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叶青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经验方“三叶青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3岁32例,4~7岁39例,8~12岁9例,平均4.8岁;病程24小时以内者46例,24~48小时25例。48小时以上者9例;均以发热为主症,伴有咳嗽、咽病或头痛、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体温为38.5~40C.无惊厥。其中初诊体温38.5~39C26例,19.l~39.5C43例.39,6~40C11例;伴咳嗽59例,伴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41例,伴头痛17例,伴纳少院胀11例。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57例,…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卫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急诊患者,共160例,均为腋下体温在39.IC~40.0C之间,发病24小时以内未曾服药者。随机分为两组:瓜霜退热灵胶囊组(简称治疗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31.58岁;平均体温39.40C;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7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肺炎11例,急性泌尿系感染5例,急性肠炎6例。解热止痛片组(简称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31.20岁;平均体温39.37C;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6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肺炎10例,急性泌尿系…  相似文献   

3.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8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外感高热是小儿常见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传变迅速,易动风等特点,我们从1995年上半年起,运用四川宜宾制药厂生产的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8例.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急诊室留现病例,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其中1~3岁12例,2~5岁36例,5~8岁12例,8~12岁8例。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主,体温均在38.5”C以上,其中体温在38.5~39”C有38例.39”C以上有ZO例.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5天。患儿除高热外或伴有流涕、咽痛、咳嗽,或伴有恶寒、身病等表证,…  相似文献   

4.
经方治验2则     
袁争鸣 《新中医》2005,37(3):79-79
宋某,男,87岁,2002年10月13日初诊。寒颤高热1周。患者于1周前夜间突发高热,T39、8℃,寒颤,头身疼痛,延医诊治。服退热片、肌注柴胡注射液、安痛定,静脉滴注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次日寒颤平息,高热略降(T38℃),夜间寒颤又起,体温升至40.2℃,继续按前法服药、输液治疗,并湿敷降温。数天来白天体温在37.5℃-38.5℃之间,入夜体温39.5℃-40.3℃之间,伴寒颤,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发热是指患儿在两周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一组症状,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中我们选择体温升至38.5℃-39.5℃(腋温)之间患儿150例,分别采用中、西药给予退热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选择病种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流行性腺炎。水痘、尿路感染等。1.2选择病例150例均为我院门诊留现患儿(留观时间在24~48h;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为3-7a之;司;3~4a62例,5~7a88例(不配合含服中药者不计在内);38.5℃-39℃者110例,39℃~39.5℃40例,男女…  相似文献   

6.
1994年1月~1995年5月.我科收拾小儿肺炎名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3岁,其中5岁以下31例,占68%。1.2主要症状与体征体温高于39C12例,37C~38C30例,3例不发热。呼吸急促45例,鼻翼煽动37例,喘憋者37例,烦躁、神萎者39例。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IOX10VL以上者38例,占844%,其中20.0X100/L4例;白细胞10X!co/L以下者7例,占15.7%。1.4X线检查36例患者胸透有肺炎改变,占80%。2治疗方法2.互西药治疗肌注或静脉点滴青霉素、红霉素,肌注链霉…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儿,女,1.5岁,因发热、口渴、多饮4天,加重伴多尿2天于1998年4月19日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发热、口渴、多饮,发作呈持续性,体温波动在385~40℃,面红,口渴多饮,无恶心、呕吐、腹痛等,经肌注退热药物治疗4天,体温仍不下降,且口渴、多饮加重,并出现多尿、精神萎靡、食欲差,于当地静点先锋霉素V1.0g1天,无好转,体温仍高达39.5C,故急来我院。体检:T39.5C,精神差,面红,眼窝略凹,口唇干燥,咽部充血,扁桃体1度肿大。心、肺腹(-)。血常规:WBC19.0X10VL,NO.464,L.0536,PCt113X109/…  相似文献   

8.
10多年前邵扶老中医传授我们一方,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效果甚佳。近2年我们治疗87例,结果报告于下。l一般资料87例均系幼儿或在校中小学生,其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5~18岁。体温在39.0~39.5℃56例,39.6~41.0C3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偏高者15例,淋巴偏高者26例,其余均在正常范围。2治疗方法验方组成:生石膏(先煎)10~40g,薄荷、生甘草、荆芥各5g,一枝黄花、金银花、连翘各10g,板蓝根、大青叶各12g。加减:咽痛咳嗽加桔梗、杏仁、牛蒡子,鼻塞流涕加辛夷、苍耳子。每日1剂,水煎2次,各取汁100ml,分2次或多次…  相似文献   

9.
大推穴临床运用非常广泛,中医古代文献中对其主治记载颇多。笔者在临床上选用该穴艾灸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上呼吸道成染张某,男性,25岁,1997年2月5日初诊。患者发热、咳嗽、头痛3日,体温38C~39”C,服抗感冒及消炎药物疗效不佳,诊见体温38.gC,舌红,苔薄白,脉浮数。采用文灸大推穴治之。用艾柱如花生米大,连灸5壮,使灸感向头部扩布,其温热感并向下传布,逐步扩向全胸。灸后患者感胸部舒畅,体温当即降至37IC,咳嗽及头痛明显减轻。再灸治l次,症状消失而愈。按:大推大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穴…  相似文献   

