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2DSI)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左心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男性饮酒者86例[A组:31例,每日饮啤酒2~3瓶(1100~1650 ml)或白酒≥90 g(相当于纯乙醇75 ml),每周3~5日,时间5~8年;B组:34例,饮酒量同A组,每周3~5日,时间9~20年;C组:21例,每日饮啤酒≥4瓶(2200 ml)或白酒≥150 g(相当于纯乙醇125 ml),每周6~7日,时间10年以上,符合ACM诊断标准]。另选正常志愿者40名(D组)纳入研究。对4组进行常规超声和2DSI检查,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结果 A组与D组间各常规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舒张功能参数E/A与D组及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各常规超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常规超声参数与D组、A组和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短轴心肌二维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各组间比较:A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A组比较,C组与D、A、B组比较,所有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0.05)。结论 2DSI技术能有效评估酒精性心肌病左心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改变,准确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特立帕肽联合双膦酸盐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1)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共4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组(24例),B组(20例),另取因无法耐受术后药物治疗等而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为C组(20例),给予A组:特立帕肽+双膦酸盐(唑来膦酸)+钙剂(钙尔奇D咀嚼片)治疗,给予B组维生素D+钙尔奇D咀嚼片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记录3组随访情况及手术情况,观察并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BMD)、(腰椎L1-4)、PINP、CTX-1、不良反应和再次骨折发生率。 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3.82±1.24)个月。6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63±2.04)min,骨水泥灌注量3~7 mL,平均(3.32±0.46)mL,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12例(18.75%),其中A组5例,B组4例,C组3例。A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3.06±1.12、1.82±0.74、1.52±0.54、1.41±0.49)分]和ODI指数(28.42±5.16、21.64±4.92、18.76±4.52、17.59±4.38)均小于B组[VAS:(3.81±1.28、3.19±1.13、2.76±0.97、2.53±0.85)分;ODI:34.58±6.13、31.27±5.86、28.48±5.34、27.94±5.17)和C组[VAS:(4.51±1.42、4.16±1.49、3.98±1.31、3.59±1.24)分;ODI:37.71±6.54、35.48±6.07、33.97±5.87、33.61±5.80)(均P<0.05),B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小于C组(P<0.05)。A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BMD、PINP和CTX-1水平[(0.835±0.103)g/cm2,(134.08±27.29)ng/mL,(216.85±26.63)μg/L]高于B组[(0.774±0.076)g/cm2,(93.57±19.85)ng/mL,(216.85±26.63)μg/L]和C组的[(0.706±0.051)g/cm2,(49.74±10.59)ng/mL,(161.05±15.42)μg/L],且B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C组(均P<0.05)。随访期间,A组无再次骨折患者,B组再次骨折发生率5.00%,C组发生率15.00%,但3组骨折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立帕肽联合双膦酸盐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BMD,改善骨合成、骨吸收指标水平,显著降低疼痛及相关功能障碍程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Vit C Vit E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自由基清除剂、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测、细菌培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和IPSS评分。结果:A组好转18例,有效率47.3%;B组好转15例,有效率46.8%;C组好转21例,有效率65.6%;D组好转2例,有效率13.3%;A、D组比较,疗效明显,A、B、C三组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及适宜能量参数.方法 80例婴幼儿血管瘤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每组20例,A、B、C3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仪以3~5 mm/s速度连续辐照血管瘤表面,频率9 MHz,脉冲1 000 Hz,重叠10%,扫描5个来回,功率分别为3.5、4.0、4.5W,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D组为空白对照组,仅随访观察.观察A、B、C3组治疗结束6个月后效果及辐照区皮肤破溃、瘢痕发生率,并与D组同期结果对照.结果 1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A、B、C3组分别治愈7、9、8例,基本治愈9、8、10例,好转4、3、2例,总有效率均为100%,D组仅好转5例,经统计学分析,A、B、C3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D组(P<0.05),但A、B、C3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分别有4、6例出现皮肤破溃及瘢痕,经统计学分析B、C组皮肤破溃及瘢痕发生率明显高于A、D组(P<0.05).结论 聚焦超声辐照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能量以不超过3.5W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GFR分为3组:GFR≥90ml/(min.1.73m2)为A组(34例),60ml/(min.1.73m2)≤GFR〈90ml/(min.1.73m2)为B组(39例),GFR〈60ml/(min.1.73m2)为C组(25例)。D组为正常人(50名)。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结果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动脉平均IMT和血管重构率均为A组、B组和C组均高于D组(P均〈0.01),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均〈0.05)。颈动脉平均IMT与GFR呈负相关(r=-0.33,P〈0.05)。血管重构类型比较:仅C、D组间负性重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其余各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性重构为主,且各组中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GFR减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GFR可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高频超声可准确、快捷地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GFR对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60,HSP60)对小鼠移植皮片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60只C57BL/6(H.2b)小鼠为受体,45只BALB/C(H.2d)小鼠、15只CBA/N(H-2^k)为供体,均为8~12周龄近交系雌性小鼠。