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KRT31和KRT85基因是否是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和田羊的育种工作和改善羊毛性状提供科学依据。采集400只和田羊血样,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和田羊个体的KRT31和KRT85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和田羊KRT31和KRT85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均存在两种基因型,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KRT31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3,属于低度多态(PIC<0.25)。KRT85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6,属于中度多态(0.250.05)。KRT85基因在外显子2的204bp处存在A到G的突变,可以记作A204G。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该基因上A204G处的突变并未使氨基酸的编码发生改变,此位点突变为同义突变。与羊毛性状关联分析得出,AA和AB两种基因型的羊毛长度及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和田羊KRT31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05只南江黄羊GH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南江黄羊生长激素基因第1161处碱基发生了G→A突变,该突变为同意义突变;第1171位点碱基发生G→A突变,该突变引起了生长激素的第89个氨基酸发生替代,丝氨酸(Ser)替代了甘氨酸(Gly);经最小二乘分析,基因型效应对初生重、2月龄体长、2月龄胸围、6月龄体重、6月龄体长、6月龄体高、6月龄胸围、12月龄体长和12月龄胸围的影响不显著;对2月龄体重和体高、12月龄体重和体高影响显著,基因型BB所对应2月龄体高显著高于基因型AC(P<0.05);基因型AA和BB所对应的2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和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CC和基因型AC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因此,可以利用该位点的多态对南江黄羊生长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P2C9-1601A/C基因多态性在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华法林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正常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9基因,比较两组CYP2C9-1601A/C基因型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YP2C9基因1601位A碱基突变为C后,能够被KpnⅠ内切酶识别,产生134 bp和18 bp两个片段。特发性房颤患者中,CYP2C9-1061 AA型105例(70.0%),AC型40例(26.7%),CC型5例(3.3%)。AC型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χ2=13.3259,P=0.0003),AA型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群(χ2=14.5200,P=0.0000),CC型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χ2=0.2218,P=0.6377)。AC型及CC型患者华法林用量(3.62±0.58)mg、(3.12±0.16)mg均显著低于AA型的(4.28±0.63)mg(P〈0.01);CC型患者低于AC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存在较多的CYP2C9 1061A/C基因多态性,并且CYP2C91061A/C突变使患者的华法林用量减低,可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巴什拜羊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在巴什拜羊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探寻可用于巴什拜羊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试验以随机采取的300只巴什拜羊个体的血样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MC4R基因的部分外显子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巴什拜羊中MC4R基因有多态性,存在2种基因型:GG和GC,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为0.159,属于低度多态(PIC0.25)。测序结果显示,与原基因碱基序列相比,MC4R基因碱基序列在893(G→C)处发生突变。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可知,GC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都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巴什拜羊MC4R基因在G893C处表现的多态有可能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6.5%(2/31)、13.3%(4/30)。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其中4个发生于第192密码子(CAG→TAG),2个发生于第213密码子(CGA→TGA),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7号外显子593位点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对110名上海地区汉族健康者PAF-AH 7号外显子593位点T/C位点的SNP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对不同种族该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110名上海地区汉族健康者PAF-AH Ile198-Thr(exon7;position 593;T-C)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其PCR扩增产物为240bp。110人中,TT型97人(88.18%),TC型13人(11.82%),未发现CC型。该位点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以T(94.09%)最为多见,其次为C(5.91%)。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该位点突变基因型(TC)频率(11.82%)高于德国地区人群(0.95%,P<0.05),但与英国地区人群(7.6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PAF-AH第7外显子593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其T→C位点碱基突变比例较高,该位点突变基因型频率为11.82%,其SNP高于德国地区人群,但与英国地区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在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100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基因分布的频率;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患儿100例的+186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6%、1%,而对照组为61%、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3%、1%,对照组为52%、36%、1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667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47%、25%,而对照组这3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5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186位点及+65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如何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山羊FSHR基因5'端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仔数是山羊繁殖性状的主要指标,通过对山羊FSHR基因5′端调控区多态性与产仔数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找到山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以后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山羊(Capra hircus)包括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和贵州黑山羊196个个体FSHR基因5′端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发现,多态性片段的纯合基因型经克隆测序,有6处突变。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两品种中,FSHR基因对产羔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贵州黑山羊中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BB型个体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不同品种的优势等位基因不同,湘东黑山样表现为A等位基因为产仔数优势等位基因,而其它两品种则正好相反。此外,品种对产仔数的独立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推断,FSHR基因可能是影响山羊产仔数的候选基因,其基因效应与山羊品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P16基因突变与癌发生、演进的关系。方法 选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42例和7例转移淋巴结,用蛋白酶K消化,提取DNA,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分析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42例癌组织中发现7例有异常泳动条带,占16.7%。在7例癌转移的淋巴结中发现3例异常泳动条带。癌旁组织中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第二外显子42~61,147~168编码区的核酸出现改变,为碱基G-T、T-G、G-A的碱基转换。突变的发生率与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Duke'C期突变率高于A、B期,有淋巴结转移者突变率也高。结论 P16基因的丧失,可引起Cdk 4活性的负调节,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本组资料发现点突变在癌组织中占16.7%,转移淋巴结中也有。由于采用了自身正常组织对照,避免了正常多态性的干扰,结果较为可靠。P16基因的改变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PTEN基因突变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探讨PTEN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以及DNA测序技术,扩增45例散发性乳腺癌PTEN基因的9个外显子,根据构象改变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45例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1例外显子2第24位密码子由A-C的错义突变,突变使蛋白结构由甲硫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结论 散发性乳腺癌中存在PTEN抑癌基因的突变,但突变率很低。  相似文献   

11.
