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宇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6,(6)
心肌梗塞(MI)范围的大小是决定急性 MI 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急性 MI 患者2年的随访,观察心电图(EKG)Q 及 R 波改变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因初次透壁性 MI(464例)或心内膜下 MI(123例),于发病初三天内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患者共587例,分为前壁 MI 与下壁 MI 二组。前壁 MI 患者计算入院四天内24个胸前标测导联的 R 波总和与 Q 波总和之差(ΣR-ΣQ),下壁MI 患者计算入院四天内Ⅱ、Ⅲ、aVF 导联的ΣR-ΣQ,并按最后的ΣR-ΣQ(mm)分为四组(如349~126,125~33.5,33.0~-60,-60~-187)进行比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Q波型心肌梗塞(Q-wave MI)患者在1年后的静息心电图(ECG)检查中,可从ECG的变化获得重要的预后信息。例如:某份ECG检查显示有其它异常改变而缺乏Q波者,意味着其预后不良,这种ECG表现以女性患者多见,故作者认为,这点可能有助于解释在心肌梗塞(MI)后早期死亡率中女性高于男性的临床现象。 1948年Framingham的5209例登记患者中,Q-waveMI存活者251例,1年后静息ECG检查;无异常者31例(12.4%);无持续性Q波而有其他异常者37例(14.7%):有持续性Q波而无其他异常者108例(43.0%);有持续性Q波伴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基本取决于病人正常和坏死心肌量的比例。Braunwald(1976年)提出用缩小梗塞范围和保存心功能的疗法可能减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其根据在于实验研究显示:(1)AMI是一个“动态过程”,心肌约在开始缺血6小时后才完全坏死;(2)减少心肌氧需、增加氧和营养的供应、使 相似文献
5.
洋地黄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然而,对于洋地黄对心肌氧供应和氧需要之间的纯效应尚有争论。本文报告用放射性核素和酶学检查估计急性左室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大小和左室功能,以及洋地黄治疗对这些参数的影响。方法:23例在胸痛发作6小时内入院,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合并有肺水肿 相似文献
6.
张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5,(6)
冠心病人左室喷血分数(EF)的预后价值已被证实。包括超声心动图、造影剂及核素心血管造影在内的各种方法对于估计喷血分数都是很有用的。晚近,一种心电图 QRS 计分系统已被用来估计梗塞范图和左室功能。由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容易取得、可以重复且价格低廉,因此确定它能否用来估计左室功能是很重要的。本研究评论了这方面的经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的初始心电图能否预测梗塞相关动脉(IRA)以及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会改变这种预测能力.方法 102例下壁AMI病人在入院时记录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的ST段移位情况,并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IRA,分析心电图ST移位与梗塞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1)双左回旋支(LCX)为IRA的病人和以右冠状动脉(RC)为IRA的病人相比,前者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80%和43%,P<0.01),前者I导联ST段抬高或位于等电位线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分别为63%和27%,P<0.05);(2)根据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判断LCX为I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6%和93%.结论 下壁AMI时V_1或V_2导联ST段压低是判断LCX作为IRA敏感指标,并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不会改变这种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惠禄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3)
平均年龄61(38~77)岁的连续50(男35、女1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于胸痛开始后34.2±8.9小时内接受两维超声心电图(2-DE)检查,随后8小时内进行平衡法门电路血池成象(GBPS).GBPS和2-DE分别检出右室壁活动异常22例和20例.其中18例GBPS和2-DE均阳性,4例GBPS阳性而2-DE阴性,2例GBPS阴性而2-DE阳性,另26例GBPS和2-DE均阳性.以GBPS结果为基础,检出右室心肌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DE为82%和93%,(入院当时心电图)V_4R导联ST段抬高(≥0.05mV)为50%和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12导联 ECG一直被认为是确定 MI 存在及其部位的标准,然而已有资料证明这种通常使用的诊断 MI 的ECG 标准是相对不敏感的,它在识别下壁 MI的敏感性为28—44%,前壁 MI 的敏感性为43—60%,而向量图(VCG)标准对下壁和前壁 MI 的敏感性分别达82%和95%,从而提示除了目前已确定的 ECG 诊断标准之外,ORS 波形还可以提供诊断 MI 的更多资料。为了提高 ECG 诊断 MI 的敏感性,国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已综述了一些国内外有关 ECG 诊断 MI 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心肌梗塞(MI)系指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 MI部位不典型,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无MI直接征象者,或合并其他 ECG改变掩盖 MI的诊断,临床易误诊。为防止误诊或漏诊,本文拟对其ECG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老年人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率、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作者等就东京都养育院附属医院于73年8月至77年9月间,60岁以上连续尸检1,110(男560、女550)例中的心肌梗塞217(男118、女99)例的病理和心电图关系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3.
袁自理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10):434-435,438
本文讨论关于心肌梗塞心电图 ST 段和 QRS 波改变在估价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作用。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发现,综述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若干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右室梗塞心电图表现包括:V_3 R~V_6、R_1~V_5导联ST段抬高,STv_2下降/STavf抬高比值缩小;V_3 R和V_4R导联呈QS或 QR型;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ST段异常:V_4R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ST段抬高≥1mm,反映右室心肌损害>25%、或损害达到右室游离壁外侧缘.诊断右室梗塞敏感性70%,特异性100%.这类患者中,心力哀竭、低血压和尿少人数较多.Braat等等发现,当V_3~V_6 R导联ST段均抬高≥1mm时,诊断右室梗塞敏感性93%,预测准确度93%.急性下壁梗塞时,V_4R导联ST段抬高 1mm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间隔穿孔形成是一种可怕的并发症,其95%常于一年内死亡。本文观察了22例梗塞后室间隔穿孔患者,15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49—68岁,多数在56—65岁。20例曾患高血压病。18例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在缺血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了室间隔破裂。19例穿孔是 相似文献
17.
18.
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中,心电图(ECG)是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ECG诊断AMI的敏感性相对很高,但特异性差.若有≥2个胸导联有ST段抬高,且有相应的病史,AMI的可能性可达70%一90%.但若无上述改变,排除AMI就不可靠,应继续观察及除外其他情况.个别病人AMI的典型图形可延迟出现,但超过48h才出现的则极罕见. 相似文献
19.
Goldberger AL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1,(5)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局限性。偶尔,急性心肌梗塞时可无心电图改变。心肌梗塞后,病理性 Q 波可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能无异常 Q 波。此外,各种正常的变异使心电图的特异性减低,非梗塞性的异常状况可产生 Q 波和明显的 ST-T 改变,本文简要复习主要伪梗塞型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导致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因而,对它的早期诊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心电图(ECG)是诊断肺心病的一种常用而重要的方法。探讨215例肺心病ECG中各条标准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对肺型P波的研究,发现肺型P波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