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0年1~6月68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子宫收缩乏力40例,占58.8%,胎盘因素20例,占29.4%,软产道损伤6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9%。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等,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大出血总数的62.9%,其他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大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障碍,分别占51.8、26.8、17.9和3.6。此外,产后出血还与生产方式、孕产次、有无人流和引产史等有关。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56例患者均在1h内止血。结论对待产产妇和孕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云丽 《中国科学美容》2011,(20):164-164,182
目的探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7例患者,给予加强子宫收缩药物等方法治疗。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导致的交感神经舒缩功能变化、产前合并症的存在及产程延长。对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可避免子宫切除,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38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138例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做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基本资料、产前检查结果、手术过程等。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 2组年龄、孕周、孕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流产引产史、子宫收缩乏力、产道受损、胎盘异常、妊娠并发症等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09例行子宫按摩、应用缩宫素或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压缩缝合治疗;21例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8例实施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切术。出血均得到控制。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孕期保健不规范、凝血功能障碍、引产流产史等。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积极筛查高危因素,及时给于干预,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者72例,占9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67例,占84.8%。胎盘因素15例,占18.9%。软产道裂伤7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引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引产史者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于严重妊娠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后出血病人36例,年龄20~40岁,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6例,软产道裂伤10例,胎盘因素8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1.2治疗: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对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对因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对因凝血功能障碍者所致的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进行抗凝与抗纤溶治疗,全力抢救。1.3预防和护理:1.3.1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征、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应提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用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成功率高,减少了子宫切除率。结论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控制产后出血,无论用于阴道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患者均有效,方法简便、快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例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发生的12例产后大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出血原因、治疗措施。结果12例中有8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3例由于胎盘原因,1例由于出、凝血功能障碍。8例采用B-Lynch子宫缝合法成功止血,2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成功止血,2例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结论当发生了产后大出血时,应迅速开放多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尽快查出出血原因并对症处理,才能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82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02例。结果产后出血率为2.18%,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3.73%,胎盘因素占26.47%,软产道损伤占7.84%,凝血功能障碍占1.96%。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导致子宫切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剖腹分娩12例,阴道分娩6例;胎盘因素导致出血6例,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植入3例;产后宫缩乏力2例,多次妊娠3例。结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子宫切除,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子宫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剖宫分娩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患者。因此要加强患者围生期的保健措施,预防产后大出发生,减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与降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体会。方法将52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产程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注意高危妊娠的识别与筛查并采取心理、产程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保健站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分娩的30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56例(89%),其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为42例,(75%)胎盘因素为5例(8%),软产道损伤2例(3%),经产妇产后出血大于初产妇,手术出血大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大于2h后出血。63例产后出血除1例行子宫切除外均抢救成功。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手术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资料。结果诱发产后出血首位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55.56%),产后出血发生在在胎儿娩出后2 h以内者比例高(77.78%)。本组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筛查及产后严密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1例,2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行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无产后出血发生,对照组有7例发生产后出血,2组比较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无差异。结论 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7月我院分娩的13 415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89例发生产后出血。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55例经常规止血方法达到有效止血,3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其中行Hayman缝合22例, Cho缝合9例, Hwv缝合2例,子宫下段Hayman缝合1例, 33例达到有效止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092±401)ml, 1例羊水栓塞急诊行剖宫产患者经Hayman缝合术及多重纵横压迫缝合仍止血无效,被迫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1年,患者子宫复旧良好,未发宫腔粘连、子宫坏死等远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3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4000 g)、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存在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相关(P0.05),而与孕早期BMI(P=0.647)、产次(P=0.190)、分娩时孕周(P=0.114)和人工流产史(P=0.172)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OR=7.498,P=0.032)、妊娠期高血压(OR=1.325,P=0.002)、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OR=4.440,P=0.028)、宫缩乏力(OR=8.493,P=0.038)、剖宫产(OR=2.348,P=0.009)、中重度贫血(OR=4.976,P=0.044)及多胎妊娠(OR=0.771,P=0.013)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复杂且繁多,临床应警惕存在相关因素特别是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的患者,积极做好孕期及产后的保健工作;子宫压迫缝合术可较好地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子宫捆绑术止血治疗11例宫缩乏力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有效止血,且成功保留子宫。结论子宫捆绑术对治疗难以控制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分娩产妇分为2组,各54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立即给予缩宫素,观察组予以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观察2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结果对照组产后2 h、4 h出血量均多于观察组产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