肌红蛋白基因多态与有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中国北方新征入伍的104名汉族士兵进行每次5000米、每周3次、训练强度为95~105%通气无氧阈(VT)、为期20周的耐力训练。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受试对象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无氧阈(VT),PCR-RFLP法测定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0.52)、AG(0.45)、GG(0.03),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训练后3种基因型VO2max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GG组和AG组VT显著提高(P<0.05),AA组达到VT时仅HR显著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VO2max和VT的变化率(Δ%)方面,GG组受试者提高最多,AG组居中,AA组提高最少。提示肌红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有一定关联,79G等位基因携带者对有氧耐力训练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运动性肌肉损伤的关系。方法 85名武警战士进行一次大强度负重运动,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的时程变化;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法测定Mb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安静CK(CKpre)、峰值CK(CKpeak)及CK最大变化值(△CK)的关系。结果 CKpre为(145±33)U/L,大强度运动后24 h开始逐渐升高,72 h达峰值[CKpeak:(2972±1648)]U/L,随后缓慢下降,120 h仍高于安静水平。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54.1%)、AG(40.0%)、GG(5.9%),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A(74.1%)、G(25.9%),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组间比较,(AG+GG)组CKpre、CKpeak和△CK均高于AA组(均P<0.01)。结论 运动性肌肉损伤易感性与Mb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A79G)有关,G等位基因具有肌肉损伤易感性,而AA基因型则具有运动性肌肉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对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对照者进行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密码子432(C-G)突变分析,用SP免疫组化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中等位基因G、T和C、G在子宫内膜癌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6.817,P=0.000;χ^2=9.133,P=0.003),其中等位基因T、G使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分别增加了3.052和2.213倍。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8.267,P〈0.01),纯合突变T/T、G/G基因型、杂合突变G/T、C/G基因型与野生G/G、C/C基因型相比,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4.258、3.871倍和3.235、2.214倍。此外,119T/T、G/T基因型、432G/G、C/G基因型者ER阳性表达率高于119G/G、432C/C野生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χ^2=6.750,P=0.034;χ^2=6.977,P=0.031)。结论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突变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rs2073617T/C(950T/C)和第1外显子rs2073618G/C(1181G/C)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福建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7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CS组(n=360)和对照组(n=360),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OPG基因950T/C和1181G/C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同时采用DNA测序对酶切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OPG基因950T/C多态性TC、TT、CC 3种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7.8%、26.7%、25.6%和43.3%、33.3%、23.3%;1181G/C多态性GG、GC、CC 3种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1.1%、40.0%、8.9%和60.0%、35.0%、5.0%.ACS组与对照组OPG基因950T/C、1181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基因950T/C、1181G/C在ACS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以上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建地区汉族人群OPG 950T/C、1181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CS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位点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间、冠心病组中不同病变亚组之间分布的差异性及3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P〈0.01),多支病变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TT基因型血浆I-IDL-C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P〈0.01)。结论ABCAl基因启动子区-477C/TSNP可显著影响中国冠心病者血浆HDL-C水平,而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德国美利奴与新疆细毛羊F_1羔羊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月龄左右的新疆细毛羊羔羊和当新疆细毛羊与德国芙利奴杂交一代羔羊各50只,分成两组,进行育肥试验,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两组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对断奶羔羊适当补饲适量精料能极显著地提高日增重(P<0.01).试验结束后,选取两组试验羔羊各8只进行屠宰试验,比较不同育肥方式对羊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能极显著地提高胴体重(P<0.01),同时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杂交一代羊在育肥和屠宰性能等方面都优于新疆细毛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测定无亲缘关系的321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对照组111例,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106例,高血压病非肥胖组104例).结果 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GG、GA和AA 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604、0.377和0.01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9和0.231;高血压病非肥胖组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712、0.279和0.010,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5和0.135;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802、0.189和0.00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6和0.104;Gln223Arg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0,P<0.05),且A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中显著高于非肥胖组(x2=6.532,P<0.05).结论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合并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德国美利奴羊在新疆塔额垦区适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塔额垦区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区的生态环境下,德国美利奴羊的繁殖性能、体重体尺指标、产毛性能都与原产地没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说明德国美利奴适合传统畜牧业生产区的生产方式,是一个适应性较为广泛、理想的肉毛兼用品种,利用德国美利奴与细毛羊杂交,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羊的产肉性能,而且对产毛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在目前细毛羊产业大滑坡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本地细毛羊的产肉性能,并同时保留细毛羊基础群不会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