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非意愿妊娠的现状,减少女性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1月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3 59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人工流产情况及非意愿妊娠原因等情况,通过对流产女性的电话回访了解其术后生殖健康及术后避孕方式。将人工流产次数≥2次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只有1次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 590例人工流产患者,其中重复流产者1 640例,占45. 7%。在重复流产者中,流产次数≥3次者占14. 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避孕知识掌握较差者发生重复流产的风险较高(OR=0. 430,95%CI:0. 389~0. 475)。患者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主要为未避孕(36. 6%)和避孕失败(46. 7%)。术后33. 2%的已婚妇女选择节育器避孕,75. 2%的未婚妇女选择工具避孕。调查对象中,12. 0%的调查对象患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8. 0%的调查对象常感到慢性盆腔痛,4. 8%的调查对象有过不良妊娠史,10. 0%的调查对象主观感觉术后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11. 7%的调查对象主观感觉月经量较术前增多。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网络,18. 8%的调查对象掌握较差,46. 5%的调查对象掌握尚可,34. 7%的调查对象掌握较好。结论我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及重复人工流产率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促进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从而保障女性身心健康,减少非意愿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式对2011~2013年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计生服务站进行人工流产的部分年轻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首次性行为年龄、避孕认知及主要避孕措施、既往人工流产及流产后避孕服务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中重复人工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089例人工流产的年轻女性中,重复人工流产338例(31.1%);在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流产2、3、≥4次分别有254例(75.1%)、61例(18.1%)和23例(6.8%)。已婚为年轻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保护因素(OR=0.43,95%CI:0.25~0.75),首次性行为过早(18岁)(OR=2.13,95%CI:1.32~3.44)、避孕认知差(OR=3.02,95%CI:1.75~5.20)、私企职工(OR=2.81,95%CI:1.65~2.99)和在校大、中学生以及无固定职业的年轻女性(OR=5.16,95%CI:2.88~9.21)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较高,其发生与婚姻状况、职业、首次性行为年龄、避孕认知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状况,探讨非意愿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在上海市3家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寻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调查。结果:44.34%被调查者发生过≥2次非意愿妊娠(396/893),其中发生过2次者占71.97%(285/396),发生过3次者占22.47%(89人)。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年龄大(OR=1.61,95%CI:1.45~1.78)、首次性行为年龄小(OR=0.65,95%CI:0.59~0.71)和未婚同居(OR=1.65,95%CI:1.25~2.19)的未婚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的危险高;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与多性伴(OR=1.38,95%CI:1.00~1.90)有关。结论:未婚流产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比例高,应加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多性伴和未婚同居女性的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人工流产女性与重复人工流产女性之间不同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经济差异,确定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9年8月~2010年7月接受人工流产治疗服务女性1 132名,年龄20~49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接受问卷调查女性的重复流产率为48.45%,调查一年间重复流产率为15.85%;重复流产的危险因素,包括生育史(OR=2.45),未婚或缺乏感情基础(OR=2.14),无业或失业(OR=1.66),吸烟或成瘾性药物使用(OR=1.43),低学历教育水平(OR=1.5)。其中部分女性(n=135)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或者建立婚姻关系后愿意继续妊娠。还有部分女性认为流产后未能获得相关避孕咨询,或采取不恰当的避孕方法,是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较高的女性重复流产比例,使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成为提高女性健康和生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可以确定一些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是女性受到身心侵害的几率较高,所以预防非意愿妊娠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实施流产后宣教的有效性及满意程度,指导避孕,降低重复流产率,减少人工流产术对育龄女性造成的近期或者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12月期间在红桥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因早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的100例健康育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年龄、婚否、健康状况、学历和有关资料(包括月经周期、首次性行为年龄、流产相关情况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等)进行调查,对所有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人工流产的现状,并对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人工流产妇女年龄19~47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工流产女性比例最多,占48%;初次妊娠流产者占10%,有3次及以上流产史者占49%,最高流产次数达9次。妊娠原因以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者居多,避孕失败者为36%。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宣教、流产后复查、电话随访有助于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降低人工流产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应抓准服务时机,拓展宣教形式,提高宣教质量,增加育龄女性对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了解,联合多种措施能有效提高育龄人群的避孕意识,从而明显降低再次流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未生育妇女发生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接受过人工终止妊娠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再次要求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的未生育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流产后才了解避孕知识者占51.9%;本次流产前避孕方法前3位为避孕套、安全期避孕和体外排精避孕。