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OP-Q分度为Ⅲ~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行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以POP-Q分度及电生理技术检测阴道张力、压力和盆底肌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4±1.5)天,随访3~18个月,治愈率为94.4%,主观治愈率100%。结论: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能全面重建盆底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对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近期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使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7例,其中保留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7例(保留子宫组),切除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0例(切除子宫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OP-Q分度,至少有1个区域存在Ⅱ度以上脱垂为手术指征,评估两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保留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53±27.82)ml,手术时间(87.76±21.69)min;切除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6.00±50.38)ml,手术时间(111.20±31.03)min。两组患者均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按时随访,在随访期内26例患者定期随访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在正常范围;保留子宫组的1例患者术后11月出现宫颈过长约9 cm,予以腹腔镜联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骶主韧带盆壁悬吊加固术,术后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均在正常范围。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阴道痛、下腹坠胀,妇科检查无网片侵蚀,予以理疗和对症处理,自觉症状消失;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性交痛、网片侵蚀等并发症。结论: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不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但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3.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度为Ⅲ~Ⅳ度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以POP-Q分度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8.6±3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4±7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4.6±1.8)天,术后随访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客观治愈率93.8%(90/96),主观治愈率95.8%(92/96)。结论:改良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术式,保留子宫同时加强盆底组织,手术简单、安全、微创,术后新发尿失禁及性交痛发生率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吴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28-1730
目的:探讨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方法:将97例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与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对照组行阴道壁修补及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年治愈率、POP-Q分度。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治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POP-Q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可以恢复骨盆底的功能,手术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手术近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林忠  赵军玲  陈荔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71-3174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术中对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同时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根据POP-Q分度法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87.2±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8.2±43.3)ml,平均住院时间(5.1±2.6)天。术后1年随访客观治愈率为90.2%(37/41)。全盆底重建组、全盆底重建+TVT-O组术后6个月、12个月PFDI-20量表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盆底重建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盆底复健疗效。方法随机将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45例分为观察组20例,自愿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术后3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25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3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术后12月随访两组盆底肌电位值、POP-Q分度、PISQ-12评分、1 h尿垫试验。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仅Ⅱ类肌纤维电位值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Q-12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尤以生理评分增高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Ⅰ、Ⅱ、混合类肌纤维电位值比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Q分度、1 h尿垫试验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更能提升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复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和研究组(32例,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虞晴  纪丽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54-5455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P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缺损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脏器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进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POP可由妊娠、分娩及产后盆底康复不良等因素引起,也可由慢性咳嗽、便秘及绝经等诱因或综合因素引发[1].POP的传统手术方式为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具有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本研究应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38例老年POP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期评价解剖疗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20,PFD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12,PISQ–12)三种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从而分析全盆底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无直肠、膀胱、尿道、血管及神经等损伤。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 d恢复自主排尿,近期并发症为1.7%(1/56)。2例网片侵蚀,远期并发症为3.5%(2/56)。术后1年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PFIQ–7和PFDI–20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高(t分别=16.69、19.21,P=0.000),而性生活质量改善不大(t=0.124,P=0.613)。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创伤小、解剖和功能恢复率高,复发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1~6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例中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尿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应用POP-Q系统评估手术前后解剖恢复情况。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00~260 min,术中出血量为80~300 m L。术后POP-Q分度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盆底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月及3月随访时C点测量值均在-6 cm以上,客观治愈率为100.0%,主观治愈率87.5%。结论改良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能较好地恢复阴道正常轴向和长度,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势,是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在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方法:选择非急诊、无加用腹压的禁忌症的妇科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向下屏气时测量POP-Q各数值,并调查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收集到4 362例病例,年龄18~84岁,未产妇991例(占22.72%),经产妇3 371例(占77.28%);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0期46.49%,期43.88%,期6.17%,期2.41%,期1.05%。重度POP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40岁、低雌二醇水平、经产和多次分娩史。结论: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POP)分期和症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189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维持4个月,对照组未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值(产后6周)的POP分期(χ2=2.372, P=0.640),POP-Q位点(P>0.05)和膀胱颈位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确诊POP-QⅡ度的初产妇在产后6周和6个月的相对风险度无显著性变化(χ2=2.204,P=0.533;χ2=2.407,P=0.326);对照组在产后6个月阴道内膨胀症状的初产妇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χ2=25.69,P=0.001)。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没有影响;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确定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对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按(POP-Q)分度为Ⅲ~Ⅳ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重建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阴道长度、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率进行比较。术后3、6、9、12个月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保留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道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患者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用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损伤相对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在临床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择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150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Ⅲ~Ⅳ期),根据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96例,非手术治疗组5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就诊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年龄和年限、脱垂的严重程度、既往手术史、有无内科并发症(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差异.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MI(OR:1.341,95%CI:1.281~1.496)、就诊年龄(OR:1.336,95%CI:1.775~1.596)、后盆腔脱垂分度(OR:1.299,95%CI:1.270~1.588)、患病年限(OR:0.944,95%CI:0.920~0.965)是影响POP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具有BMI高,后盆腔脱垂分度高的特点,而相对年轻,患病年限长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手术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莉  邱娜璇  焦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83-1886
目的:评价传统阴式手术及Prolift 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患有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的生殖器官脱垂患者,42例施行全盆底重建术(重建组)及40例施行传统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以及会阴修补)(传统组)。结果: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75±15.12)min、(98.44±25.02)ml、(5.25±1.23)天,传统组分别为(95.42±16.25)min、(132.60±30.12)ml、(8.34±1.3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为(4.85±1.38)天,传统组(5.05±1.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97.62%(41/42)、95.24%(40/42)、95.00%(38/40),传统组分别为97.50%(39/40)、92.50%(37/40)、76.92%(30/39),重建组客观治愈率高于传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lifi 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能更好地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与否对全盆底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1例POP-Q分期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使用Prolift网片)中切除子宫与否,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结果切除子宫组的手术时间为(157.30±5.38)分钟,明显长于保留子宫组(132.29±11.88)分钟(t=41.10,P<0.001);切除子宫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14.81±18.26)mL,也明显多于保留子宫组(187.14±48.24)mL(t=45.47,P<0.001)。保留子宫组术后阴道平均长度长于切除子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手术后于1、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两组均为100%。两组术后治愈率为100%。切除子宫组有1例网片暴露;保留子宫组无网片暴露。两组均无膀胱、下尿路或肠道损伤,无感染和侵蚀发生,无持续性排尿、排便困难。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时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组相似,且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降低中老年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手术耐受程度,但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