10.
安宫牛黄丸在儿科感染性高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止惊、开窍醒神功效,是急救必备中成药之一。我院从1993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安富牛黄丸急救上呼吸道炎、重症肺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引起持续性高热,或并持续性反复惊厥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疗程最短1天,最长15天。上呼吸道炎并高热惊厥18例,重症肺炎5例,病毒性脑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3例;全部病例均有持续性高热或惊厥特征,24小时内体温在38.8“C~39.5“C者10例,39oC~40…  相似文献   

11.
1病历介绍 患儿,女,28个月,因发热、咳嗽5d,伴皮疹1d于1994年10月12日入院。患儿5d前起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夜间尤甚,伴咳嗽、有痰,近1d躯干皮肤出现小红疹。拟“急性支气管炎”收入院治疗。入院检查:精神倦,体温39℃,颈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唇红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数。住院第2天患儿仍发热不退,手足背肿胀,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1~199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严重型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8~62岁,发病24~36小时就诊4例,37~48小时就诊16例,48小时以上就诊10例。频繁呕吐和大量血便30例,四肢厥冷27例,皮肤出现紫红花纹25例,舒张压<skPa24例,收缩压<11kPa10例,体温>40C18例,39~39.2C5例,37.2~37.9C-7例,神志不清5例,腹胀明显30例。化验室检查:WBC<1.OX10’/L10例,中性MO.8者12例,大便OBW25例,++3例,+2例,镜检红细胞满视野29例,少…  相似文献   

1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34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无锡中药厂生产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34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4例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9岁,平均64岁;病程最长4天,最短1天,平均2天;体温最高41.5”C,最低39oC,平均39.7”C。全部病例均有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14例,浅昏迷IO例。2诊断标准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及辨证分型。2.l诊断依据在高温环境下出现高热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本病诊断依据,并排除其它疾病加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  相似文献   

14.
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肺癌发热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0年1月~1996年12月,运用青蒿鳖甲汤加昧治疗肺癌发热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1~78岁,平均58.5岁;中央型13例,周围型7例;伴胸腔积液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2例;体温38℃~38.5℃3例,38.5℃~39℃11例,39℃以上6例,平均体温38.8℃;发热病程10~50天不等,观察前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10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除有发热(体温升高)以外,咳嗽、咯痰20例,咯血8例,口咽干燥17例,五心烦热或潮热9例,舌红少苔、脉细数…  相似文献   

15.
已故老中医吴国祥(1915~1990).湖北黄梅人,从医50余年,载誉一方。现将其验案介绍如下。1高热不退李某,男,78岁,1985年3月12日初诊。头痛,发热5日。体温在38~39C间波动,伴全身疼痛,尤以夜间为甚,虚烦不得眠,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口中干苦,喜冷饮.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苔薄白,脉虚弦。经用抗生素治疗多日无效。此乃老年血虚,复感外邪,施以养血清热.祛风止痛之方;当归、白芍、杭菊、天麻、花粉各10g,Jll穹、葛根各sg,地骨皮12g,生姜6g。2剂,日夜各服1剂。l日后热度减轻,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去生姜再服4剂后.热退病…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自1985年3月以来,拟用“复方苦谏皮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用树,女55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阳岁,40岁以下者64例(占74.4%),第1次发病58例(67.4%),第2次发病20例(23.3%),第3次发病8例(9.3%)。体温未超过37C者23例(267%},37IC~38C者34例(39.5%),%.IC~39C以上者29例(33.7%);单纯型36例(41.9%),感染型50例(58.1%)。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剑突下间歇性…  相似文献   

17.
青石汤合牛黄清心丸治疗上感高热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青三汤(自拟方):青蒿、银花、鸭跖草各15g,生石膏30~50g,连翘10g,清水豆卷12g,生甘草sg,酌情加味,武火急煎,以药汁上下午各进服万氏牛黄清心丸(杭州胡庆堂制药厂产品)2粒。轻症每日1剂,体温>39.soC的重症每日2剂,每4小时服药1次,小儿酌减。临床资料:治疗82例平均体温39.12士0.16”C上感患者,均未经治疗或治疗3天仍高热不退,病程平均3·28天,年龄2~69岁。另设病毒哩、抗生素、复方氨基比林等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具可比性。用药后每4~6小时测体温1次,直至体温连续2天恢复正常。经以上单盲随机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8.
吕萍 《中国中医急症》1997,6(5):214-214
1病例杨某,男性,3岁。因发热咳嗽5大.抽搐2天于1996年7月4日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5大受凉后出现咳嗽、高热、呕吐.体温在39℃以上。在当地卫生院按上感治疗3大发热未退,渐见嗜睡,继则惊厥.双手足油动。每次抽动持续约2分钟,8~12次/日。又在卫生院治疗2天(服安宫牛黄九1粒.众用药不详)未见疗效。入院当天持续高热抽动频繁,不省人事。发病后无腹泻。同村中有类似病史的患儿。体检:T39”C.P136次/分,R38次/分,llpll/7hP;;。急性病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时有抽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尚灵敏。顿强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7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19~53岁,以腹痛、发热为主症就诊。病程3d以内47例,4~7d 16例,8d以上10例。体温〉39℃39例,38.5~39℃27例,  相似文献   

20.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3%~4%,常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热病的初期,患儿体温升至38C以上而突然出现。治疗以抗惊厥药物及退热控制惊厥。但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约33%),因此预防再次复发极为重要。我们以自制“加味金粟丹”防治高热惊厥的复发,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50例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50例患儿中,男对倒,女19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5岁。高热惊厥1次38例,2~3次9例,3次以上3例。体温38℃以上惊厥者2例,38.5℃以上惊厥者12例.39℃以上惊厥者25例.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