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RFCA治疗PSVT82例,包括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左侧旁道25例,右侧旁道20例,多条旁道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功过速(AVNRT)34例。均先行心内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和消融靶点。结果 总成功率98.78%(81/82例),总复发单2.47%(2/82例),AVRT和AVNRT各1例,2例再次RFCA均获成功。8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根据设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消融前系统电生理检查,避免先入为主,旁道消融靶点正确标剐,放电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识别和消融终点正确判定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和 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中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科近年来14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效进行总结.方法14例患者中,术前体表12导心电图及食道调搏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9例为左侧旁道,3例为房室结双径路,经射频消融旁道及慢径;另有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标测位置满意后射频消融.结果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长期随访无一例复发.2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一例手术成功,术后一年复发,一例手术失败.结论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折返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唯一创伤小、危险少、效果最满意的方法.目前除一些左室特发性室速及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明确,消融结果欠满意,且复发率高.因手术费用较高,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应慎重,可作为顽固性室速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出现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及发生机制。方法对术后发生异位性心动过速的23例进行血生化、心电图检查,12例行食管电生理检查,1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房扑,折返性房速1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5例,室速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紊乱性房速1例。3例房速、1例房扑的发生基础为电激动围绕心房切口折返,3例房扑乃电激动围绕三尖瓣环折返,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围绕旁路或双径路折返引起,1例室速为折返所致。5例JET、1例紊乱性房速与术后心脏细胞自律性增高有关。1例室速为高血钾诱发。结论房扑,折返性房速、JET是较常见的小儿术后异位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律失常的机制复杂多样,部分与心脏手术因素关系密切,部分病例则与手术无关。  相似文献   

5.
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施介入治疗的42例PMVSD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1例第三度房室阻滞.经积极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加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心律失常、发热、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均痊愈.提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实施介入治疗的42例PMVSD惠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1例第三度房室阻滞。经积极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加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心律失常、发热、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观察厦护理.结果均痊愈。提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潘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98-9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5例,发生率为64.63%。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房颤等也常出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海洛因滥用对各器官系统均有没程度的损害。本文观察了155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电图改变,其中31例进行了无创性心功能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率高达76.13%,其中ST段改变107例,窦性心律不齐522列,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20例,心电轴右偏17例,其它还有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9.
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射频消融术 ( RFCA)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SVT)最有效的方法 [1 ]。我院 1 993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 330例 PSVT病人实施 RF-CA,成功率高 ,仅 1 8例病人发生并发症 (含不良反应 ) ,其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30例中 ,男 2 1 2例、女 1 1 8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4 6 .6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2 2 8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 84例 ,房性心动过速 ( AT) 1 8例。 1 993年 2月至 1 997年 1 2月手术者为 A组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手术者为B组。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症(WPW)是由于房室纤维环与先天性肌性短路旁道相连,结果使房室传导速度加快而引起的。这些纤维形成的解剖异常,是导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基础。作者报告一例病人在围术期出现SVT经各种药物治疗、颈动脉窦按摩以及电复律无效,改用新福林而获得缓解。此例男、17岁(55kg),行双侧斜视矫正术。病人患预激综合症合并阵发性SVT和有规律发作折返性心动过速史5年,往往因劳累和过度兴奋诱发,用异搏定和按摩颈动脉窦能使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41例心脏双束支阻滞围术期处理与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麻醉医生对手术患者心脏双束支传导阻滞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近5年4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并复习双束支传导阻滞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 40例双束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1例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二次手术麻醉时心电图证实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束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但准备适当的药物及临时起搏设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手术的麻醉诱导、手术牵拉及苏醒过程中,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易出现心脏骤停,常给麻醉及手术造成很大威胁。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19例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术前予置临时心内起搏器并接按需心脏起搏,使19例病人度过麻醉手术关。  相似文献   

13.
