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足球队赛前集训效果,2008年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分别使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日本产的康贝Powermax-VⅡ无氧功率自行车、OmegaWave测试仪、美国CYBEX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24名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进行了有氧能力、无氧能力、下肢爆发力、下肢力量,以及身体成分、生理生化(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红细胞)等身体机能综合测试。结果显示:最大摄氧量平均为56.2ml/kg/min;无氧能力最大功率平均为974.8±78.1W;运动员单次跳跃滞空时间平均614.9ms,10秒连续跳滞空时间平均569.6ms;运动员髋、膝、踝等下肢关节力量左右差异大体在正常范围。大多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正常,身体机能状况良好。总体上,我国备战北京奥运会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与2003年国家队相比较好,但弹跳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优秀男子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优秀男子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和身体机能特点,比较不同位置水球运动员上述三个方面的特点。方法:14名上海队男子水球运动员,其中中锋位置运动员6名,边锋和外围位置运动员8名,分别对此14名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和身体机能进行测试。结果:优秀水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平均身高189.5±6.8cm,体重97.6±8.7kg,中锋队员身高和体重高于边锋,但身高差异无显著性;体脂含量14.8±4.1%,瘦体重为78.1±8.3kg,BMI指数达到27.1±1.4,中锋运动员瘦体重明显高于边锋(P<0.05),体脂%含量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优秀水球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水平高,无氧糖酵解能力和有氧能力均一般,中锋和边锋的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成份特征与国外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而其有氧能力与国外优秀水球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3周高住低练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周高住低练(HiLo)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女子运动员进行为期3周的HiLo,每天在低氧环境下(模拟海拔2500m)睡眠10个小时,每周6天,常氧下正常训练。分别于HiLo前后进行内容相同的10sec和60sec无氧功测试,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3min的心率。结果:(1)3周HiLo后,两种无氧功测试中的最大功率分别提高了3.43%和3.02%;(2)60sec无氧功测试中的平均功率显著提高了5.72%(P<0.05);(3)在60sec无氧功测试中,第1、2个20sec分段的平均功率分别提高了6.15%、6.17%(P<0.05)。结论:3周HiLo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运动员无氧糖酵解能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全国赛前10周,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并观察其训练效果,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的强化力量训练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19名广东省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每周3次、每次120分钟、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测量力量素质、爆发力及速度耐力;在训练前、中(第3周训练后)、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同时随机抽取部分运动员,以递增负荷跑台方式测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来评价有氧代谢能力,Wingate测试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卧推、深蹲、背肌提拉、收腹举腿、纵跳高度均非常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 m跑、腹肌显著提高(P<0.01),背肌耐力和5×25m折返跑略有提高;基础状态下的T/C值有提升趋势(P=0.054),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是3000m跑成绩有提升,最高功率、平均功率无显著变化。结论:1、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有效提升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部的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2、合理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同时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可以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速率(VAT)、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T/C)比值变化的规律。方法:在13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男6名,女7名)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中第1周、训练周期中第2周、训练周期中第3周末测定VAT、CK、BU、Hb和T/C值。VAT测定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安排200m×4自由泳递增负荷运动,4组负荷分别为个人最好成绩的85%、90%、95%和100%强度,组间间歇3分钟。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的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男运动员VAT和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安排这种负荷方式的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游泳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游泳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采用最大累积氧亏法(maximal 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MAOD)和磷酸肌酸-乳酸-氧气法(phosphocreatine-lactate-oxygen,PCr-La-O2)计算 400 米跑能量供应的差异程度。方法:招募13名男性400米跑专项运动员,年龄19.9 ± 1.4岁,身高 178 ± 5 cm,体重 69.9 ± 7.2 kg,最好成绩 50.49 ± 1.37 s。共参加 3 次运动测试,包括递增负荷、恒定负荷[50%、60%、70%、80%和 90%最大摄氧量(VO2max)]和田径场400米跑专项测试。400米跑供能比例分别采用MAOD法和PCr-La-O2法计算,两者的差异程度基于数据级数推断比较。结果:根据MAOD法,计算的400米跑有氧供能(%)为47.5% ± 4.7%,无氧供能(%)为 52.5% ± 4.7%;PCr-La-O2法计算的 400 米跑有氧供能(%)为 36.4% ± 7.6%,无氧供能(%)为63.6% ±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服用耐力复合胶囊对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和性别分层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每天正常大负荷训练外,实验组补充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照组补充淀粉胶囊,连续服用4周。在实验第0周、2周和4周采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实验前后进行跑台最大摄氧量和自行车无氧功的测试。结果表明:补血耐力复合胶囊能有效维持军事五项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提高铁蛋白含量,增加体内铁贮备,有显著的抗自由基作用,能有效维持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提高无氧最大功率。  相似文献   

8.