受体小鼠剪下1cm&#215;1cm全层皮肤,干纱布清创,即为植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无菌取供体BALB/C(H.2d)小鼠背部1cm&#215;1cm全层皮片,刮去皮下组织后移植至受体小鼠背部;B组:受体小鼠背部皮下注射0.1mL不完全弗氏佐剂(imcompleted Freund’s adjuvant,IFA),2周后行BALB/C(H-2d)小鼠皮肤移植:C组:受体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经0.1mLIFA乳化后的50gtgHSP60,2周后行BALB/C(H-2^d)小鼠皮肤移植:D组:受体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经0.1mL IFA乳化后的50μg HSP60,2周后行CBA/N(H-2^k)小鼠皮肤移植。B、C、D组供体皮肤移植方法同A组。术后观察移植皮片成活时间;移植术后7、25d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检测;术后7d行迟发型超敏反应测定。结果A、B、C、D组移植皮片成活时间分别为(12.4&#177;0.5)、(11.6&#177;0.8)、(29.3&#177;2.6)及(27.6&#177;2.1)d: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移植术后7d,A、B、C、D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每分钟放射脉冲数(counts of perminute impulse,cmp)值分别为12836&#177;1357、11876&#177;1265、6581&#177;573及6843&#177;612;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术后25d,各组cpm值分别为13286&#177;1498、12960&#177;1376、11936&#177;1265及12374&#177;12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移植术后7d,C、D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高于A、B组,IL-2、干扰素γ(interferonl,,IFN-γ)低于A、B组(JP〈0.05),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0.05):术后25d,各组IL-2、IL-10及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移植术后7d,A、B、C、D组受体小鼠对供体小鼠脾细胞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为(0.84&#177;0.09)、(0.81&#177;0.07)、(0.43&#177;0.05)及(0.46&#177;0.03)mm: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60对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Ding GQ  Shen ZJ  Lu J  Jin XD  Chen J  Shi S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7-146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B组(64例,其中行TURBT6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C组(65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D组(64例,其中行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及E组(67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A组患者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BCG 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B组灌注BCG 50~60mg+PAMBA0.1g,C组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D组灌注BCG 50~60mg+EACA2.0g,E组灌注BCG 100~120mg,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28.5个月,A、B、C、D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2%(7/59),10%(6/58),9%(5/54)和9%(5/56),低于E组的30%(1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699,6.818,7.380,7.867,P值分别为0.017,0.009,0.007,0.005);BCG剂量减少的B、D组复发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B、D组分别为3%(2/60)、5%(3/59),较A、C组的11%(7/66)、13%(8/62)降低。结论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作为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以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刺激大鼠迷走神经的安全性。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刺激A、B、C组和假刺激组(D组),每组3只。以装配适宜准直器的超声刺激系统,分别以1.05、3.87及4.25 MPa声压对A、B、C组大鼠左侧迷走神经行LIFU刺激,脉冲重复频率、占空比及刺激方式均相同;对D组大鼠将超声换能器定位于左侧颈部但不予刺激。记录LIFU刺激前、中、后4组大鼠心率及颈部局部温度变化。结束刺激后对C、D组采集MR T2WI,取迷走神经,观察有无病理改变。结果 LIFU刺激前5 min、刺激中及刺激后5 min,4组间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A、B、C、D组换能器下方局部区域温度分别为28.1~30.1 ℃、28.3~30.3 ℃、27.9~30.4 ℃及27.8~30.2 ℃,温度波动均小于2.5 ℃。T2WI显示C、D组大鼠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2组大鼠迷走神经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以特定参数LIFU刺激大鼠迷走神经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氯沙坦治疗肝源性溃疡(HU)的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64例HU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成A、B、C三组,A组26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氯沙坦治疗,B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C组17例,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A组治愈2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B组治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0.5%;C组治愈7例,好转4例,无效6例,有效率64.7%。A、B组与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氯沙坦治疗HU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长期饮酒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将80例男性饮酒者分为3组:A组30例,每日饮白酒≥90g(即纯乙醇75ml)或啤酒1100~1650ml,3~5天/周,饮酒5~8年;B组25例,每日饮白酒≥90g(即纯乙醇75ml)或啤酒1100~1650ml,3~5天/周,饮酒9~20年;C组25例,每日饮白酒≥150g(即纯乙醇125ml)或啤酒≥2200ml,6~7天/周,饮酒≥10年。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超声检测各组受试者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并计算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与D组和A组比较,B组、C组的EDD显著减小;与B组比较,C组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准确评估长期饮酒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68例胸腰段(T_(12)~L_2)爆裂型骨折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A组(手术组)44例,使用Dick钉固定,B组(非手术组)24例,卧木板床及石膏支具固定。