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腭窝手术常用于结扎上颌动脉,翼管神经切断等。翼腭窝的暴露以开放上颌窦后壁内上部为最好,除去骨壁切开骨膜即见大量脂肪组织,细心分离出深部相当粗的上颌静脉,并可见其下搏动的上颌动脉及来自圆孔的上颌神经和内下方的蝶腭神经节。蝶腭神经的变异很大。在圆孔的内侧是翼管  相似文献   

2.
鼻咽血管纤维瘤向前扩展可至鼻腔和筛房,向外侧经蝶腭孔进入翼腭窝,由此再向上过眶下裂,越眶尖或经眶上裂连颅中窝。本病手术进路有经腭、经筛窦、鼻侧切开及颌后间隙进路等。本文介绍当肿瘤侵犯翼腭窝时可单纯采用经上颌窦进路或结合其他进路,此径路可暴露肿瘤,结扎颌内动脉,并可轻易地经眶下裂剥出肿瘤。手术方法:在唇下从中线作一延长切口,向外连上颌结节,切开上颌骨骨膜,向上分离至眶下孔,上颌前壁用骨钳咬除,然后广泛切除窦腔后壁,直到能暴露翼腭窝肿瘤为止,可能时在切除肿瘤前结扎颌内动脉。若要进入鼻腔及鼻咽部,应除去窦腔内壁,肿瘤侵犯筛窦,应从上颌窦内打开筛房,并仔细剥离;若肿瘤进入更外侧  相似文献   

3.
颌内动脉结扎法:按上颌窦根治术式进入上颌窦腔,除去上颌窦后壁上2/3骨质,作一“口”字窗口,注射麻醉液于骨膜内并浸润翼腭窝。切开骨膜成“(?)”或“(?)”形,注意勿伤及骨膜下血管。脂肪少的病人常易见到血管;脂肪较多者可根据动脉搏动觅得血管。分离暴露血管后,用丝线结扎。若用银夹代替丝线,虽较简便,但应确实牢靠,以防滑脱。作者一例失败者即系银夹结扎的病例。如血管分支不易辨认清楚时,宜结扎两处。最后,将骨膜复位,其上放置明胶海绵,窦内填入纱条止血。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清理术的传统切口是从上尖牙嵴向外至第2双尖牙处的唇颊粘膜作一横行切口,切开粘膜、骨膜,向上分离骨膜至上颌窦前壁犬牙窝,凿开骨窗入上颌窦腔.行此切口的患者常有术侧面部肿胀、麻木、上列牙痛等症状,根据面部血管、淋巴管均为自上而下纵行走向,眶下神经经眶下孔至上唇亦为纵行走向的解剖特点,我们在行上颌窦清理术时,选择了纵行切口.我们为30例上颌窦内各种炎性病变、息肉囊肿等患者行上颌窦清理术时,采用了纵行切口,均获较广阔视野及较大骨窗.切口均1期愈合,无瘘管发生.适应证、麻醉方法与传统的上颌窦清理术同,仅是在患侧上颌侧切牙与第1磨牙间的颊粘膜上纵行切开,下方距齿根0.5cm,向上延伸1~1.5cm,必要时继续延伸,切开粘膜及骨膜后向两侧分离牵拉,上方亦可用钩向上牵开组织,以充分暴露犬齿窝,进入上颌窦.选择此切口出血较少,易止血,牵拉上颌窦前壁软组织所需力量较小,血管、淋巴管、眶下神经末稍损伤均较轻,术后面颊部肿胀及麻木感较横切口轻.但因切口不能随意向外侧方向延伸,对位于上颌窦外侧壁或较大的肿瘤,术中暴露较差.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根治术,由于凿除上颌窦前壁,有时瘢痕组织长入上颌窦内,形成阻塞,甚至引起上颌窦炎复发。为克服这种缺点,该作者使用自体复合移植片进行上颌窦前壁成形术:口内切口,掀起粘骨膜瓣,在上颌窦前壁用钻和锯取下横的长方形的带上颌窦粘膜的复合骨片约1.5×3.0cm,用盐水纱布包盖保存,清除上颌窦病变,下鼻道作对孔,然后把复合骨片呈竖位搭在上颌窦开窗的上、下缘骨面上,骨钻孔缝合固定,缝合粘骨膜瓣。  相似文献   

6.