1年内和1年以上非意愿重复流产患者的学历、工作、婚姻、户籍、本次流产前3个月的月经情况、知道避孕方法的种类、前次使用的流产方法的方式和地点、前次流产后是否避孕、性伴侣的户籍和学历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OR=0.609,95%CI 0.433~0.858)、月经不规律(OR=0.617,95%CI 0.434—0.876)、前次采用无痛人工流产(OR=0.499,95%CI 0.324~0.771)及流产后未避孕(OR=0.721,95%CI 0.521—0.999)是影响未生育妇女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应尽快开展规范的流产后服务,干预的重点阶段在流产后1年以内,服务对象应涵盖未婚未育妇女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妇女避孕和流产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12例因非意愿妊娠而接受人工流产服务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28.45±5.4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占55.06%,月收入1000元以内的占44.94%。重复流产发生率为63.90%,平均人工流产次数为(1.96±0.96)次,高危人工流产率为26.54%。结论:非意愿妊娠多发生在已婚妇女,以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为主,重复流产和高危流产发生率高,有针对性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育龄期女性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0例因非意愿妊娠接受人工流产的育龄期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育龄期已婚女性人工流产率占70.49%,大学以下学历人流率占73.77%,无避孕人工流产率27.87%,重复流产发生率为54.92%,因经济压力终止妊娠率占74.59%,认为男方应该接受避孕教育占81.97%.对于年龄≤25岁与>25岁两组比较,婚姻状况、终止妊娠是经济压力原因、流产次数、无痛有无害处及男方是否该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存在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279.15、34.93、33.31、3.90、4.18,均P<0.05);人工流产次数为1次与次数≥2次两组比较,婚姻状况、文化层次、避孕方式、终止妊娠是经济压力原因及男方是否该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存在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4.68、14.48、18.62、17.78、7.84,均P<0.05).结论 非意愿妊娠多发生在已婚妇女,重复流产发生率高,有针对性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和保健服务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瑞安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15~4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避孕知信行等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378人,其中初次流产140人,占37.04%;反复流产238人,占6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居时间≥1年(OR=6.350,95%CI:2.052~17.623)、多性伴(OR=3.486,95%CI:1.260~11.897)、避孕措施不当(OR=4.563,95%CI:1.632~12.302)是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造成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有同居时间≥1年、多性伴和避孕措施不当;应加强对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性知识教育,落实流产后避孕咨询与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状况,探讨非意愿妊娠的相关因素,为改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匿名收集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相关资料。结果性活跃青少年发生非意愿妊娠的比例为17.4%,其中男性使性伴非意愿妊娠比例为19.3%,女性非意愿妊娠的比例为13.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男性使性伴非意愿妊娠与文化程度(与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相比,大专学历OR=0.43,95%CI=0.20~0.92,本科及以上学历OR=0.34,95%CI=0.14~0.81)、多性伴(OR=1.74,95%CI=1.02~2.98)和未婚同居(OR=2.98,95%CI=1.78~4.99)有关;女性非意愿妊娠与非意愿发生首次性行为(OR=3.93,95%CI=1.57~9.89)和未婚同居(OR=4.07,95%CI=1.67~9.92)有关;在P=0.10水平上,女性非意愿妊娠同时与多性伴有关(OR=2.10)。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多性伴、未婚同居及非意愿性行为的发生,以减少青少年非意愿妊娠,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行人流231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231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112例,占48.48%,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项目社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项目社区的两个街道579名育龄妇女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330人(56.99%)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人工流产的平均次数为(1.36±0.67)次。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是避孕失败(51.66%)和未避孕(36.56%)。学历为高中/中专的育龄妇女,其人工流产比例高于初中及以下对象[(近似值差异率(oddratio,OR)=1.75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63~2.895];与职业为农民/工人的育龄妇女相比,无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较高(OR=2.213,95%CI:1.063~4.608)。结论不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避孕方法,以及对人工流产的错误认识都是人工流产比例居高不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需针对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育龄妇女开展针对性的避孕节育服务,以降低人工流产的比例,并开展流产后保健服务以减少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六区一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合格的问卷106568例,既往人工流产占16.2%。既往发生流产的次数和民族、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首次性生活年龄、目前未避孕措施和产次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30岁及以上者人工流产的风险降低(OR=0.83,95% CI:0.80~0.86);未避孕(OR=1.21,95%CI:1.16~1.26)或再婚(OR=1.55,95%CI:1.38~1.75)者人工流产的风险升高。结论应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宣教、指导及流产后服务,特别是对未婚或再婚、未避孕的对象,应加大服务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Data on unintended pregnancy are scarce in Jap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ociodemographic, reproductive, and other health behavioral factors with unintended pregnanc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from May through November 1999 in Yamagata, Japan. We distributed anonymous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to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nts aged 35-49 years. There were 564 eligible women, and the number of respondents was 421 (74.6%).