A组后凸畸形(Cobb)平均术前15.9°,随访8.6°;B组则分别为10.7°、13.3°。CT扫描椎管狭窄程度前者分别为40.8%、25.3%;后者26.0%、20.7%。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组术前A级7例、B级1例、C级7例、D级12例,随访A级1例、C级1例、D级6例;B组伤后B级2例、D级1例,随访D级3例。疼痛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B组损伤程度较轻,两组不能作统计学对比。提出早期手术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快通道胃肠道手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更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要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胃肠道手术者280例,随机分为4组,各70例,A组(对照组),气管导管用医用石蜡油润滑;B组,气管导管用丁卡因胶浆润滑;C组,气管导管用丁卡因胶浆润滑+插管后静注地塞米松10 mg;D组,C组基础上加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并比较各组麻醉拔管后10 min、30 min、1 h、6 h、12 h、24 h时的术后咽喉痛(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观察在PACU期间1 h内的吸痰例数。 结果拔管后10 min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30 min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D组分别低于B、C组(P<0.05);1 h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D组分别低于B、C组(P<0.05);6 h观察点同期比较,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12 h、24 h观察点组间POS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ACU观察期间的吸痰人数,C、D组发生率低于A、B组(P<0.05);A、B组之间,C、D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气管导管润滑复合静脉用药的多模式处理可有效防止POST,复合静注激素可有效减少拔管后气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1年5月我院由同一医师完成的180例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4组(A、B、C、D组),每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缘阳性率、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转开放率为1.1%(2/180),均发生在A组。A组手术时间为(284.5±67.7)min,显著长于B组(213.7±42.6)min(q=9.491,P〈0.05),C组(229.7±40.9)min(q=7.346,P〈0.05)和D组(235.4±42.6)min(q=6.582,P〈0.05)。输血率由A组的18.6%(8/43),下降至B组4.4%(2/45),C组6.7%(3/45)和D组2.2%(1/45)(χ2=9.637,P=0.022)。A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2 d(5~60 d),显著长于B组9 d(5~36 d),C组10 d(6~60 d)和D组10 d(4~38 d)(Z值分别为-2.600,-1.993,-2.112,P值分别为0.009,0.046,0.035)。A组出血量为中位数300 ml(100~3000 ml),显著多于B组200 ml(50~1200 ml)(Z=-3.050,P=0.002)和D组150 ml(30~700 ml)(Z=-4.060,P=0.001)。4组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χ2=0.907,P=0.824;χ2=0.270,P=0.966)。结论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5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氧疗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LG)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行LG的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A组给氧2~4h、B组给氧4~6h、C组给氧6~8h、D组给氧10~12h,观察4组术后肩部疼痛情况。结果 C、D组肩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1);而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LG术后吸氧6~8h即能有效缓解术后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坐位细针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产妇4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坐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B组,侧卧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C组,坐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D组,侧卧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1.8ml~2.2ml(9mg—11mg)。术毕待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去枕平卧6h,第1、2、3天及时随访。观察记录4组产妇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腰麻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麻醉操作时间、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副作用。结果与B组和D组比较,A组和C组(即两组坐位与两组侧卧位比较)穿刺次数减少[B组(3.2±0.9)和D组(4.1±0.4),A组(1.1±0.5)和C组(1.2±0.6)]、穿刺成功率提高[B组(90%)和D组(92%),A组(100%)和C组(98%)]、穿刺时间缩短[B组(5.2±0.6)min和D组(4.1±0.9)min,A组(1.2±0.8)min和C组(2.1±0.7)min]、麻醉操作时间缩短[B组(7.1±0.5)min和D组(6.2+0.8)min,A组(3.4±0.7)min和C组(4.3±0.6)min]、从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缩短[B组(15.2±6.3)min和D组(17.1±4.4)min,A组(10.4±0.5)min和C组(11.3±0.7)min](P〈0.05)。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即两组细针与两组普通针比较)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C组(18%)和D组(20%),A组(8%)和B组(10%)]、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C组(10%)和D组(12%),A组(4%)和B组(5%)]、无术后头痛和腰痛发生[C组(3%)和D组(4%),A组(0)和B组(0)](P〈0.05)。结论坐位细针腰麻,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穿刺次数少,成功率高,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借助瑞克Ⅲ心脏固定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共有49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加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术。根据房颤的持续时间不同,将49例患者分为两组,持续性房颤组(A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6.7±7.5)岁;阵发性房颤组(B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60.2±10.5)岁。