手术方法:切口位于龈唇及龈颊沟,必要时超越中线至对侧上颌粗隆,切口深达骨膜,面部软组织从上颌的前面游离至眶下孔,保留眶下神经及血管。鼻小柱从上颌前棘游离。贯通切口将鼻中隔软骨与鼻翼软骨的内侧脚分离,再沿前庭阈作环状切开,仔细识别外上软骨,并小心地将鼻软组织从鼻背软骨及骨性部分离,这样就可使面部的中1/3及鼻脱套,直达鼻根及眶下孔部。牵开软组织,接需要切除骨质,便能进入鼻内及鼻咽区,通常当进入上颌窦时,梨状孔边缘的骨组织及上颌骨的升突用咬骨钳咬除,鼻侧壁连同下鼻甲用骨凿及骨剪移除。于是筛窦广泛暴露,鼻中隔可从附着部游离,并推向一边。蝶窦的前壁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导1965年到1971年颌内动脉结扎治疗严重鼻出血60例,除4例作双侧结扎外,其余均行单侧结扎。手术指征:严重鼻出血曾作后鼻孔栓塞或赛罗卡因加副肾素腭大孔注射无效者。作者认为:确定出血部位对结扎血管的选择至为重要,并指出颌内动脉和筛前动脉在鼻腔内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对来自鼻腔后上部的出血,有时需要同时结扎这两个血管。颌内动脉结扎手术以全麻插管下进行较为安全,可以避免误吸胃内容物,本组病例除11例外均行全麻手术,作者介绍先行咽喉局部表面麻醉.清醒插入带囊插管,等套囊吹起后再全麻。手术采取柯-陆氏径路,术中注意血管解削关系,颌内动脉不但弯弯曲曲并且分支较多,结扎必须准确,不要损伤,一般上颌窦腔内不作充填。  相似文献   

8.
鼻腔后部出血因通过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出血血管而情况复杂。传统的治疗是行后鼻孔填塞 ,除效果有限外 ,尚可伴发氧不足、菌血症甚至心肌梗塞。鼻腔后部血供来自颌内动脉 (IMA)的终支蝶腭动脉 (SA)。若经上颌窦结扎 IMA,有致面部肿胀及神经性疼痛、上唇麻木、术后上颌窦炎及术中翼腭窝严重出血之虞 ;约9.5%~ 15%者可再出血 ,其失败缘于不能识别 IMA和 SA。结扎 SA因更接近出血部位而疗效显著 ,成功率更高。SA经蝶腭孔入鼻腔 ,孔之上界为蝶骨体 ,前界腭骨眶突 ,后为蝶突 ,下系腭骨垂直板 ;呈椭圆形 ,垂直径6 .5mm (5.0~ 8.0 mm ) ,…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一种除尽鼻、鼻窦息肉化粘膜的手术。其主要适应症是简单手术不能治愈的鼻息肉病,因此手术可获永久治愈的目的。本手术切口作于鼻背中央直达骨膜而不伤及鼻软骨,剥离骨膜暴露骨壁。凿开泪骨并逐步咬除泪骨,上颌骨额突、额骨上颌突、额窦底壁直到眶上切迹,并向后除去筛窦骨璧至筛前孔为止(骨膜剥至筛后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严重鼻出血患者;1例男79岁,另1例女59岁.2例患者均经鼻腔填塞和电凝止血无效后采用内窥镜下煤腭动脉结扎获得痊愈。手术方法:全麻后鼻腔用1:1000副肾素棉片收缩,切除钩突,按Stammberger氏方法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切除上颌窦内壁,充分扩大窗口,使其开口边缘接近上颌窦顶和后壁水平,以便于器械操作,同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蝶腭动脉的下鼻甲和中鼻甲支。窗口边缘出血用电凝处理。经犬齿窝开窗插入4mmo度镜,在内窥镜监视下手术器械经中鼻道开口进入窦内进行操作。先用联状刀切开上颌窦后内壁粘膜,使之形成蒂在卜的粘骨膜瓣,…  相似文献   

11.
