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8例经颅脑MRI证实的脑白质病变患者,并分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和非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比较,并对白质病变进行分级,进行组内及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严重程度比较。结果缺血性白质病变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Ⅱ、Ⅲ段白质病变者的认识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缺血性白质病变组;组内比较缺血性白质病变组和非缺血性白质病变组认知功能障碍与白质病变严重分级呈正相关,而二者无明显关系。结论缺血性白质病及其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而非缺血性白质病则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磁共振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像中脑白质病变表现为白质高信号,目前对脑白质高信号体积、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目的:以头颅磁共振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白质高信号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分析高信号体积和部位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12/2008-09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 对象:依据影像学诊断标准确定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53例,记录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 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半自动1.5T MRI机对患者行头MRI扫描,定量测定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并结合脑白质病变定性评分。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与评分的相关性,以及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结果: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和评分高度相关(rs=0.989, P < 0.001),两者呈曲线关系。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质高信号体积、白质高信号总评分的变化可以分别解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改变的10.5%和6.8%,前者较后者能更敏感地预测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变化。不同区域脑白质病变中,仅基底核区白质高信号评分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有关(t=-2.126, P=0.039),其他各区域白质高信号评分均非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与评分均可应用于脑白质病变的测定,前者测定较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更敏感;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随着脑白质病变的增多,尤其是基底核区白质病变的增多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额叶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诊断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1例,根据额叶白质病变程度,将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轻度(67例)和重度(54例)脑白质病变组。同时选择同年龄段60例健康、无认知障碍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且母语均为中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定,评估其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并对额叶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认知功能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轻度脑白质病变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病变组的MMSE评分、AVLT评分、ROCF评分及Stroop评分明显降低,P值均0.05。患者MMSE评分与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33,P=0.013),即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额叶的脑白质主要累及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且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以提高脑血管病所致白质病变鉴别诊断能力的影像学教学方法。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轮转的研究生、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进行脑血管病 及脑白质病影像诊断的鉴别诊断综合教学,每次教学结束后分别进行读片考核及结果评价。 结果 教学结束后,学员对血管病性白质病的诊断均达标,其中脑白质病教学后,学员诊断的全面性 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结论 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病章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有利于脑血管病所致白质病变的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高龄人群的增多,脑白质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脑白质病变是一个临床神经影像学的概念,病因很多,如中毒、遗传变性、感染、脱髓鞘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创伤和脑积水,均可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中,缺血性白质脑病即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加拿大神经病学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病变,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症,是脑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有大量研究表明,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弥散张量成像对白质纤维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营养不良为中央白质区内鞘磷脂的进展性疾病,在中央白质区内发生了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融合性病变。本文综述了此病的基因、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脑白质病变(WMLs)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LA),是由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指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白质的双侧对称的区域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在MRI T2WI和(或)Flair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有学者~([2])根据WMLs不同部位将其分为深部白质病变(DWMLs)和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Ls)。目前研究~([3-4])多认为,WMLs是脑小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利用半自动化分析软件对脑白质病变患者不同区域白质损伤(f MRI序列上的高信号)进行定量,并对其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探讨脑白质病变体积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门诊"健康"人群75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基于FLAIR定量计算全脑、侧脑室旁及深部皮质下脑白质受损体积,将认知功能评分与以上白质受损体积进行偏相关分析。将脑白质病变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认知障碍特点。结果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后,全脑白质体积与认知功能评分MoCA有偏相关性(r=-0. 541,P=0. 001),尤其是侧脑室旁白质体积(r=-0. 518,P=0. 000),与深部白质也存在偏相关性(r=-0. 312,P=0. 025);全脑白质体积与认知功能评分MMSE(r=-0. 303,P=0. 033),侧脑室旁体积与认知功能评分MMSE (r=-0. 330,P=0. 019)及深部白质损伤体积(r=-0. 257,P=0. 039)。脑白质病变体积认知障碍组与对照组在执行功能及视空间(P=0. 003)、注意力(P=0. 041)、语言(P=0. 040)及记忆力(P=0. 000)方面评分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脑、侧脑室旁、皮质下脑白质损伤体积增大,认知功能评分随之下降;全脑白质体积与MoCA的相关性比与MMSE相关性大;而且,侧脑室旁体积与深部白质损伤体积相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更大。