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观察川芎汤与西北灵,阿司匹林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前临床显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6.3%;后分别为67.5%和72.5%。前疗效优于后。而在TCD改善方面,两均有一定疗效,但前优于后;此外,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前优于后。故认为川芎汤是治疗眩晕的高效纯中药方剂,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勇 《新中医》2002,34(6):56-56
自1997年8月-2001年8月,笔者以自拟芪归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基虎 《四川中医》2000,18(7):26-2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4.
芪棱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曹平 《中医研究》2003,16(6):23-24
目的 :比较补阴益气活血法和单纯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 12 5例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 3例 ,采用补阴益气活血法服用芪棱汤 (黄芪、三棱、桑椹、天花粉、水蛭等组成 )治疗 ;对照组 6 2例 ,采用单纯益气活血法服用补阳还五汤 (黄芪、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组成 )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38 1% ,总有效率为 95 2 % ;对照组显效率 30 7% ,总有效率为 82 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补阴益气活血法较单纯益气活血法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VB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我们自 1 997年 3月~ 2 0 0 2年 8月用健脾活血汤治疗该病 1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72例 ,女 48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82岁 ,平均 5 9岁 ;病程最短 4周 ,最长 1 0年。1 .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丁铭臣著 .第二版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97年 )有关内容制定。 1起病于 5 0岁左右。 2反复短暂的眩晕发作。 3情绪因素、劳累、乘车、走路及突然转头、起立、翻身等可为诱因。4伴有眼部、颜面…  相似文献   

6.
刘建吉  季聚良 《中医研究》2007,20(10):27-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眩晕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2005-09—2007.02,我们采用眩晕汤治疗VBI20例,并与尼莫地平20例做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97年3月开始试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本病,并与西药治疗组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1997年3月~1999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经我院TCD确诊。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9~67岁,平均51.2岁;病程1~22年,平均5.6年;其中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25例,脑血管硬化11例,无特殊合并症9例。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36~71岁,平均52.7岁;病程1~23年,平均5.3年;其中高血压19例,高血脂症23例,脑动脉硬化14例,无特殊合并症12例。病变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自拟通天定眩汤治疗,对照组52例用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红 《河南中医》2006,26(4):59-60
2003~2005年,我们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痰浊内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朝霞 《河南中医》2009,29(9):875-877
目的:观察半夏止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盐酸培他啶静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止晕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对照组有效率74.0%,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比较、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检查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结论:半夏止晕汤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全血比粘度,具有改善听神经及改善桥脑电活动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学的变化TCD),结果与同龄组健康人比较,基底动脉、双椎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脉动指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疗法,治疗后复查TCD,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 1 995~ 1 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59岁者 2 8例 ,≥ 60岁者 1 2例 ;病程 2个月~ 3年。 3 2例在发作期间有头重 ,行步不稳感 ;3 6例伴有耳鸣 ;2 8例有恶心、呕吐 ;1 2例有头颈部 (枕部多见 )疼痛和颜面、肢体麻木 ;3例有短暂意识丧失。伴眼震者 1 2例 ,高血压 1 8例 ,低血压 5例 ,视力减退、弱视或复视 1 0例 ;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 2 2例。 4 0例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rmal needle tapping for vertebrobasilar ischemic vertigo. Methods: Based o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TCM,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turbid phlegm clouding the heart orifice combined with wind, leading to insufficient nourishment of the brain due to deficiency of blood. Fenglong (ST 40) was punctured with filiform needle to resolve phlegm; Fengchi (GB 20) to dispel wind; Baihui (GV 20) to stop dizziness; and Lieque (LU 7) to wid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vertebral arteries and increas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and minute blood flow volume, so as to improve blood supply to the vertebral arteries. Dazhui (GV 14) was stimulated by tapping with a dermal needle to improve blood supply to the head. Results: Of 50 patients in this series, 39 cases (78%) were cured, 6 cases (12%) relieved, 4 cases (8%) improved, and 1 case (2%) failed,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8%.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rmal needle tapping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vertebrobasilar ischemic vertigo.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容平  徐大鹏 《陕西中医》2003,24(2):124-125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类的中药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半夏、竹茹、白僵蚕、天麻、川芎等 )治疗眩晕 3 6例。结果 :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清热化痰 ,健脾定眩法是治疗痰热上扰清窍型眩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兆吉 《陕西中医》2010,31(2):149-150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平肝熄风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止眩汤(党参、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葛根、天麻等)加减治疗眩晕260例。结果:总有效率91.15%。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痰熄风止眩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其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眩晕是其主要症状,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对于该主要采用西药疗法、中成药疗法和中医辨证3方面治疗,主要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为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服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及西比灵,对照组38例,仅服用西比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94%,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率21.05%,总有效率为65.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