翼腭窝鼻内镜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翼腭窝鼻内镜下临床解剖,为内镜下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中国成人干性颅骨,用0°、25°Wolfe鼻内镜,在监视器下,分别从翼上颌裂、鼻腔以及底部不同角度观察翼腭窝结构。结果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板、上颌窦后壁共同围成,大小为(21.4±0.8)mm×(5.2±0.3)mm×(3.2±0.3)mm,从上面观察似三棱锥体型,上宽下窄。鼻内镜从翼上颌裂置入翼腭窝,可以观察到翼腭窝顶部眶下裂与位于其外侧3mm的圆孔,向下可见翼腭窝底部腭大孔与腭小孔。将鼻内镜置入鼻腔观察,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方腭骨垂直部骨质并咬除上颌窦后内侧骨壁,0°鼻内镜可以窥及整个翼腭窝以及后壁全貌,后壁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见其内下方之翼管开口以及外上角之圆孔,二者之间有一明显的纵形骨嵴分隔。结论经鼻内镜下去除上颌窦口后部骨质以及部分上颌窦后内侧壁,可以完整显露整个翼腭窝的结构,表明翼腭窝范围的疾病可以采用鼻内镜处理。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8岁.因头昏、右侧偏头痛5年,于1995年8月9日入院.鼻窦X线片示右上颌窦窦腔密度均匀一致增高,故行右上颌窦穿刺术,穿刺时无明显落空感.冲洗液为血性.CT片示右侧上颌窦腔较对侧小.窦腔内见分叶状密度增高影.骨窗示骨样密度.CT值283~480HU.肿块边缘见薄层骨皮质,上颌窦壁骨质未见异常改变.临床初步诊断:右上颌窦多发性骨瘤.于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几乎无腔隙.前上壁及内上壁骨质较厚.骨凿沿上颌窦内侧壁凿除质硬的骨瘤.骨瘤中央部为松质骨,质脆.上颌窦下壁有一牙齿状骨瘤,色白,表面光滑,质硬,约0.5cm×1.0cm×0.5cm,重0.40g.行右下鼻道对孔.术中顺利,术后经过良好,头痛缓解,面部肿胀消退,于8月23日出院.病理报告:右上颌窦增生的骨组织,骨小梁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诊断为多发性骨瘤.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解剖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翼腭窝区解剖特征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为经上颌窦入路进行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鼻内镜下观测10具(20侧)成人尸头,选择上颌窦前壁内下(和内上)与内壁交角点、上颌窦自然口为基点。选择颌内动脉(又称上颌动脉)第一分支动脉根部、腭降动脉根部、圆孔外口、蝶腭孔为测量点。观察两者的间距及空间位置关系,确定观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三个基点与测量点的距离依次为48.33±3.35mm、44.62±4.11mm、60.31±2.73mm、51.16±2.86mm;21.52±2.13mm、18.92±2.56mm,23.15±2.37mm、18.99±3.25mm;14.62±1.82mm、12.16±1.63mm,17.48±1.41mm、3.50±1.20mm。结论经上颌窦进入翼腭窝的骨壁开窗位置应选择在上颌窦后壁的中上1/3处。上颌窦内口和上颌窦后壁内上与内壁交角点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性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讨论了鼻窦异常时,由于粘骨膜的病变导致骨皮质及骨髓质的影像变化。鼻窦骨室连接粘骨膜的部分是骨皮质,其外侧是骨髓质,几乎都是黄骨髓。鼻窦骨壁的影像检查所见除骨破坏以外分为硬化修和肥厚像。硬化像是鼻窦壁皮质层增厚的表现,是鼻窦壁离心性的影像所见,即由于鼻窦骨髓质致密化而出现的皮质层增厚的改变。所谓肥厚像同样是鼻窦骨壁增厚的表现,但肥厚方向是从骨壁向腔内,即鼻窦壁向心性的影像所见。该作者观察了61例上颌窦癌和63例101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的X线摄影waters法的上颌窦与颠窦的边缘硬化像。上颌窦硬化像出现的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在犬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成形术5周后,窦腔粘膜重新上皮化的变化。观察发现:上颌窦成形术后粘膜纤毛系统再生比传统的柯一陆式根治术组更完全。上颌窦根治术后的再生粘膜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并可见部分纤维化和息肉样变。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上颌窦成形术行中鼻道窦造口代替下鼻道开窗;窦前壁环钻术代替凿开术,为术后粘膜修复与再生提供了解剖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翼腭窝(PPF)的骨性标志和血管神经,为PPF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干颅骨上对PPF的重要结构(翼腭裂、蝶腭孔、翼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具(20侧)4%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上颌窦手术入路的解剖,测量相关的参数。然后,对这些湿颅骨进行正中矢状切开,在手术显微镜下自正中向外侧打开上颌窦的内壁,PPF的内壁,观察PPF内三叉神经上颌动脉的走行,对上颌支的属支进行测量。结果:PPF呈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经8个自然管道与鼻腔、口腔、咽、眶、颞下窝、颅中窝相交通,其主要内容物包括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分支,上颌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等。PPF内组织分为的神经层,血管层。结论:①对于PPF的病变可以采取上颌窦进路,在打开上颌窦的后外壁时,可以以上颌窦的内壁、顶壁和后壁三者的交点为解剖标志;用磨钻打开骨壁暴露PPF。②手术时可以以圆孔和翼管为安全标志,建立起手术的安全界限;有助于保护重要结构,防止手术误入颅内。  相似文献   

17.