优秀摔跤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训练的生理强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摔跤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训练的生理强度评价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宗丕芳冯连世摔跤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研究表明,在摔跤运动的供能体系中,磷酸原代谢-糖无氧代谢的供能占90%,糖无氧代谢-有氧代...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 199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的 18个省市代表队 12 0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达 6 5 % ;女运动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运动员 ;运动员损伤多属于急性中度损伤 ;损伤多发生在冬训和赛前大负荷训练阶段 ;损伤好发部位为肩、腰、膝部 ,以肩袖损伤最多 ;受伤者多为具有 6~ 9年训练年限、运动等级达到健将级水平的 14~ 18岁的运动员 ;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超负荷和局部负荷过重、训练水平不够、生理机能或心理状态不良等。  相似文献   

10.
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概率及影响平台的生理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概率及影响平台出现的生理学因素。方法:以30名体育系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测试其最大摄氧量,通过采用不同的平滑方式探讨影响平台出现概率的方法学因素,并依据平台出现时间的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同时记录心肺功能的相关指标;测试其无氧功率与400m跑运动成绩;通过对比两组人群的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探讨影响平台的生理学因素。结果: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的概率随采样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降低;两组人群的跑台持续运动时间、达到最大摄氧量的时间、达到最大摄氧量直至运动结束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无氧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采用不同采样间隔的数据平滑方法是影响平台出现概率的主要方法学因素,心肺功能动用的快慢是影响平台的生理因素,而无氧供能能力与平台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2周的LoHi训练(模拟海拔2500m),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测试各项气体代谢指标和有氧运动能力。结果:2周LoHi训练后,(1)同等负荷下男运动员VO2/kg低于训练前,第5min50s时相差最大(-21.8%),最大摄氧量平台(VO2/kgmaxPD)持续时间延长了1min;女运动员自第6min后,VO2/kg值与训练前差值逐渐加大,第12min30s时达到最大(-14.5%),VO2/kgmaxPD持续时间缩短了1min30s;(2)男女运动员R值总体上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R=1标志点出现时间明显延后。男运动员从R>1到力竭的时间延长,女运动员则缩短;(3)男运动员fb值在中低负荷阶段略高于训练前,女运动员只在10min50s到13min10s阶段低于训练前。不同负荷阶段,男运动员HR值始终低于训练前。训练后女运动员在第5min后HR值略低于训练前。结论:2周LoHi训练提高了男子游泳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一般有氧运动能力和高负荷状态下的无氧耐力水平提高,但女子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优秀赛艇运动员无氧阈增长幅度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赛艇项目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所以提高该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十分重要。在很多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比例占到了90%以上。无氧阈是评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指标,在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1989年起,我们就对我省优秀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和研究,也曾报道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2]。然而,有效的训练究竟能使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增长多少,在一个大训练周期中这个指标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特点,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研究报道。鉴此,我们对湖北省优秀赛艇选手训练期间无氧阈的增…  相似文献   

13.
