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健康孕妇各368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产后6周和12周,利用盆底肌力评分标准、会阴超声检查、女性性功能量表测定和比较两组孕妇盆底结构功能和性功能的改变,并检测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与产前相比,产后6周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增高(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却无明显改变(P0.05),而且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明显也高于剖宫产组(P0.05);但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相比,产后6周和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产前相比,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6周和12周性功能各方面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组孕妇仅产后6周,性唤起、性高潮和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但在产后12周,上述三个维度与产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组产后6周和12周六个维度的得分值均明显增高(P0.05);另外,两组孕妇的性功能相关激素E_2、P4、FSH、LH和NPY的水平也明显低于产前(P0.05);而且,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NPY水平明显也低于与阴道分娩组(P0.05),但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短期内性功能和盆腔结构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且能够明显降低NPY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阴道分娩方式,B组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每组各35例。分别对两组产前和产后6周、12周及24周盆底肌力评分、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中国女性性功能调查(FSFI)问卷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产后6周、12周盆底肌力评分与产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组产后24周盆底肌力评分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妇产后6周、12周盆底肌力评分0至1分和2分的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产后6周、12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A组产后24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后6周及12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产后6周、12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与产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组产后24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妇产后6周及12周FSFI问卷5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的早期影响小于阴道分娩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产方式的产妇产后的性功能均可恢复正常,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阴道顺产组)48例和B组(剖宫产组)48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2周、18周和24周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指标。结果产后12周及18周B组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周B组的盆底功能及盆腔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的不良影响相对小于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的恢复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顺产对孕妇产后性功能、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和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进行分娩的健康孕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n=350)与顺产组(n=400)。于产后6个月,采用盆底肌力评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女性性功能量表对比两组孕妇的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性功能,并检测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性唤起、性欲、阴道润滑程度、性生活满意度、性高潮以及性交疼痛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与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性功能相关激素无明显差异,但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优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阴道壁松弛度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0例产后妇女盆底筛查结果,统计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另外比较盆底功能障碍(观察组)与盆底功能正常(对照组,年龄,分娩次数,分娩孕周与观察组类似)妇女血清松弛素H2水平,阴道松弛分度及性生活质量相关评分。结果: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196例,占比17.82%;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剖宫产,第二产程正常者(P<0.05);观察组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为(39.62±16.25)ng/m L,比对照组的(33.78±7.00)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松弛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质量问卷(SLQQ),性功能量表(PISQ-12)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几率较大,其发生与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延长密切相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会造成阴道不同程度松弛,严重影响妇女性生活质量及性功能,为此加强盆底功能障碍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探讨产后盆底损伤的因素。方法:对2200例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26例阴道分娩病例中,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4.28%,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19.54%;剖宫产1074例,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5.67%,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21.6%,两组的两类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均为P0.05(aP=1.21,bP=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69.98%,剖宫产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41.06%,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8.0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7.09%,两组比较P0.05(P=0.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31.34%,剖宫产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64%,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损伤更严重,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阴道脱垂的发生,但并不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荆州市中心医院分娩的80例女性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0例和剖宫产组40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女性产后6周和24周性生活质量、盆底肌力评分、UVJ-M及尿道旋转角度,比较两组女性产后6周POP及SUI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女性产后6周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女性产后6周盆底肌力评分、UVJ-M及尿道旋转角度分别为(4.14±1.34)分、(5.42±2.67)mm和(24.21±6.42)度,阴道分娩组女性产后6周盆底肌力评分、UVJ-M及尿道旋转角度分别为(3.21±1.12)分、(10.46±2.81)mm和(34.56±7.56)度,两组各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女性产后6周POP及SUI发生率为12.5%、10.0%,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POP及SUI发生率为35.0%、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女性产后24周性生活质量、盆底肌力评分、UVJ-M及尿道旋转角度与阴道分娩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均会对女性产后性生活质量和盆底结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阴道分娩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对更严重,但这种不良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刘敏  刘刚 《中国性科学》2017,(7):110-112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分娩产妇共10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产妇予以剖宫产分娩,对照组给予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及产后性交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的性生活恢复率和性生活质量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产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和产后性交痛发生率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可以缩短性生活恢复率和提高产后3个月之内的性生活质量,但在产后半年之后,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没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将选择剖宫产视为保护性功能的手术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有何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之间初产妇27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调查研究。