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寿》1997,(10)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陈先生,1990年春丧偶。家中有三室一厅的住房,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独立生活。1993年秋天,时年71岁的陈先生,经人介绍与一位60岁的退休工人周大婶结婚。周大婶家有两室一厅的住房,四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已婚单过,三儿四儿等房结婚。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60多岁的刘先生的妻子突然病逝,尽管儿子儿媳孝顺,但他还是感到生活没有了阳光。也许是慌不择路,抑或是同病相怜,刘先生与丧偶的杨女士相识没几天,就定下了婚事。两个人用积蓄又买了房子,再婚后的一段H子,两个人都年轻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长寿》2004,(5)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美好祈盼和真诚祝愿,然而——我们在这里很不情愿却又不得不使用这个词——婚姻中的两个人极少有同时走到生命的终点的,总有一个人要“先走一步”,而另一个人则形单影只,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踽踽独行。这不是故意渲染人生的悲哀,实在是生活的必然,只不过有人愿说有人不愿说罢了。当然,也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形成的鳏寡孤独。于是,一个问题就随之接踵而来:剩下的那一个人,特别是他(或她)身体尚属健康,且又有些经济条件,那么,他(或她)将选择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4.
人生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爱情、婚姻就更是如此。它布满荆棘,充满了矛盾与挫折。两个热恋的人儿即使婚前感情缠绵如胶似漆,婚后也存在心理屏障问题,因为当家庭生活真正开始之后,夫妻俩都需要相互  相似文献   

5.
当婚姻这件易碎的器具被失手打破,一个幸福的家庭裂变成两个家庭之际她为何成了——  相似文献   

6.
林之洋 《长寿》2006,(12):55-55
徐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师,75岁。张老先生是一位离休干部,74岁。二人都有再婚愿望,经介绍相识并结婚。开始两人亲亲热热,相敬相爱。没想到刚过三个月就爆发冲突,导致分手。  相似文献   

7.
70岁的设计院总工程师荣某两年前老伴去世,月退休金2000多元,不愁吃穿。但他总感生活很是不便,一个人守着四室两厅房子,整天一个人坐在家里,精神空落落的很寂寞。他决定觅一伴侣照料晚年生活。经同事介绍,老人结识了年龄47岁,与自己大儿子岁数相仿的农村妇女朱某。朱某丈夫5年前患肝癌病逝,因医药费用而欠了一身巨债,生活拮据,求偶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晚年生活依靠。为使婚姻稳定,婚前双方还做出约定,如果女方尽心服侍荣某,5年后男方的房子归在女方名下。现在,荣某不但生活有人照顾,而且身边有一个说话的人,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但美中不足的是…  相似文献   

8.
再婚,两个受伤的人走到一起 我和阿玉是再婚夫妻。我们没有别的再婚家庭容易遇到的,来自子女或外界的干扰和矛盾。我的女儿菲菲是个天性单纯善良的孩子,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就接纳了阿玉和她带来的女儿。懂事的她一开始就能以一个姐姐的情怀,去疼爱这个比她小两岁的妹妹,而阿玉的女儿也很快对菲菲产生了亲情,姐妹俩你亲我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同胞姐妹。阿玉对菲菲视如亲生,她会在突然下雨的时候,赶去学校给菲菲送雨衣,会在菲菲生病的时候,整夜守在床边,给她喂水抹汗拍背。我们这个重新组合起来的家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处成了亲情融洽的四口之家。  相似文献   

9.
热线回放雯雯:我今年12岁了,我感觉自己总是孤独一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6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后来,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我跟了爸爸生活,不久就有了继母。在妈妈那边,我有了一个继父。在两个家庭里,我从来没有把那两个人从心里当成"妈"或"爸",  相似文献   

10.
潋滟 《自我保健》2011,(3):44-45
再婚是一片荆棘地,两个已经完全成熟的人,不光带来各自的思维、习惯、家庭关系,还有子女、财产、生活观和社会地位……然而,国外一项研究证明,欧洲70%的女性在二婚后更幸福,因为受过婚姻挫伤的人,会对生活习惯、金钱态度、感情磨合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健康月刊》2005,(5):26-27
对于离婚女性而言,再婚前调适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一方面应努力挣脱痛苦和挫败和挫败感,同时更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弄清楚自己逃离第一次失败婚姻的原因。两个人最大的分歧是什么?什么让你无法忍受,是对方的人品、性格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感情是怎样恶化的?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哪些过失?因为无论再婚也好、复婚也罢,生活的内容很多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高景瑞 《长寿》2004,(6):50
韩风是一位家居农村、从县城工厂退休的八级车工,他的两个女儿都嫁在了本村。女儿们各自的家庭状况和生活都很好,老两口非常松心。除了领取退休养老费外,他还种着几亩地,可说是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晚年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不足60岁的老伴王自真不幸患了癌症,还不到一年就离开了人世,所有积蓄也花去了大半。  相似文献   