9~12岁少年游泳运动员乳酸阈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 9~ 12岁少年游泳运动员血乳酸阈 (BLT)的特点 ,为科学化训练和教学提供依据 ,为少年游泳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能量代谢的纵向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对 78名 9~ 12岁少年男、女游泳运动员进行池内递增负荷的动态血乳酸测试 ,观察其个体乳酸阈。结果 :9~ 12岁各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的乳酸阈范围在 1 8~ 3 2mmol/L ,大多数集中在 2 5mmol/L左右。结论 :少年运动员乳酸阈偏低 ,个体差异明显。在运动实践中 ,应根据少年运动员个体乳酸阈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男子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特征。方法:测试对象为中国国家男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10名,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判定运动员的无氧阈(AT)。测试仪器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测试程序是以10km/h、0.5%坡度起始,每分钟递增0.8km/h,速度达到18.0km/h时每分钟递增1%坡度。运动至力竭。结果: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的VO2max测值为4.86±0.43L/min和62.9±4.58ml·kg-1·min-1,VEmax为153.8±15.25L/min,HRmax为195.8±12.69b/min,O2/HR为24.67±2.83ml。VT-VO2为3.72±0.43L/min和48.12±3.35ml·kg-1·min-1,VT%VO2max为76.50±4.03,VT-HR为176.5±10.16b/min,VT-V为15.44±0.21km/h。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低于其他相关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应加强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有氧能力。我国男子现代五项重点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应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5.
自行车比赛短至11秒左右,长达5小时以上,比赛时其能量释放过程中有氧和无氧的相对比重,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研究不同距离比赛时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对运动员发展比赛所需要的专项生理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10名游泳运动员和1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无氧阈的关系.结果为:(1)游泳队员的无氧阈值明显高于无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2)运动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是密切相关的;(3)运动至无氧阈强度以后,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靠心率的增加来维持;(4)无训练者在运动一开始就动用心力储备,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而游泳队员则在运动至40W以后才开始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这些结果表明,无氧阈与心功能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可用它来反映心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游泳运动员比赛期间的血清睾酮与血清皮质醇比值 (T/C)和无氧阈速率 (VAT)发生变化 ,其变化形式表现为 :首先 ,在比赛后VAT值的下降与上升以及T/C值的下降在时间和程度上不一致 ;其次 ,赛后男女游泳运动员T/C值的下降在时间和程度上不一致。优秀游泳运动员比赛后 3周仍然存在明显的疲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的损伤与疾病发生特点。方法:对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前往医疗站就诊的运动员的损伤和疾病情况进行登记。医疗站医生收集运动员的医疗报告,每天上报给组委会医疗保障部,比赛结束后统一分析处理。按照国际奥委会损伤疾病监控系统(IOC injury and illness surveillance system)对运动员的损伤和疾病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与以往数据比较。结果:整个赛期2165名注册运动员中,172名运动员就诊,运动损伤53例(24‰),女性运动员损伤发生率(n=21,18‰)低于男性(n=32,32‰)。游泳项目的损伤病例数最多(n=20),公开水域项目的损伤发生率最高(50‰)。运动损伤好发部位为头部躯干(35.8%)、下肢(35.8%)。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皮肤擦伤,占全部就诊运动损伤病例的34%。整个赛期共发生疾病99例(46‰),呼吸道感染高发(n=40,40.4%),因牙齿问题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运动员人数最多(n=10,8例牙齿疾病,2例外伤导致牙齿断裂)。结果显示:与历届游泳锦标赛相比,本次比赛中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大为下降,呼吸系统感染是运动员的最常见疾病。预防牙病和牙齿健康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试分析有潜力的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方法:清华大学跳水队优秀跳水运动员9名,年龄13~15岁,采用递增负荷试验,运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运动员有氧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过程中监测心率和心电图。结果:男运动员VO2max和VO2max/kg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男运动员无氧阈时的VO2和VO2/kg、%VO2max、HR、氧脉搏也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结果提示: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显著优于女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与潜能大于女子,表明在13~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优秀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整体水平还较弱,故训练中应给予重视,以保证长时间、大强度高难度动作的重复训练和比赛中技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20.
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强度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观察了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 (LA)强度训练周期中肌酸激酶 (CK)、血清睾酮 (T)和血清皮质醇(C)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男女游泳运动员在耐LA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 ,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耐LA强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