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3.5± 3.1) %及 (7.6± 3.5 ) % ,P <0 .0 0 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及对照组IMT分别为 (0 .88± 0 .2 0 )mm及 (0 .6 5± 0 .2 3)mm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6 2 .2 %及11.4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B超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112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c,同时检测肱动脉FMD,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9例与对照组33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FMD及IMT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FMD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62,P<0.01),IMT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96,P<0.01)。结论联合应用无创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c及FMD可间接反映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而且方法简单、无创,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无创检查方法对X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检测,探讨颈动脉IMT、肱动脉FMD与X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了解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对X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X综合征患者63例(X综合征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2组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综合征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3.25±2.36)%vs(5.99±3.63)%,P<0.01],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36)mmvs(0.79±0.09)mm,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IMT呈负相关(r=-0.249,P=0.01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吸烟是肱动脉FMD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是肱动脉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X综合征患者较健康体检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肱动脉FMD明显降低。肱动脉F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基础内径、基础血流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MD较健康人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MD稍有升高,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FMD的变化,可为病变提供证据并进行干预性治疗,对于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4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3例具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危险因素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结果冠心病组FMD、IMTc均与危险因素组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0.001.82例受试者的FMD与IMTc呈显著负相关(γ=-0.474,P<0.001),但冠心病组患者的FMD与IMTc无显著相关性(γ=-0.213,P0.14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异常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与IMTc,但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叶酸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22例,对照组2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及组内肱动脉基础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干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1.59%±4.79%比7.15%±3.20%和8.14%±3.01%)、肱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9.73%±5.80%比16.69%±4.75%和17.55%±6.05%)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同部位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累新的临床资料与经验.方法 入选对象31例,依冠状动脉积分分为高、中、低三组,对每组对象行超声检测颈动脉不同部位内膜中膜厚度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颈动脉各部位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分叉处的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有更强的相关性(r=0.679,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颈动脉分叉处最易形成斑块(P<0.05);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46,P<0.01).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三组间虽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测定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FMD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人群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关系。方法选取372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无上述疾病组,分别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结果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颈部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伴斑块有良好的一致性,FMD与颈部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不完全一致,尤其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结论代谢性疾病人群可选择血管内皮或超声检测以发现动脉血管病变,高血压人群建议同时进行两项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MS患者(MS组)40例、健康对照组(NC组)36例,用彩超检测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MS组IMT明显高于NC组(P<0.01),FMD及NID低于NC组(P<0.05),IMT与舒张压(SBP)、甘油三酯(TG)明显正相关,FMD与年龄、体重指数(BMI)、TG、SBP、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并检测患者血液中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FMD在冠心病各亚组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T在冠心病组中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血浆hsCRP及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结论血浆hsCRP、FMD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雪玲  雷蓓  骆峰  伍业冬  李坚 《内科》2008,3(6):833-835
目的探讨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40例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30例血压正常肥胖青年及35例正常对照组,测量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及血压正常肥胖青年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厚度关系密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和保健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64~88 (73.4±5.7)岁,设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例)为B组,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34例)为C组;从同期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查体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人为对照组(A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三组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径(r)、IMT/r比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ELASA法检测血清VEGF,比较各组VEGF水平.按颈动脉平均IMT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VEGF水平.结果 三组IMT及IMT/r比值分别为:A组(0.89±0.12)mm,(12.81±2.0)%;B组(1.12±0.15)mm,(16.7±2.32)%;C组(1.35±0.18)mm,(18.44±3.54)%.B组和C组患者IMT及IMT/r比值比A组增大(P<0.05).C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为(0.43±0.10)m/s,舒张末期流速(EDV)为(0.11±0.04)m/s,血管搏动指数(PI)为(2.05±0.32),阻力指数(RI)为(0.89±0.08),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三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52.46 pg/ml、168.95 pg/ml、294.66 pg/ml,B组和C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A组升高(P<0.05),尤以C组改变更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合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对高血压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动脉硬度指数(ASI)能否检测动脉硬化早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61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用高频超声测量其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D).结果 ASI与FMD呈负相关:r=-0 340(P<0 01),ASI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的FMD值低于正常组(P<0 05).ASI正常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的NID差别不大(P>0 05).结论 ASI是一个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EISH)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2 5例 ,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EISH患者氨氯地平治疗 12周前后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 (MIMT)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 ,并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脉压的变化。结果  EISH患者治疗 12周后收缩压、脉压和MIM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 ,FMD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除能有效降低EISH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改善大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室间隔厚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0例,根据室间隔厚度将病人分为肥厚组(≥12 mm)62例和非肥厚组(12 mm)38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室间隔厚度、IMT,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室间隔厚度与IMT、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方差分析显示,3组IMT、室间隔厚度、FMD、ET-1和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厚组IMT、室间隔厚度、ET-1显著高于非肥厚组和对照组,FMD、NO水平显著低于非肥厚组和对照组,非肥厚组IMT、室间隔厚度、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MD、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人室间隔厚度与IMT和ET-1呈正相关,而与FMD、NO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室间隔肥厚,且室间隔肥厚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受试者的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并评估内皮功能状态,探讨血浆Visfatin在AS发生发展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中的意义.方法: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颈总动脉、肱动脉超声检测的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和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评价AS严重程度后分为对照组、早期AS组、严重AS组.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估各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检测各组血浆Visfatin水平,并将其与颈总动脉IMT、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肱动脉F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S组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严重AS组高于早期AS组(P<0 01);②血浆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 475;P<0 01);③血浆Visfat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 359;P<0 01); ④血浆Visfatin水平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 488;P<0 01).结论:血浆Visfatin水平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AS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高低能初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状况和AS的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4例(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又分为:盐敏感性组96例和盐不敏感性组108例,另选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超声测试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尿酸、体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盐不敏感性组比较,盐敏感性组患者LDL-C、尿酸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组患者VEGF、bFGF、IM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P0.01)。盐敏感性组患者VEGF、bFGF、IMT较盐不敏感性组进一步升高,FMD进一步下降(P0.01)。回归分析显示,盐敏感性、TC、TG、lgVEGF是IMT独立预测指标,盐敏感性与IMT独立相关(r=0.534,P0.01)。结论盐敏感性是高血压患者血管重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僵硬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为糖尿病组。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评估血管内皮功能,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僵硬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总动脉阻力指数(CCA-R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入选同期体检人群20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糖代谢参数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MD、baPWV、IMT和CCA-RI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baPWV、颈动脉IMT和CCA-R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MD低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OGTT2h血糖(OGTT2hPG)与FMD(r值分别为:-0.272、-0.371、-0.278)、baPWV(r值分别为:0.393、0.505、0.469)、IMT(r值分别为:0.356、0.453、0.272)和CCA-RI(r值分别为0.224、0.522、0.497)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baPWV、IMT和CCA-RI与糖尿病均相关,B值分别为-0.607、0.501、0.378、0.404(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和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1 0 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 86例同龄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其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 82 .4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8.84% ) (P<0 .0 0 0 1 )。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 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 (50 %~ 70 % )及重度 (>70 % )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 ,IMT增厚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