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2.
1998年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在全省24个监测点(厦门市3个、泉州市6个、漳州市3个、莆田市2个、南平市4个、福州市4个、龙岩和宁德地区各1个)开展,现将该年的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如下。1宿主动物监测1.1鼠密度监测:全省共捕获鼠形(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动物15656只,其中以家栖鼠类为主。各地鼠密度(笼日法)相差较大,幅度在2.25%~46.30%之间,全省年平均鼠密度为笼捕率12%左右,与前年相比大体相近、从不同地区来看,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地区平均鼠密度较其它地区为高,福州市区等局部地区鼠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江西省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江西省鼠疫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20个县区开展鼠疫监测,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调查鼠密度、鼠种构成;对捕获鼠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肝、脾、血清;蚤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江西省未报告人间鼠疫疫情;2018—2022年动物鼠疫监测显示室内鼠平均捕获率为2.64%,野外鼠平均捕获率为3.67%;5年来鼠种结构稳定,褐家鼠和黄毛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的优势鼠种;平均染蚤率为0.879%,平均蚤指数为0.010;鼠疫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江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但不排除疫源地复燃和外省输入疫情风险,应持续规范鼠疫监测工作,加强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山西省大同市鼠疫监测点2006~2010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监测的各项指标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为防治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资料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大同市5个鼠疫监测县(区)的监测资料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整理,分析达乌尔黄鼠密度、小型鼠类密度和鼠体蚤、洞干蚤、巢蚤蚤指数和染蚤率以及血清学结果。结果黄鼠密度平均为1.05只/hm2,小型鼠类平均密度为4.12%;黄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18.53%,平均蚤指数为0.48,黄鼠洞干蚤平均染蚤率0.85%,洞干蚤指数为0.01,鼠巢平均染蚤率17.65%,平均蚤指数为1.14;鼠疫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大同市监测点的主要宿主和媒介的各项指标仍比较高,虽然血清学结果未检出阳性,但大同市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仍存在异地疫源传入发生鼠疫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T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I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70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日动物1 615只,食虫目动物94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39%,鼠密度(捕获率)为9.83%:在194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0只,检获蚤84只,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鼠染蚤率为20.62%,总蚤指数为0.43;黄胸鼠蚤指数为0.56;未查出鼠疫FI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69~2006年宁夏长爪沙土鼠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防治对策,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结果发现染疫啮齿动物6种、媒介蚤3种、螨1种、猛禽1种,共分离出鼠疫菌321株。在4个监测县(市)发现鼠疫流行17年次,盐池县11年次、平罗县(原陶乐县)、银川市和灵武市各2年次;盐池县阳性年率30.56%(χ^2=14.61,P〈0.01)。结论1987~2006年鼠间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盐池县监测点为高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Excel表格收集、整理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4个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建立2002~2011年啮齿动物种群及鼠疫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黄鼠生态学观察采取剖检直接计数的方法。结果 2002~2011年海原黄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3.6%(7 786/216 000),黄鼠平均密度1.11只/hm2、鼠体染蚤率年平均58.21%、鼠体蚤指数平均1.18;其他小型啮齿动物共捕获2 687只,年平均捕获率2.37%;2002~2011年鼠疫病原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血清学检测阳性14份。结论该疫源地黄鼠及其他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种群构成方面仍以黄鼠为优势种,现阶段该地动物间鼠疫处于"静息期",相对暴发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因素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7年云南省个旧市动物鼠疫宿主动物密度、媒介构成、种群变化和疫情态势。方法收集2005—2017年个旧市鼠疫监测资料,计算相关指标,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共发现啮齿动物8种,年平均鼠密度在1.11%~3.42%波动,总平均鼠密度1.93%,其中优势鼠种是黄胸鼠(39.31%),次要鼠种是褐家鼠(33.66%);蚤类6种,总蚤指数及印鼠客蚤指数分别在0.19~0.57和0.04~0.35间波动,优势蚤种是印鼠客蚤(40.00%),其次是人蚤(30.70%);检测宿主动物6 207只、体外寄生虫2 140组和动物血清2 497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目前个旧市处于鼠疫流行静息期,但结合自然环境、鼠疫流行史、优势鼠鼠密度和优势蚤蚤指数等因素综合分析,存在着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应继续认真开展和完成鼠疫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新疆温泉县鼠疫疫源地面积,鼠疫疫源地类型.方法 2004年5月27日~8月31日在温泉县南部山区采用鼠疫流行病学、生态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方法进行鼠疫疫源调查.结果 啮齿动物优势种为灰旱獭,主要分布在海拔2 100~3 200 m的高山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地带;其次为长尾黄鼠,主要以岛状分布于海拔1 800~2 800 m的草原带.路线法调查灰旱獭密度为0.26只/hm2,定点法调查3个样地平均密度为3.8只/hm2 ;调查区内长尾黄鼠数量甚少,呈岛状分布,样地定点观察平均密度为9.2只/hm2.调查区内按不同生境用5 m夹线法进行夜行小型鼠调查,捕获小型鼠4种15只,小型鼠捕获率为2%.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共发现3科、10属、13种.病原学检验脏器及媒介蚤材料,结果均为阴性.血清学检验出5份阳性材料.结论 旱獭和狗血清阳性说明温泉县南部山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有动物间鼠疫流行.为了防止人间鼠疫流行,应加强鼠防意识,加大鼠防投入力度,全面开展各项鼠疫防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康保县鼠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交流康保县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探索更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鼠间鼠疫流行区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灭鼠,并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应急准备工作。