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治疗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志敏 《医学综述》2000,6(9):390-391
<正>近50年来,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治疗措施也日趋合理、完善.最初认为,CHF的重要改变在心肾,故治疗重点为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嗣后认为,CHF主要改变为循环淤血,治疗重点转为使用血管扩张剂与新型强心药;晚近发现,CHF乃是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并以心室重构为突出表现,故相继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阻滞剂进行干预,初步证明疗效可靠.纠治CHF所用药物已由原先的老三样,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演变为目前的新七样:即强心、利尿、扩血管,加β-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对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亦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特综合了国外部分近期有关文献,拟就CHF治疗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是针对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随着对"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新的常规治疗,即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已取代了传统的单纯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传统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art failure,CHF)治疗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为其经典方案,随着CHF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从此改变了CHF的治疗模式,即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4.
农文军 《医学文选》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实践的今天,广大临床医师已从错误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中解脱出来,将新的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常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加利尿剂,并用或不用地高辛,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以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NYHA心功能Ⅰ~Ⅳ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基石,所有其他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利尿剂、地高辛等都必须在其治疗的基础上应用。1ACEI的作用机制ACEI有益于CHF的治疗主要通过两个机…  相似文献   

6.
芪苈强心胶囊佐治收缩性心力衰竭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组(9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用药的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1.6 g口服,每日3次。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佐治CHF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临床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 CHF 患者156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阿替洛尔,心衰基本控制后,停用常规强心类药物,并进行1年追踪观察。结果应用依那普利合并阿替洛尔治疗 CHF 有效率达到89.7%。结论临床医院在常规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功能Ⅱ级以上的 CHF 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开搏通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影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机理引起动脉、静脉扩张。在临床上应用血管扩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本文就对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的强心、利尿、扩管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搏通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心功能改变情况,以及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临床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HF患者156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阿替洛尔,心衰基本控制后。停用常规强心类药物,并进行1年追踪观察。结果应用依那普利合并阿替洛尔治疗CHF有效率达到89.7%。结论临床医院在常规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功能Ⅱ级以上的CHF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115床疗效。方法选择CHF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4周,随访18个月。前后对比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再住院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常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得以很大改进。本文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醇拮抗剂螺内酯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传统方案进行疗效比较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是充血性心衰(CHF)及高血压患者逆转左室肥厚的有效治疗。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其作用正在研究中。我们应用厄贝沙坦与咪达普利对CHF及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利尿强心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4天,并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D)改善情况.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7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联合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时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过去50年中,随着对心力衰竭(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药物治疗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最初的"钠、水潴留"模式给予利尿剂治疗,以及随后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模式给予强心和扩血管治疗,到最近几年才认识的"神经内分泌"模式给予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抗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等治疗.尽管如此,HF的高病死率和进展性特点提示当今"理想"的药物治疗并未完全阻断其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老年CHF并 MOF患者凝血纤溶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62例老年CHF及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并将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能量合剂)、依那普利组(常规治疗+依那普利)22例、氯沙坦组(常规治疗+氯沙坦)22例.3组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与3个随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的检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CHF、老年CHF并MOF患者D-D,Fg,PAI-1,AngⅡ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②常规治疗组D-D,Fg,t-PA,PAI-1,AngⅡ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依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HF并MOF患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功能紊乱,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 增多,凝血纤溶活性紊乱越明显.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能改善老年CHF并MOF患者的凝血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等。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病死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40%.内科治疗CHF在近1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由过去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发展为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BBC)、同时并用或不用洋地黄药物的联合治疗[1-4].在国外卡维地洛(Carvedilol)用于CHF已有大规模临床试验报道,但在国内广大基层医院因担心卡维地洛有很强的短期负性肌力作用,担心加重心力衰竭(心衰)而用于CHF的治疗还不普遍.我们用卡维地洛对1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心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疾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表现,我院对2006~2007年收治的70例CHF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开搏通)、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和醛固酮拮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治疗常规给出强心、利尿、扩血管,但效果差。且易出现洋地黄中毒。根据心衰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及交感神经活性均增高这一理论,笔者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依那普利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20.
农文军 《微创医学》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