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改良盆底重建术与腹腔镜更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Ⅲ度~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86例Ⅲ度~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经阴道改良盆底重建术(协和术式)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于手术前后分别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简要版(PFDI-20)、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影响调查问卷(PISQ-12)以及国际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POP-Q各指示点解剖位置均明显改善,观察组Aa、Ba、C、Ap、Bp点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FDI-20、PISQ-12和ICI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FDI-20、ICIQ-SF评分降幅均优于对照组,PISQ-12评分增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由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为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术式治疗Ⅲ度~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更好的修复盆底功能,缓解患者症状表现,安全性满足要求,但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略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北京五洲妇儿医院诊治的8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40例/组),观察组实施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盆腔器官脱垂评分、盆底肌力评分、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性功能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盆腔器官脱垂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其盆底肌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性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性功能,还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型网片联合悬吊术对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邢台市第三医院的112例POP合并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术,观察组采用可吸收Y型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简版(P-ISQ12)?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价患者的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SQ12?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网片联合全盆底悬吊术能有效改善中重度POP合并SUI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和尿动力学指标,减少远期并发症,并有利于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和改善肛提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腔重建手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ISQ-31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8/50)明显比对照组24%(6/25)低(P0.05)。结论:盆腔重建手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女性尿失禁与盆底疾病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下尿路症状女性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尿失禁严重程度,采用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ISQ-IR)评价患者性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盆底器官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对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进行分级。结果 345例患者诊断为尿失禁(UI),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72例,急迫性尿失禁(UUI)83例,混合型尿失禁(MUI)165例,其他类型UI 25例;非UI患者115例。UI患者性功能及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低于非UI患者,且MUI患者性功能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低于SUI与UU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I患者POP-Q分期较其他类型UI及非UI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I分型与性功能、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独立相关。结论混合型尿失禁的患者性功能较差,且盆腔脱垂症状也更为严重,临床在进行UI患者的诊治时,应同时关注患者性功能及盆腔脱垂症状,及时评估盆底功能,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传统手术方式与全新的手术方式在术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提高程度。方法:选取6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试验组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使用加用网片的前盆底重建和全盆底重建术方式进行诊治,对照组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使用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方式进行治疗,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后的医学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术后的随访观察疗效标准,以盆底不适调查表来评价手术前以及术后的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体情况,并且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使用POP-Q进行测量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使用传统手术方式和全新手术方式后,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在术后的6年内的生命质量和手术疗效监测分数都比手术之前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的6年内的生命质量和手术疗效监测分数都比手术之前有着显著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中有26例患者对性生活满意,满意效率达到86.7%,对照组中有15例患者对性生活满意,满意效率达到50%,二者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的来说,全新手术方式的Ba的变化效果要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是全新手术方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随访才能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影子宫骶骨固定术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评价。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证实为Ⅲ度及以上POP、且已完成生育的62例患者,28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子宫切除),34例行子宫骶骨固定术(HSP子宫保留),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以及此后每年1次随诊,应用POP-Q评估、尿失禁影响P-I卷(IIQ-7)、泌尿生殖系影响量表(UDI-6)、视觉模拟满意度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年性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阴影子宫骶骨固定术后以POP-QII度为复发的客观标准,患者术前、术后进行POP-Q分度评估、UDI-6、IIQ-7问卷、VAS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骶骨固定术及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术前FSn中位数得分相似,而手术前后FSF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子宫骶骨固定组的性欲望、性兴奋和性高潮程度中位数得分明显高于阴道骶骨固定组。结论:阴妙子宫骶骨固定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之一,子宫骶骨固定术的子宫保留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前壁粘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应用阴道前壁粘膜瓣悬吊术治疗45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悬吊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的45例患者(传统组)作为对照,所有脱垂患者均以前壁脱垂为主,POP-Q分度为III度-IV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PFIQ-7,PFDI-20及PISQ量表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悬吊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为100.00%,术后1年,2年的客观治愈率均为93.33%(42/45);传统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为88.89%(40/45),术后1年为77.78%(35/45),术后2年为75.56%(34/45);悬吊组术后不同时期的客观治愈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性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之间术前PFIQ-7,PFDI-20和PIS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组术后同时期的PFIQ-7,PFDI-20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同时期的PIS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前壁粘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主,客观治愈率比传统修补术高,复发率低,短期疗效确切,简单,经济,安全,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小,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掌握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阴道网片行盆底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医院诊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网片行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采用经阴道网片行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76)和哑铃训练组(n=65)。两组均接受产后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功能障碍治疗临床有效率、阴道收缩力(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阴道收缩肌电值)、女性性功能指数、盆底功能[盆底肌力、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哑铃训练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收缩肌电值均高于哑铃训练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女性性功能指数各项指标均高于哑铃训练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盆底肌力及PISQ-12评分高于哑铃训练组,PFIQ-7评分低于哑铃训练组(P<0.05)。结论 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能够有效增强产后女性阴道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普拉提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予以普拉提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内服。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盆底深部肛提肌肌力、会阴肌、阴道浅肌层肌力及盆底动态压力值,比较其持续时间,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68%(28/3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2.11%(3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深部肛提肌肌力、会阴肌、阴道浅肌层肌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收缩压力明显增强,收缩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收缩压力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收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关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降低,PISQ-12评分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利于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腔组织肌力的提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性行为疗法在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龙华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及性行为疗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动态压力变化、盆底功能(PFDI-20评分、PFIQ-7评分)、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性功能(FSFI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改善情况。结果①阴道动态压力: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盆底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负性情绪: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④性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FSF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性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增加患者阴道动态压力,改善盆底功能和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性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产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底肌肉锻炼,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器官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为(4.06±0.4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为(7.86±1.62)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3±1.62)μ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0.64)级、(5.16±1.22)μV、(5.58±1.32)μV,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频、尿急、腰骶酸痛、阴道松弛和阴道干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FIQ-7及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FIQ-7及PFDI-20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单胎、初产、足月、年龄25~34岁、早孕期BMI 18~24kg/m~2、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者且早孕期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无痛分娩组103例、自然分娩组93例,另选择同期初产计划性剖宫产组94例为对照。对无痛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三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阴道分娩者记录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包括盆腔器官脱垂的POP-Q分期评估、1h尿垫试验对产后尿失禁进行评估、利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盆底肌群Ⅰ、Ⅱ型肌纤维的功能进行Glazer评估,同时按照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对盆底肌进行手测。结果:(1)无痛分娩组盆底肌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2)无痛分娩组盆腔脱垂程度较自然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腔脱垂程度较无痛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分娩组盆底肌力强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强于无痛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无痛分娩组与自然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增加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的依从性,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因社会因素而增加的剖宫产率,可能降低将来发生PF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训练法对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二胎产后SUI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Kegel运动和Bobath球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干预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良好率(93.18%)高于对照组(77.27%),尿失禁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2.73%),盆腔器官脱垂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法可提高二胎产后SUI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临床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