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注药方法的硬膜外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组为观察组,是先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尾端直接注入局麻药,然后向头端置管;组为对照组,是经硬膜外导管注药。结果:组镇痛效果及肌肉松弛度明显优于组(P<0.05),两组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尾端直接注药,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单纯全麻不能完全抑制麻醉手术期间的麻醉操作、手术操作等刺激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大量应激激素[1],加大麻醉深度会进一步产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抑制、心律失常等。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10例,胃癌根治术15例,胆囊切除加胆管空肠吻合术10例,肝右叶切除术5例;术前合并Ⅰ~Ⅱ期高血压(按WHO标准确诊),A 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G/E组),每组各2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对乳癌手术中病人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Ⅰ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1.3%利多卡因13ml为首量,15min后接微泵以5ml/h的速率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Ⅱ组改为首量后每隔45min推注2%利多卡因5ml维持。比较两组病人在硬膜外腔推药后5、15、45min相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术中牵拉痛发生率。【结果】两种给药方法麻醉阻滞范围都为C4~C6,匀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Ⅱ组追加药后15min的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Ⅰ组各个时点的血压、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泵输注给药使硬膜外麻醉给药实现给药自动化,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又能减少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布加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01~2005-08我院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治疗布加综合征,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Ⅱ组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上、下界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上界感觉阻滞平面、改Bromage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下界感觉阻滞平面Ⅱ组明显低于Ⅰ组,麻醉效果Ⅱ组明显优于Ⅰ组。结论: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完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对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GEA),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48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G组,n=20)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E组,n=24)。记录并比较两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和术后恢复情况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诱导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探查与拔管后即刻,G组MAP均明显上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E组MAP变化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HR在麻醉诱导后较前下降,以E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探查时,G组HR较基础值增快,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自主呼吸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E组明显短于G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拔管后5minOAA/S评分E组高于G组(P<0.05),拔管后10min语言评价量表(VRS)评分,E组均完全不痛,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能满足上腹部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萍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6):504-505
近2年来,我院施行婴儿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所采用的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阻滞的方法与氯胺酮全麻的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婴儿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80例,其中采用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阻滞40例,氯胺酮全麻38例,年龄3天~1岁...  相似文献   

11.
洪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76-137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导管在高龄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收集本院40例65岁以上择期腹部手术高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Ⅰ组患者在腹膜关闭完成后即提早拔除气管内导管;Ⅱ组患者在皮肤缝合完成后拔除气管内导管。观察拔管后1、5、10、20min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Sp02)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滞留时间)。【结果】拔除气管内导管后1、5、10、20min,Ⅱ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Sp02值则明显低于Ⅰ组值(P〈0.05);滞留时间Ⅱ组明显长于Ⅰ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麻提早拔管,能使高龄患者拔管后血流动力保持稳定并缩短手术室滞留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老年胆囊手术实施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140例老年胆囊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 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但血压变化较多(P<0.05),两组心率变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老年人上胆囊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位对患者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常使麻醉管理复杂化。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麻醉选择以快速、短小、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同时要求一定的麻醉深度。本文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良好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静脉全麻对高龄食管癌围术期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择ASAⅡ~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择期行胸腔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4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GEA组于诱导前取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GEA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术中全麻药用量,苏醒、躁动和催醒例数,血液动力学、肺功能、术后疼痛和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GEA组较GA组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快,躁动和催醒例数少,血压较GA组明显低,HR也相对较慢(P<0.05)。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GEA组术后无明显疼痛及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病人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或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院60例老年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采用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的动态疼痛评分(VAS)、术毕心率(HR)、术后皮质醇(Cor)、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54±0.97)分、(78.29±10.34)次/分钟、(414.95±92.43)nmol/L、(1.74±0.26)d显著低于A组的(3.26±1.16)分、(84.63±11.28)次/分钟、(485.76±96.94)nmol/L、(2.23±0.59)d,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维持老年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老年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昉 《临床医学》2002,22(6):59-59
近年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我院自1997年以来,对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经CT、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导管尖端准确的置于病变部位椎间隙,间隔3 d注药一次。硬膜外留管3周后拔管。结果:30例患者:23例腰腿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自如,5例疼痛症状减轻,但下肢稍感麻木,腰椎旁仍有轻度压痛,2例患者腰腿痛症状未消失,治疗前1 d疼痛VAS评分均为(7.91±0.72),治疗后当日,第7天和第15天平均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5±0.86),(2.26±0.65),(1.68±0.7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胸科麻醉质量,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