研究运用压力法在妊娠中期和产后6周两个阶段分别测定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以探讨其影响。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组内比较发现,剖宫产产妇阴道静息压显著降低7.73%(t=127.321,P=0.005),而盆底强度和耐力无显著变化(P>0.05);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均显著降低(P<0.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产后6周的VRP与PFM强度及耐力差异显著(P<0.001),但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之间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与ΔVRP(回归系数B:-8.3,95%CI:-11.8^-4.9,P<0.001)、ΔPMF耐力(回归系数B:-111.7,95%CI:-157.1^-66.1,P<0.001)、ΔPMF强度(回归系数B:-16.4,95%CI:-21.1^-10.5,P<0.001)显著负相关。结论:阴道分娩显著降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而剖宫产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单胎、初产、足月、年龄25~34岁、早孕期BMI 18~24kg/m~2、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者且早孕期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无痛分娩组103例、自然分娩组93例,另选择同期初产计划性剖宫产组94例为对照。对无痛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三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阴道分娩者记录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包括盆腔器官脱垂的POP-Q分期评估、1h尿垫试验对产后尿失禁进行评估、利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盆底肌群Ⅰ、Ⅱ型肌纤维的功能进行Glazer评估,同时按照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对盆底肌进行手测。结果:(1)无痛分娩组盆底肌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2)无痛分娩组盆腔脱垂程度较自然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腔脱垂程度较无痛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分娩组盆底肌力强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强于无痛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无痛分娩组与自然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增加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的依从性,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因社会因素而增加的剖宫产率,可能降低将来发生PF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与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个月、9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阴道微环境、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市第五医院进行阴道试产的152例健康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待产意愿分为水中组(水中待产,n=64)与药物组(硬膜外麻醉待产,n=88).比较两组各产程持续时间及分娩结局;产后6~8周采用神经肌肉刺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在我院产科分娩活胎的240例初产妇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情况,其中剖腹产组100例,阴道分娩组140例。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者分别占79.00%、55.00%,性交疼痛者分别占30.00%,5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产后性功能的影响在产后3个月有显著差异,但产后6个月差异明显减少。女性为保护性能力而选择剖宫产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手术并发症患者,共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手术没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生殖健康和性功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产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FSFI评分分别为(20.6±1.3)分、(24.4±1.6)分和(29.3±2.2)分,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的FSF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在产后9个月的FSF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产后3个月恢复性功能的比例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0%,6个月和9个月的比例分别为86.0%和100.0%,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产后3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以及性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但是在产后9个月,性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康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0例初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将其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内选取300例经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女性性生活质量量表(FSFI)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FSFI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经剖宫产且文化程度越高的初产妇,FSFI评分越高(P0.05)。结论: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均是影响产妇性功能康复的因素,因此应加强此类因素的干预,从而改善产妇性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对产妇性功能的影响,探讨降低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性剖宫产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产妇妊娠后建档时采用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表测试均无性功能障碍,产后夫妇未分居,男方性功能正常。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为两组,并发症组(n=26)和对照组(n=36),比较两组产妇术后3个月、6个月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表,对两组患者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类,分析导致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对策。结果:并发症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幻想、性欲望、谈论有关性问题、对男方性活动建议的反应、性高潮、性生活频度评价、性生活质量评分及性交痛评分及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并发症组产妇性幻想、性欲望、谈论有关性问题、对男方性活动建议的反应、性高潮、性生活频度评价、性生活质量评分、性交痛评分及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并发症组产妇有20例(76.92%)判断为性功能障碍,对照组仅7例(19.44%)判断为性功能障碍,并发症产后6个月性功能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20例性功能障碍者以性交疼痛或性交困难为主15例占75.00%。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并发症对产妇术后的性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产妇围产期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术后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性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