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ho had experienced unintended pregnancy was 46.2%, and 40.1% of them had repeated experiences. Among 312 pre-menopausal married women who did not want to become pregnant, 15.4% were not using any contraception. Factor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unintended pregnancy were age of husband being 4 or more years older [Odds ratio (OR) = 1.83], and age at initiation of sexual intercourse (OR = 1.86) and marriage during teens (OR = 11.14). Analysis of 1255 pregnancies that the subjects had experienced showed that 51.2% and 25.9% of mistimed and unwanted pregnancies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no contraceptive use, and 39.5% and 71.1% of these ended in abortions. The number of past unintended pregnancies was significantly (p < 0.001)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pregnancies (r(s) = 0.49), live births 0.20) and abortions (r(s) = 0.63). This is the first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Japan to exa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intended pregnancy, and also contraceptive use and pregnancy outcome for each of the unintended pregnancy women had experienced. Unintended pregnancy is not a rare event among our target population, and many unintended pregnancies leading to abortion could be prevented by effective contraceptive use. Results suggest that Yamagata's family planning strategies need to target both the younger and older generations, and address the role of men. A woman's pregnancy history reflecting her past experience of unintended pregnancy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recognizing the woman's need for appropriate contraceptive counsel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peated unintended pregnancies.  相似文献   

15.
16.
产后近期意外妊娠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影响较大,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率高于育龄妇女的平均水平,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和社会贫困层次的妇女以及未婚青少年是产后近期意外妊娠的高危人群。尽管目前产后避孕技术成熟,但推广不足,尚未形成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有效的产后避孕服务规范。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在加强产前、产时安全的同时,预防产后意外妊娠、减少高危人工流产的发生是生殖健康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工流产女青年性行为和避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人工流产女青年的性行为和避孕现状,探讨人工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对北京市1 008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在1980年8月1日之后出生的女青年进行现状调查。结果:研究对象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70±1.95)岁,54%的人在20岁之前就开始了性生活;首次人工流产的平均年龄为(21.96±1.81)岁,首次流产在20岁之前的占17.0%;将近25%的人曾与2名及以上的男性发生过性关系;人流女青年本次怀孕的原因,60.2%是因为没有避孕,39.7%由于避孕失败;没有避孕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准备好避孕药具的情况下同房"(41.5%)和"知道避孕方法但不想用"(39.7%);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全安期和体外射精(39.0%)、避孕套(32.7%)和紧急避孕(18.5%);过去3个月中,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为避孕套(75.5%)、全安期和体外射精(11.0%)、紧急避孕(8.2%);在避孕套使用者中,只有9.3%能坚持每次同房都用;77.2%的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身体不好;32.4%的研究对象有重复流产。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未婚同居、首次性生活和首次流产的年龄小、多性伴和不能坚持、正确使用避孕措施是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女青年首次性行为开始早、多性伴比例高、避孕药具使用率低或使用低效的避孕方法是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且重复流产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流动人口在人流女青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应当对未婚人群和流动人口女青年进行人工流产的危害以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现代科学的避孕药具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沙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长沙市农村及城市医疗机构行人工流产的1 718例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农村及城市育龄妇女的重复人工流产率分别为69%和58%。行人工流产的原因主要是未避孕和避孕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收入均是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发生率较高,需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障其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段危险周素,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服务及利用提供借鉴。方法利用2005年中同5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4687例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与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暴露的关联。结果<30岁和30~39岁年龄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40,49岁组的2.2I倍(95CI:1.47—3J34)和2.38倍(95%CI,:1.53—3.70);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越高,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以上的流动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分别是未上学者的2.15倍(95%CI:1.15—4.03)、2.47倍(95%CI:1.33—4.57)、2.6I倍(95%CI:1.34—5.11)。流入地打工年数在2—4年及≥5年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2年组的2.62倍(95%C!:1,83.3.76)和7.78倍(95%CI:5.63,10.75):流动育龄妇女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工流产风险是不与配偶共同居住者的1.49倍(95qoCI:1.05~2.11);从事家政保洁业.餐饮娱乐业和批发零售业者人工流产风险分别是从事办公室文员的5.82倍(95%C,:1.73一t9 59)、5.07倍(95%Ch l 59—16.ts)和4.37倍(95%d:1.37-13.92)。结论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等均可增加人工流产风险,血有针对性开展对流动育龄妇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