13.
唐黎标 《健康生活》2014,(11):49-50
如今,中老年人再婚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社会对此也评论不一。有人说,再婚是完美的活力体现,是充满希望的“第二春”;也有人说,再婚就像陈年老酒,香醇诱人却需火候,好饮但不好酿。不管怎样,中老年人再婚后总会遇到双方的性、情、心境的调摄问题。请看下面的三个故事:性:磨合期里的两性尴尬洗完澡走进卧室,老林从后面悄无声息地环抱住我的腰。室内灯光柔暗,阵阵馨香,一看这架势,我就猜到他的那点花花心思了。我却装成不懂:“你先休息吧,我还有事呢!”,听我这么一说,他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笑脸一僵,满脸悻悻之色,坐到床头抽起了烟。结婚才两个月,这样的不愉快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和老林是刚再婚的夫妻,他今年五十八,比我大五岁。  相似文献   

14.
王芳和张兵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两人于前年再婚。家庭重组后,生活也比较幸福。但最近张兵身体一直不好,就立了一份遗嘱。不过,王芳看见遗嘱中,给自己和前夫的孩子王影很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杨才春  季翔 《长寿》2012,(12):56-57
尽管很多单身老人都赞成再婚,而且好多再婚老人都重新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再婚之路却历尽艰辛,而且也有一部分的再婚者,婚后的日子并不舒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老年人自身的,有来自子女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所以,笔者总结了一下,提示老年人再婚,要注意几个问题。一、再婚动机要端正退休工人孙某,几年前妻子病故,就想找个老伴伺候自己  相似文献   

16.
陶学敏 《长寿》2013,(1):58-59
再婚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不了解对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是不主动迎合对方的需要,进而导致他或她觉得对方不如意,自然也就矛盾频发,无法再和睦相处。有此认识的我,再婚后注重了解新老伴,努力做新老伴心目中的好老伴,于是我们的关系就越处越好。我的新老伴老李是个享受正处级待遇的退休干部,条件优越。他61岁时失去元配后,连娶了两个后老伴,可婚姻都维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故事 在银行工作的大伟,英俊潇洒,年轻有为。可大伟有个心病,他总认为老婆没有找好。结婚两年多,大伟觉得老婆丽红越来越懒惰自私,她虽然有美丽的面孔,脾气却一天比一天暴躁。因此,他们天天吵架。最后,大伟经常夜不归宿,很快他就有了外遇,结果很简单,抛妻再娶。他的前妻丽红也很快就再婚了。  相似文献   

18.
郭华悦 《长寿》2015,(2):60
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没几年,我的妻子就去世了。后来,生活难,工作忙,既当爹又当娘,也没心思再找一个。如今,子女都长大了,在外头过得不错,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我自己,几年前退休,一个人在家,难免感到孤独冷清。这时,才有了"再找一个"的想法。和我同样有这个想法的,是同村一个丧偶多年的老妹子。我们俩人是在跳广场舞的时候认识的。之后,相处下来,对彼此的感觉都不错。两人接触了几年,双方的子女对我们都比较熟悉,也较为认可。于是,前  相似文献   

19.
正您好!我今年65岁,老伴15年前去世后,我一直一个人生活。五年前,因为女婿工作的原因,女儿一家移民到国外定居了,只剩我一个人在国内生活。女儿曾经劝我跟他们一起走,但我觉得年纪大了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生活很困难,而且又没有亲戚朋友,所以拒绝了。之后女儿就劝我再找一个老伴,说是我年纪慢慢大了,她离得远照顾不上,有个人跟我互相有个照应,她也放心一些。一年前一位之前的老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我们相处了半年,各方面感觉都还不错,就这样我们半年前就决定一起生活了。虽然我也知道,到了这个年纪两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需要互相磨合,但生活在一起之后发现摩擦还是  相似文献   

20.
丧偶的老人再婚以后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说明,再婚可以解决老年人丧偶后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与无助。首先,一个新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