脑白质病变体积引起轻度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视空间及记忆力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梗死灶的位置、数量及脑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下认知受损程度及其各认知受损领域表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脑梗死或脑白质病变患者171例,进行认知评估,并对其梗死位置、类型、大小、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及白质病变程度进行分类及分级.以是否发生VCI为因变量,以病变位置,病灶大小、数量,有无白质病变及白质病变程度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患者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及认知受损程度的差异,分析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下不同病变类型其各个认知领域得分的差异.结果 VCI 的发生与梗死灶位置和脑白质病变有关.皮质下关键部位梗死和脑白质病变(Ⅱ级、Ⅲ级)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52、2.135、3.753;95% CI 1.533 ~ 3.821、1.541 ~6.787、1.432~6.821、均P<0.05).不同梗死类型患者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语言流畅性、定向力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中混合型病变患者[(3.40±1.90)分]以及皮质下型病变患者[(3.83±1.27)分]的执行功能评分均低于皮质型患者[(4.28±0.89)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50、0.857,均P<0.05).在注意力、计算力、语言流畅性、定向力方面混合型病变患者平均得分低于皮质型患者以及皮质下型病变患者.结论 VCI的发生与皮质下关键位置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明显相关,关键位置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合并VCI.VCI与梗死灶数量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梗死灶的位置有关.白质病变越重认知受损越严重,皮质下病变的患者执行功能受损严重.混合型病变的患者较单纯皮质及皮质下患者认知受累领域更广泛,认知受损更重.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较新的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该技术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直观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就DT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是一描述性影像学名词,泛指病因尚不明确的白质病变。作为一种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文中就近期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白质脑病类型之一。文章就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遗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诊断符合国际头痛诊断分类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右向左分流定义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监测到至少一个及以上栓子信号。脑白质病变的评定为:深部或皮质下白质T2加权像及FLAIR成像高信号。脑白质病变使用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最终纳入254个患者(57.1%为女性)。143例受试者存在右向左分流(56.3%)。149例患者存在脑白质病(58.7%)。与脑白质病变阴性组(n=105)相比,右向左分流在脑白质病变阳性组(n=149)明显增高(69.1%vs38.1%,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相关。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伴显著轴索球样变性;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基因是目前确定的唯一致病基因。本文拟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研究、分子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并结合脑白质血液供应,探讨影像学分层的临床价值。 方法 连续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按其脑白质疏松部位不同分为3组(皮层下组、室旁组和混合组),按其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的特点及各组、各级脑白质疏松MRI特点。 结果 皮层下组患者年龄较室旁组及混合组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深部、室旁白质疏松及深部合并室旁白质疏松共占88.50%,而皮层下白质疏松占11.50%。深部/室旁白质疏松以2级常见,皮层下白质疏松以1级最常见。 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而且其脑白质疏松多发生在深部和或室旁白质。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白质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和6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病31例,脱髓鞘疾病7例,炎症7例,肿瘤10例,变性病和先天性发育不良各2例,脑萎缩3例,其他2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EWI以及ETI序列。并分别测量FA值。结果 本组59例(92.1%)可见病变区脑白质纤维束消融,FA值减低;12例(20.3%)可见边界清楚的侵蚀状改变,肿瘤病例均可见病变区域旁的白质纤维束推压和移位。结论 DTI可早期发现白质内的病变。与传统MRI相比,DTI能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损和移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诊断符合国际头痛诊断分类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右向左分流定义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监测到至少一个及以上栓子信号。脑白质病变的评定为:深部或皮质下白质T2加权像及FLAIR成像高信号。脑白质病变使用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 最终纳入254个患者(57.1%为女性)。143例受试者存在右向左分流(56.3%)。149例患者存在脑白质病(58.7%)。与脑白质病变阴性组(n=105)相比,右向左分流在脑白质病变阳性组(n=149)明显增高(69.1% vs 38.1%,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小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影像学改变。方法按新TOAST分型,把收集的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小动脉病变性、心源性、其他原因所致和不明原因脑梗死。同期收集对照组病例50例。采用Fazekas量表,分别对MRI所显示的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病变进行评分;根据部位,脑白质疏松分为皮质下型、脑室周围型和混合型三型。比较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所伴发的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59例,其中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17例,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1例,混合型脑白质疏松39例。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99例,其中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1例,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28例,混合型脑白质疏松66例。两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比例(17/59)高于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1/99)(P=0.000);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比例(28/99)高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1/59)(P=0.000);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混合型脑白质疏松比例(39/59)与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66/99)比较无差异(P=0.94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脑白质疏松评分两侧比较有差别(P=0.019);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脑白质疏松两侧比较无差别(P=0.305);对照组脑白质疏松两侧比较亦无差别(P=1.000)。其他三种病因所致脑梗死病例数少,未予以上归类统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皮层下型为主,并表现为两侧不对称,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脑室周围型为主,并表现为两侧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