6周、12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与产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组产后24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妇产后6周及12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的早期影响小于阴道分娩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产方式的产妇产后的性功能均可恢复正常,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患尖锐湿疣孕妇分娩方法及其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告用保守-剖宫分娩法治疗13例孕妇尖锐湿疣,结果全部痊愈。经1 ̄9年的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她们所产的6男7女发育正常。结果表明,保守-剖宫分娩疗法既简单,方便,无痛苦,又避免了其它创伤性治疗对母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患尖锐湿疣而又需要生育的孕妇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50例入住我院的出现产后出血的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分娩无产后出血发生的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35岁27例占54.0%,胎次≥2次26例占52.0%,胎盘滞留30例占60.0%,胎盘粘连26例占52.0%,宫缩乏力27例占54.0%,妊娠高血压26例占52.0%,经产妇30例占60.0%,软产道损伤26例占52.0%,中重度贫血30例占60.0%,既往有不良孕产史30例占60.0%;对照组患者年龄≥35岁17例占17.0%,胎次≥2次25例占25%,胎盘滞留28例占28.0%,胎盘粘连25例占25%,宫缩乏力17例占17.0%,妊娠高血压25例占25%,经产妇40例占40.0%,软产道损伤28例占28.0%,中重度贫血40例占40.0%,既往有不良孕产史40例占40.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是妊娠妇女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分娩妇女产后出血发生受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的影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