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4年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确诊)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治24例,21例无生殖道畸形,平均17.5岁,3例伴生殖道畸形,平均12岁。患者多伴有痛经或周期性腹痛症状,术前检查CA125升高19例,重度盆腔内异症(Ⅲ-Ⅳ期)23例。手术以保守性为主,伴生殖道畸形患者同时行生殖道矫形术,1例复发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随访发现3例复发,5例术后生育者病情均未复发。结论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隐匿、逐渐进展,可致复发、不孕。临床上要重视痛经、慢性腹痛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对防复发很重要,停止治疗可出现复发。生殖道畸形发病年龄比无畸形者早,通过矫正畸形解除梗阻可以治愈,但若再度梗阻可致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8年8月通过超声及核磁共振(MRI)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联合宫腹腔镜或开腹治疗,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畸形的11例青春期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因下腹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均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其中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符合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其中9例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主,1例为残角子宫侧子宫腺肌症,1例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同时合并泌尿系畸形。手术方式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纠正子宫畸形为主,必要时行卵巢囊肿核除术。结论超声及MRI是诊断子宫畸形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畸形,对青春期女性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率尚不确切,但至少2/3对口服避孕药(OCP)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无效的痛经或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腹腔镜检查时发现EMs。与成人EMs相比,青春期EMs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伴有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症状,约48%的青春期EMs患者发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等。青春期EMs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畸形、月经初潮早、家族史及母亲妊娠期相关疾病等。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妇科检查、盆腔超声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仍需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青春期EMs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分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应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率尚不确切,但至少2/3对口服避孕药(OCP)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无效的痛经或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腹腔镜检查时发现EMs。与成人EMs相比,青春期EMs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伴有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症状,约48%的青春期EMs患者发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等。青春期EMs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畸形、月经初潮早、家族史及母亲妊娠期相关疾病等。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妇科检查、盆腔超声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仍需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青春期EMs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分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应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青春期为10~19岁,是儿童开始发育成熟并转变为青年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女性月经开始来潮,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发育至完全成熟[1]。女性生殖道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女性生殖系统发育障碍所致的以生殖系统形态学破坏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部分发育异常会导致生殖道的梗阻。青春期生殖道畸形患者月经来潮后因经血排出受阻,可出现原发性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及盆腔包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妇科急症,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殖生理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经宫腔镜结合超声对6例青春期少女进行检查、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先天无阴道患者表现为周期性腹痛。②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6例病例中诊断盲角子宫3例,残角子宫3例,其中5例合并与病侧子宫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③手术方式:以切除残角或盲角子宫为基本术式,盲角子宫者行大部盲角子宫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盲角子宫内子宫内膜,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均行囊肿核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及另侧子宫,最终旨在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可在术前早期明确诊断青春期少女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保证青春期少女的生育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期女性发病率10%~15%[1]。女性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患病率约为4%~7%[2],可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两大类。合并EM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致,Ugur等[3]研究发现,梗阻型生殖道畸形和非梗阻型生殖道畸形的EM发生率分别为57.6%和17.6%。Matalliotakis等[4]报道,在青春期EM患者中,苗勒管发育异常为32%(16/5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14例患者中痛经12例(85%)、盆腔包块10例(71%),慢性盆腔疼痛6例(43%),急性下腹痛2例(14%),伴生殖器畸形5例(35.7%);Ⅰ期2例(14%),Ⅱ期2例(14%),Ⅲ期8例(57%),Ⅳ期2例(14%)。患者均在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后确诊。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为痛经、盆腔包块及慢性盆腔疼痛,腹腔镜是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住症的确诊及治疗手段,术后合理用药,坚持随诊,减少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盆腔粘连程度与腹腔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腹腔镜手术的EMs患者80例,对其腹腔液进行多种MMPs含量检测,同时分析盆腔粘连程度与月经异常、不孕、痛经和性交痛的关系。结果在80例EMs患者中,盆腔粘连56例,占70.00%(56/80)。其中Ⅰ期占50.00%(14/28),Ⅱ期占65.38%(17/26),Ⅲ期占93.75%(15/16),Ⅳ期100.00%(10/10)。盆腔粘连程度和临床分期呈正性相关(r=0.544,P0.05)。EMs患者的盆腔粘连程度与痛经、性交痛及不孕均呈正性相关(r=0.247、0.284、0.309,均P0.05)。MMP-2、MMP-3、MMP-7、MMP-8、MMP-9水平表达,盆腔中度粘连、重度粘连较无粘连及轻度粘连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Ms患者盆腔粘连程度和临床特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被覆黏膜和子宫肌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侵袭、生长,发生周期性出血形成包块,引起以进行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及不孕为主诉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累及约10%的育龄妇女,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诊断及误诊原因、保守性手术治疗与术后复发等。方法:对塘沽医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妇科住院8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渐进性痛经、腹坠痛、肛门坠痛、性交痛、月经改变、不孕等,多伴盆腔粘连,易破裂导致急腹症,并多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结论: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病史及其临床特征,借助B超及血清CA125测定,可减少误诊。手术治疗是有效、快速、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既往治疗史、患者个人意愿、对月经及女性生殖器官重视程度等综合分析,达到个体化治疗前提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我院近8年来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输卵管结扎的方法,结扎后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结果:不同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术后均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53%的患者有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结扎后出现腹腔瘘的患者有14.7%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若出现腹痛、痛经和盆腔包块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EM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EMs相关暴露因素和发生、发展可贯穿女性一生,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痛经是青少年女性最常见的月经症状,EMs是青少年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青少年痛经与EMs的诊断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60例OE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同时收集我院同期60例其它良性附件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OEM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OEM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43例,月经异常39例,B超发现盆腔肿物26例,CA125检查异常者34例,有盆腔合并症29例。观察组(OEM组)的结婚年龄、生育次数、月经周期、痛经、妇科手术史与对照组(良性附件包块组)相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M的临床表现多为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盆腔包块,B超及CA125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合并其它盆腔疾病的概率较高。结婚年龄晚、痛经、有妇科手术史可能是OEM发生的危险因素,月经周期长、生育次数多可能是OEM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女性在临床上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生理及疾病构成特点均与成年女性有所不同。本文对1993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因妇产科疾病住院治疗的228例16岁以下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对青少年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特点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3~200  相似文献   

16.
耿慧  丁丽  丁朝霞 《中国校医》2020,34(11):831-83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60例EMs患者,无尿失禁334例,出现尿失禁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尿失禁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尿失禁组合并高血压、体质指数(BMI)≥25 kg/m2、尿失禁病史、合并糖尿病、术后腹压增加、并发尿路感染、阴道前后壁膨出、30 d内行重体力劳动的比率以及年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高于无尿失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术后腹压增加、术后30 d内行重体力劳动、年龄≥35岁是EMs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合并高血压、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术后腹压增加、术后30 d内行重体力劳动、年龄≥35岁是EMs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予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45例予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行24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交痛(0.67±0.12)分、痛经(1.24±0.08)分、慢性盆腔炎性疼痛(0.77±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度分期患者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性较小,症状改善情况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EMS患者,术后对其随访2年,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84例患者术后复发26例(30.9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病程、年龄、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术后孕激素应用、后穹窿触痛结节,而与孕次及EMS类型无关系。经Logistic分析可知,病程、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是影响EMS患者腹腔手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EMS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s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女性表现为慢性非周期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但是EM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EMs在患者一级亲属和单卵双胞胎中发病率较高,EMs的发病风险中高达51%是遗传导致的,提示遗传因素在EMs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其他技术的应用,发现炎症相关基因、细胞色素家族相关基因和癌前病变相关基因等与EMs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EMs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