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孟帅 《光明中医》2014,(7):1362-1363
汗法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中医治病的“八法”之首。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要正确应用本法。根据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关汗法论述的方剂17首为依据,阐述汗法的临床适应症、用法、禁忌症及药后护理等。临床应用汗法时一定要辨证论治,要首分虚实,灵活加减,且要注意发汗有度,勿必注意其慎忌和药后护理。《伤寒论》对汗法的应用论述详尽,独具特色,对当时、后世及现代中医应用汗法也颇有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在运用汗法时,时刻不忘顾护正气,使发汗祛邪而不伤正气。他的这种使用汗法不忘顾护正气的思路,对于我们正确使用汗法,提高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颇有指导意义,兹探讨如下。 1运用汗法,首辨正气盛衰  相似文献   

3.
从“表证误汗”谈《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贤彬 《四川中医》1997,15(2):15-16
表证,是指病位浅在肌表,由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治宜发汗解表,祛邪外出。《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债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是治疗表证的起手用法,若使用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使用不当则变证百出越害无穷。本文试从表证误汗的角度来探讨《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以期对认真研读《伤寒论》,正确使用发汗法有所种益。一、表证误汗的原因凡不当汗而开之,或当汗而开之不当者,均属误汗。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数种。1.不辨风寒风热混施表药:外感表证当首辨风寒…  相似文献   

4.
汗法的特殊运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汗法的特殊运用及注意事项上海市新海农场医院(202172)范本德【关键词】汗法,临床运用,禁忌症通过多年临床体验,认为对无表证的一些疾病,如果汗法运用得法,常能起到意外的疗效;如果汗法应用不当,亦常带来危害,兹分述如下。一、汗法的几种特殊运用1、类风...  相似文献   

5.
汗法方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更是不容小觑。皮肤病发于肌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记载。汗法可以调理阴阳,调和营卫,通调五脏,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现代医家对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也颇有见解,本文对汗法在皮肤病中的证治规律进行综述简评。  相似文献   

6.
刘克林 《国医论坛》1995,10(5):9-11
汗法在八法中位居其首,是临床治疗外邪犯表的重要方法,也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全书言及开法者50余条,详述汗法的适应证,足见仲景对汗法的重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寒邪侵袭肌表,正确地运用汗法,使邪从表解,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若当汗不汗,或汗出决过,必然导致变证丛生。本文仅就《伤寒论》中汗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1开法的运用外邪客表,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但临床工作中,由于病人体质、感邪性质与轻重、治疗经…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治疗咳喘分表里、寒热、虚实,重痰饮,主要采用汗、清、下三法,汗法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发汗解表、温化水饮法;清法包括清热宣肺法,清气分热、滋阴生津法,清热透表、坚阴止利法;下法即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玉书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0-169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9.
马启昕 《中医研究》1993,6(2):16-17
本文对张仲景辨汗法,从汗出、无汗及其内容、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评议,以为群汗是张仲景辨证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于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金匮要略》关于风湿病的治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祛风寒湿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利小便祛湿法,如麻杏苡甘汤用薏苡仁;微汗法,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温阳祛风湿法,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中祛寒湿法,如肾着汤;涌吐风痰法,如藜芦甘草汤;外治法,如纳药鼻中、针刺;补肾法,如八味肾气丸;补气养血法,如防己黄芪汤、薯蓣丸。  相似文献   