结果灭鼠效果较好,灭效为98.5%,鼠密度由灭前2.51只/hm2,下降为0.26只/hm2,鼠间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鼠间鼠疫处理措施及时有效,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库区鼠疫疫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库区自然地理景观、啮齿动物和蚤类、以及鼠疫感染指标,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库区6县18个涉淹乡(镇)的19个村。采集啮齿动物和蚤类标本、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液,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3目6科13属25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住宅和农田优势鼠种,住宅室内平均鼠密度为2.17%,农耕区平均鼠密度为1.14%。发现蚤类3种,印鼠客蚤为优势种。检测各类标本517份,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结论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广泛存在家鼠型鼠疫的自然地理景观、主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和传播媒体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有可能引起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东省鼠疫原疫区鼠形动物及其病原学、血清学检测,为制定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夹)法捕鼠,进行分类鉴定,间接血球凝集反应(IHA)检测鼠疫抗体。结果2008年在广东省12个县(市、区)共获鼠形动物1 699只,居民区和野外区的平均捕获率分别为7.93%和3.76%。其中在居民区的捕鼠数中黄胸鼠占36.43%、臭鼩鼱占33.44%和褐家鼠占30.13%,在野外区的捕鼠数中黄毛鼠占比例为47.29%,板齿鼠占37.74%。病原学方法检测6 944份,IHA检测5 933份鼠疫血清学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鼠疫宿主构成稳定且密度低,但应坚持监测工作,防止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雷州市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中部 ,北邻遂溪 ,南接徐闻 ,东西临海。人间鼠疫流行始于 1882年 ,最后一次发病为 195 2年。 1973~ 1985年间虽无人间病例 ,但自鼠血清中检出鼠疫 F1抗体阳性材料 15份。为了进一步监测当地鼠疫疫源现状 ,根据“广东省 2 0 0 1年鼠疫防治工作计划”,我们于 2 0 0 1年 1~ 2月 ,选择雷州市北和城效重点旧疫区进行了一次鼠疫疫源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宿主动物监测1.1 家鼠密度监测 :在雷州市北和城郊旧疫区住宅内采用笼日法 ,置笼 380只 ,捕获鼠形动物 6 4只 ,总密度为 16 .84 % ,其中黄胸鼠 (Rattus flav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定边县一起动物鼠疫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的结果 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动物鼠疫疫区的处用措施.方法 选择定边县红柳沟镇25 km2范围内为鼠疫流动监测点,进行宿主动物,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划分疫区类别,采取相应的火鼠,火蚤处理,开展鼠疫颅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对疫区居民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红柳沟镇平均鼠密度为8.38只/hm2,在疫区内鼠的平均染蚤率为50.4%(56/111),蚤指数为1.81.疫区划分为3类,采取处理措施后达到标准.问卷调查疫区居民50名,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合格率为62.00%(31/50),抽查57名医务人员,防治知识培训效果问卷调查的合格率为92.98%(53/57).结论 鼠疫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鼠疫疫情,因地制宜采取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调查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在库区8个乡镇的16个村屯展开调查,采用布笼法调查鼠密度,布粘蚤纸法调查蚤指数。同时,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库区鼠类密度为3.68%,啮齿动物有2目3科7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鼠体蚤指数为1.4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3,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所有标本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和灭鼠灭蚤是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鼠疫历史疫区宜良县开展鼠疫监测,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等方案,采用笼夹法监测宜良县小型啮齿类动物、并梳检鼠体表面寄生蚤。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 552只,分属2目2科3属,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8.88%,黄胸鼠次之占25.39%。鼠体检蚤,鼠体染蚤率为36.40%,印鼠客蚤为鼠体优势蚤种占61.68%。6年室内平均鼠密度为2.04%,黄胸鼠鼠密度0.57%,室外平均鼠密度为2.42%,黄胸鼠鼠密度0.55%。平均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85,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峰值为8月份。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为阴性。结论 6年监测显示,主要宿主、主要媒介依然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以后虽未再发现动物间鼠疫线索,但在大的自然环境、鼠种、蚤种的组成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鼠疫始终存在"复燃"的可能,我们要不断提高监测发现疫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滨河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开发建设中鼠疫的防控措施,为野外施工人群和项目建设提供卫生学保障。方法收集2005─2014年银川市滨河新区动物间鼠疫流行及监测资料,建立啮齿动物种群分布信息数据库,及时采取动物间鼠疫预警及干预性灭鼠措施。结果银川市滨河新区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以长爪沙鼠(40.08%)和子午沙鼠(37.38%)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2.40只/hm2;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发生过3次鼠间鼠疫流行;检出鼠疫菌40株,均分布在月牙湖乡,以5月(57.50%)和4月(27.50%)检出率最高;自毙鼠中分离出鼠疫菌占47.50%;沙鼠鼠体寄生媒介蚤优势种群为同型客蚤指名亚种(77.45%)和秃病蚤蒙冀亚种(7.25%),蚤类的寄生相对单一。结论随着银川市滨河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部分区域主要宿主密度呈上升趋势,动物间鼠疫发生的危险因素亦增加;做到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并采取干预性灭鼠措施、风险与评估机制,可为滨河新区的建设提供卫生学保障。  相似文献   

20.
1986~2005年宁夏西吉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86~2005年西吉县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0.18~2.26只/hm2,近10年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单峰在1999年;平均染蚤率在29.88%~75.04%间,平均蚤指数在0.90~2.31之间,处在较高的水平;有3年次存在动物鼠疫流行,鼠疫流行与鼠密度,蚤指数增高相关联.结论 西吉县动物鼠疫流行仍呈间断性.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