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拟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12例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鼻空肠管与空肠造瘘管置入术在全胃切除术患者中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  将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3例采用鼻空肠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治疗; B组:43例运用空肠造瘘管置入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B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A组更短(P < 0.05);B组术后营养指标优于A组(P>0.05);A、B组耐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空肠造瘘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 耐受性更好, 放置时间更长,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袢型与P袢型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进行了全胃切除术的胃癌和贲门癌患者88例,其中47例采用改良袢型消化道重建,41例采用P袢型空肠代胃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术后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袢型组与P袢型空肠代胃组患者相比,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更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营养评定指数均高于P袢型空肠代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袢型消化道重建术式能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肠内营养中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海洋胶原低聚肽6g,3次/d,以替代部分蛋白质供给;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未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液均按照相同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标准进行配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体重丢失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患者体重丢失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中使用海洋胶原低聚肽可以有效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为新型营养配方的研制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 筛选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拟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添加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配方,服用方法均为每日3次,每次50 g,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最终83例患者纳入试验组,8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体质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更高,体质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更低,营养状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不良反应分级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更小、恶性呕吐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可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家庭肠内营养(HEN)使用情况及其现存问题.方法 将12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患者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在出院时及出院4周时进行营养评估,分析患者的HEN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结果 出院4周时,36.3%患者遵循术后少食多餐原则(进食次数≥6次/天),81.5%患者有胃肠道不适症状,25.0%患者有3种及以上胃肠道不适症状.出院4周时,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4周时,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的能量摄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出院后停用HEN的患者中,6例为出院时医师未开具医嘱,2例为留置空肠营养管路,14例为需要口服营养补充(ONS)支持,具体停用情况为9例因营养液口味不佳,8例因自觉无需使用,4例因住院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且无法耐受,1例因营养支持费用较贵无法负担.结论 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应用HEN营养支持时间及能量摄入不理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出院患者的营养教育和管理,定期随访并解答患者疑问,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经验,并研究其使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5例,分为应用鼻胃管+空肠造口管31例(对照组),应用逆行胃管+空肠造口管(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14例(试验组),均行双切口食管癌切除术,45例患者的术后病理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血红蛋白、病变部位和病理分期,其P值均大于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和术后1周白蛋白、术后24h和术后1周血红蛋白、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P值均大于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24h胃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能有效完成术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避免了经鼻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鼻腔刺激等痛苦,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近期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9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采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围手术期实行标准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流程,于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及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围术期出现感染性并发症10例(7.8%),出血性并发症4例(3.1%),吻合口瘘3例(2.3%),胃肠功能障碍6例(4.6%)。患者术后3个月体质量较术前下降(8.21±4.98) kg,身体质量指数(BMI)下降(2.90±1.74)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估中的总健康、疲倦、恶心呕吐、反流、进食受限和焦虑维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患者BMI下降、焦虑领域和反流症状领域均有线性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近期体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需营养指导和延续护理支持,必要时应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