11.
李宇铭 《河南中医》2012,32(5):531-533
《伤寒论》第29与30条论述的是由于胃热炽盛阴伤却经误汗,使阳气更虚,导致阴阳两虚证.临床包括误用桂枝加附子汤发汗出现的阳虚证、阴虚证、胃热证以及重发汗及烧针后出现的内热重证,仲景分别予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及四逆汤治疗,以示范复杂病机治疗的先后缓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自拟)治疗自汗虚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照组肺卫不固型用桂枝加黄芪汤合玉屏风散、心血不足型用归脾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5%、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自汗虚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总结自汗病证候特点及临床治疗用药规律。方法:从药物类别、性、味、归经等方面,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收集到的208则自汗病古今医案中的药物进行挖掘分析。结果:自汗痛以气虚为主要证侯,治疗用药多为甘温之品,药物多归属肺、脾两经。结论:自汗病以肺气不足、脾气虚弱两种证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头汗一症,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详细论述,后世医家多有补充。论述了各医家对鼻汗、额汗、颈汗、半边头汗、蒸笼头、饮食汗、但头汗出等的认识和分析,系统归纳出头汗症分为实证、虚证、里虚表实证,且头汗症与心、胃、脾、肺、肾等脏腑亦有辨证关系,为头汗症的临床辨证论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宇铭 《河南中医》2012,32(7):793-794
《伤寒论》第29条的初见证,过去一般以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为解,但经过与《伤寒论》其他原文对比发现,“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六证,属于胃热炽盛而阴液耗伤,且表证已除或表证轻微.故此在选方用药上,本当选择小承气汤治疗,若误用汗法则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1-2]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赋分为2~13分;心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8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87.14%、83.37%、63.32%、90.68%。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病机司属、证治剖析、方药解说、病变机转、验案举例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寝汗进行探析,得出寝汗之病,是因心肾之阳被寒痰冷饮所伤而致,常以夜寐盗汗为其特殊表现,多伴有乏力少气、身重腹痛、胫肿胸痛、手足逆冷、耳聋腰痛、失精纳少、骨痛阴痹等寒水留结、风虚劳气之证.病变日久,积寒累及营血,可现肾积奔豚病、骨痹、骨极病.在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OGTT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等一般项目;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专人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聚类分析,归纳证型。结果:151例IGT患者在纳入调查的症状中,出现频数居前10位的依次是:健忘(62.3%)、夜尿频多(55.6%)、自汗(53.0%)、神疲乏力(51.0%)、脘腹胀满(49.7%)、口干咽燥(45.7%)、痰多(42.4%)、口渴喜饮(41.1%)、眼睛干涩(37.7%)、大便干结(35.8%)。聚类分析结果151例IGT患者患者中,气阴两虚型78例(51.7%),脾虚痰湿型52例(34.4%),阳虚血瘀型21例(13.9%)。结论:IGT的发病多与脾虚、气虚、阴虚、血瘀等因素有关;IGT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方法,旨在对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烟熏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SD大鼠COPD"肺气虚证"模型。给予加减补肺汤高低剂量及桂龙咳喘宁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症状体征、支气管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大鼠血浆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减补肺汤可以改善COPD"肺气虚证"大鼠全身及呼吸系统症状;能显著改善COPD大鼠支气管、肺组织损伤程度,对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的各组血浆SOD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加减补肺汤高、低剂量组均较桂龙组血浆SOD活力偏高(P<0.05),而MDA含量均较之偏低(P<0.05)。[结论]加减补肺汤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气道黏膜,减轻肺损伤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血浆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粘膜象等,探求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宏观和微观诊断指标。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设立气阴两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3组,观察各组病人腹胀脘痛、食欲、口渴、面色、体重、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胃粘膜表现,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隐痛、灼热感,脘腹痞满不舒,嗳气呕恶,嘈杂,自汗,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消瘦,肢倦乏力,饥不欲食,口唇干燥,大便干燥或稀溏,舌淡红或红而胖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中剥,脉细等;胃粘膜红白相间,大片状苍白,粘膜变薄,粗糙干燥,分泌物少,呈龟裂样改变,粘膜颜色变淡,可透见粘膜下小血管网;气阴两虚证组肠化、异型增生所占的比例(46.67%)最高,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20.00%,P<0.05)和胃阴虚证组(16.67%,P<0.05)。结论:提出了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宏观与微观的诊断标准和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