房颤病程为(9.4±6.0)个月。冠状动脉狭窄85%~100%。术后随访行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房颤是否再发。结果无术中转为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当天有81.6%的患者(40/49)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18.4%的患者(9/49)仍为房颤心律,未出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全组搭桥139支,平均2.8支。住院时间10~15(12±3)d。出院时患者维持窦性心律34例(69%),其中A组9例(64%),B组25例(7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5~12个月。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39例(80%),其中A组10例(71%),B组29例(83%);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44例(90%),A组11例(79%),B组33例(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瑞克Ⅲ心脏固定器,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房颤消融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度以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由我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资料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2~54岁,平均39.3±9.7岁。所有患者中T12骨折9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L3骨折1例。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将患者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6例。所有患者术后3~5d完善手术节段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计算置钉准确度(A类螺钉占比)。统计各组患者的路径规划时间(示踪器放置完毕至机器臂开始移动)、螺钉置入时间(机器臂开始移动至透视置入螺钉位置满意)、总手术时间(切开至切口消毒包扎完毕)资料,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患者骨折类型、总手术节段数、手术节段、置入螺钉数量、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A类螺钉100枚,B类螺钉2枚,无C、D类螺钉,置钉准确度为98.03%。各组置钉准确度A组96.0%、B组96.1%、C组100%、D组1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号病例置入导针轨迹与规划轨迹存在偏差,经2次规划调整后成功置入螺钉。路径规划时间:A组44.83±13.60min、B组31.67±1.86min、C组29.17±2.14min、D组29.33±1.37min;A组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A组137.83±18.00min、B组120.33±5.85min、C组120.50±4.59min、D组119.67±5.24min,A组与C、D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钉置入时间A组46.17±6.68min、B组40.67±2.25min、C组40.00±2.90min、D组38.67±3.01min,A组与C、D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线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病例数的增加路径规划时间、螺钉置入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降低(P<0.001),在中期12例之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置钉准确度高。该技术应用早期学习曲线陡峭,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学习曲线很快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7例桡骨远端骨折,男20例,女27例;年龄4589岁,平均67岁。按AO原则分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1例(A组)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其中A31例,B12例,B23例,B33例,C112例。8例(B组)采用闭合整复,多功能支架外固定(包括配合经皮克氏针固定),A31例,B22例,C11例,C22例,C32例。6例(C组)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斜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B11例,B22例,C12例,C21例。12例(D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多功能支架外固定,B12例,B22例,B33例,C13例,C21例,C31例。结果:按Shea评定法评估,A组(非手术组)优8例,良6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66·7%(14/21);B组优6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87·5%(7/8);C组优4例,良1例,中1例;D组优8例,良2例,中2例,C、D两组优良率均为83·3%(5/6,10/12)。结论: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类的不同,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方法可根据骨折的类型不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l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理盐水,C组4l例,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生理盐水,D组39例,灌注BCG50~60mg+EACA2.0g+生理盐水,E组43例,灌注BCG100~120mg+生理盐水。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肿瘤有无复发。结果随访4~58个月,平均22个月,A~E组BTCC复发率分别为10.3%、8.6%、9.7%、9.7%和29.7%。A、B、C、D各组抗BTCC复发的疗效均明显优于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预防BTCC术后复发的效果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标本的Caspase-1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的程度,初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和与OA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11月进行关节置换的OA患者的关节软骨标本26例作为OA组,男8例,女18例;髋20例,膝6例;年龄52~81岁,平均60岁。选取截肢的正常关节软骨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40岁;均排除结构性破坏。按改良Mankin病理评分进行分级,将标本分成正常软骨组0~1分(A组)即对照组;OA软骨轻度退变组2~5分(B组)、OA软骨中度退变组6~9分(C组)和OA软骨重度退变组10~14分(D组),B~D组即OA组。分别采用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后,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检测法,检测软骨细胞中Caspase-1的表达和凋亡细胞阳性率。结果 (1)对照组Caspase-1表达低于OA组;Caspase-1的表达与Mankin评分呈正相关;(2)对照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低于OA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软骨凋亡细胞阳性率与Mankin病理评分呈正相关;(3)A~D组Caspase-1的表达和凋亡细胞阳性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1)Caspase-1与OA发生发展有关,能反应OA软骨的病变进展程度;(2)软骨细胞凋亡是OA的可能发病机理,其凋亡率可能影响OA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