高龄患者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危重。本组1972年6月~1998年6月共行肺切除术858例,65岁以上37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08例(29.1%),其中心血管并发症65例,现就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69.3岁。术前心电图(ECG )检查示:正常范围39例;异常26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心肌缺血9例,室性早搏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肺功能在正常范围18例,轻度、轻~中度、中~重度减退分别为19例、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依次为:偶发房性早搏172例(57.3%)、偶发室性早搏59例(19.7%)、窦性心动过速46例(15.3%)、房性心动过速21例(7.0%)、频发室性早搏17例(5.7%)、频发房性早搏15例(5.0%)、窦性心动过缓11例(3.7%)、复合型异常6例(2.0%)、室性心动过速2例(0.7%)、传导阻滞1例(0.3%)。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心脏症状时的心电变化,对判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非复发组17例(8.9%)慢径残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将202例患者分为三组,既无双径现象又无交界性回波(A组)176例,3例复发,有双径现象无交界性回波(B组)23例,6例复发,既有双径现象又有交界性回波(C组)3例,均复发。结论:AVNRT复发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应尽可能消除双径现象,并去除交界性回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强调心电图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文氏现象在心电图报告中应注意问题。方法分析48例动态心电图出现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文氏现象,依心动过速频率分为A组(心房率〈130次/min)、B组(心房率≥130次/min),分别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基础疾病进行比较。结果 A组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男性占80%,明显多于B组,且A组年长者及基础疾病患者占62%,明显多于B组患者。A、B两组心动过速与发生时间无关。结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频率〈130次/min的患者发生房室传导文氏现象需进行心电图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窦瘤破入室间隔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88年 5月至 1998年 10月共手术治疗 3例主动脉窦瘤 (aneurgsmofsinusofaorta ,ASA)破入室间隔的病人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例 1  2 2岁。心电图(ECG)示左心室肥厚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II度II型 (2∶2 )房室传导阻滞 (AVB) ,偶发房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例 2  35岁。ECG示左心室肥厚 ,4∶3AVB。例 3  33岁。ECG仅表现为左心室肥厚 ,劳累图形。术前 3例心脏超声均确诊ASA破入室间隔 ,例 3还伴有动脉导管未闭、二叶式主动脉瓣 ,且瓣叶有赘生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中 ,缝合其后下缘危险区时 ,直接从边缘进针与传统的超越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方法 选取 1984年 5月至 1996年 6月补片修补的VSD病人 ,按处理后下缘危险区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其在产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以及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 ,并探讨它们在手术操作上的优缺点。 结果 采用新方法的病人无永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 16 5 % )与传统方法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 3 1 9% )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0 2 ,P <0 0 1)。新方法中术后残余分流 5例 ,全部位于VSD前上角。术后随访半年到 3年全部自行闭合。 结论 新方法处理膜部VSD未产生永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CRBBB发生率低 ,无后下角残余分流 ,边缘显露确实 ,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常发生房性和交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能增加死亡率和患病率。正常心脏能很好的耐受这类节律紊乱,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则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紊乱,尤其是在体外循环(CPB)结束后。对这类心律失常的处理更是一种挑战,因为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可能无效且患者很难耐受。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一种主要用于镇静的药物——右旋美托咪啶,在房性和交界性快速心律失常中可能的作用。尽管目前有动物资料提示右旋美托咪啶能预防某些室性心动过速,但缺乏其对这类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方法本文是一个回顾性、非随机、非对照研究。14例心脏重症监护室患者,接受右旋美托眯啶镇静/镇痛,同时用以治疗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JET)、房性异位性心动过速(AET),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e—SVT)、房颤(AF)或交界性加速性心律失常(JAR)。右旋美托咪啶可用作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的补救用药。主要观察终点:(a)Re—SVT在3分钟内,其他各心律失常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窦性节律(NSR);或(b)心率(HR)降至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水平;JET≤170bpm,AET≥20%,AF≤150bpm,对于JAR,能阻止其进一步恶化为JET。结果患儿年龄和体重分别为2±3个月和4±1.5kg。多数心律失常(79%)发生于手术后阶段。9例患者接受右旋美托咪啶作为基本用药,5例作为补救用药。10例患儿(71%)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为1.1±0.5μg/kg。12例患儿持续输注速度为0.9±0.3μg·kg^-1·h^-1。13例患儿行机械通气。4例患儿(28%)出现副作用。3例出现低血压,经输液能纠正。1例可能发生了短暂的完全性房室(AV)阻滞。14例患儿中有9例为改善AV同步性,行短暂的房性(7例)或AV序列(2例)起搏。13例患儿(93%)最终恢复节律和(或)HR得以控制。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后67±75分钟内JET率从197±22降至165±17bpm。其中5例患儿在39±31小时内转为NSR,1例为JAR。发生Re-SVT的4例患儿,其快速心律失常均得以解决。其中3例转为NSR,1例转为JAR。1例发生AET的患儿反应也很好,HR在35分钟内降至120bpm,并在85分钟内转为NSR。发生AF的1例患儿对药物无反应。2例JAR患儿,均未发展为JET,其HR也从158±11降至129±1bpm。结论本文为初步观察性研究,提示右旋美托咪啶对控制急性围手术期房性和交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HR或将其转为NSR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安置心脏起搏器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等问题已引起关注。现将4例经过报道如下。例1,女性、62岁,两个月前曾昏厥两次,诊断为冠心病,心肌劳损。因阑尾脓肿急诊入院。EKG示Ⅲ°房室传导阻滞,予以口服消心痛、潘生丁及复方丹参片,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10%葡萄糖50ml内静滴。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mg、阿托品0.5mg,持续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手术开始前1~+h内发作三次阿—斯综合征。EKG示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经胸外心脏按压、面罩给氧、人工呼吸和静注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率48~52bpm,但仍有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