内窥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鼻窦真菌病的报道,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该文报告7例鼻窦真菌病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扩大上颌窦自然孔,保留鼻窦粘膜的手术效果。男3例,女4例。主要症状鼻塞、面额部疼痛。内窥镜下6例可见中鼻道炎性物堵塞。CT示一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密度不均认为是钙质沉着而出现高吸收区域。6例进行MRI检查,T1与T2加权像上均显低信号。术中切开中鼻道粘膜,插入吸引管,吸出干酪样物质后,见窦内粘膜充血、肥厚、易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上颌窦内容物中可见真菌,上颌窦粘膜组织内未见到真菌。术后未出现面额部或眼周围的肿胀。撤纱条时无出血,术…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共实施鼻内镜下YAG激光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 2 6例 (2 6侧 )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2 6侧 ) ,左侧 11例 ,右侧 15例。男 14例 ,女12例 ,年龄 2 7~ 4 9岁。术前常规行轴位或轴位加冠状位鼻窦CT扫描 ,确诊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 ,囊肿主要位于上颌窦底壁、外侧壁、后壁、内侧壁。前壁和顶壁本组尚未见。二、手术方法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2 %利多卡因 1∶10 0 0盐酸肾上腺素于患侧眶下孔阻滞麻醉、犬齿窝浸润麻醉和上颌窦内黏膜麻醉 ;用内镜器械盒中骨槌 ,在犬齿窝直接凿孔开放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192例因鼻衄严重而住院的病例。病因分析计:高血压89,血液病15,手术后13,肿瘤4,外伤4,未明67例。处理方法分析计:前鼻孔充填61例,后鼻孔前鼻孔充填71例。手术处理计:颌内动脉结扎14,筛前动脉结扎6,颈外动脉结扎3,中隔矫正3,中隔植皮3,其他31(包括电灼)。颌内动脉结扎方法:用加肾上腺素之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注入翼上颌裂、上唇下面、下鼻道及下鼻甲,经上颌窦径路,切除上颌窦骨性后壁,打开骨膜,露出脂肪垫,轻轻将脂肪移向窦内,去除脂肪后,即可见到颌内动脉,分别在动脉近侧端远侧端用银夹夹闭。全部病例即刻止血。作者并提出颈外动脉结扎虽然止鼻血的效果也很好,但其防碍了面部的重要循环。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选择性颌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制止的鼻腔后部出血5例:其中3例按Seldinger 氏法自右股动脉插管,管径6.5F;高龄者2例,70~75岁,考虑有动脉硬化而自颈总动脉插管,管径5F。均先做出血侧颈外动脉造影,然后将导管送入颌内动脉。在透视下将小片明胶海绵约1×2×5mm 混于造影剂中,作颌内动脉造影的同时将之栓塞。有出血性素质、造影剂过敏、严重高血压或肾功能不良者禁用。本组5例原因不明特发性鼻出血经血管栓塞后观察2~9个月,无一例再出血。本法无需外科手术,颈外动脉造影尚可发现异常血管找到出血点。上颌窦术后、上颌窦发育不良者作颌内动脉结扎有困难,采用本法则简便有效。但将导管插入颌内动脉需专门训练。合并症有面神经部分麻痹、牙关紧闭、面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