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整合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免疫组化和Giemsa染色法检测Hp;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0%、癌旁粘膜为16.7%、异性增生为20%、肠上皮化生粘膜为10%、萎缩性胃炎为10%,浅表性胃炎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在Hp^ 组为21.1%显著高于Hp^-组(5.3%);在cagA^ Hp感染组(24.4%)显著高于cagA^-Hp感染组(7.4%)。结论 ①胃粘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②胃粘膜mtDNA序列整合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形成中Hp感染与其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gastriccancer,GC)形成中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规律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Hp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ABC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gastricmucosa,NGM)、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unal metaplasia,IM)、30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40例GC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袁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用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快速尿素酶试纸检测组织中Hp感染率。结果在NGM→IM→Dy→Gc的形成过程中,Hp感染随着GC形成中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上升,Hp感染率在IM(66.7%)、Dys(83.3%)、GC(60.0%)中显著高于NGM(20.0%)。IM组Hp阳性者AI、PI均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1),其余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癌前病变乃至胃癌的发生,Hp感染促进胃黏膜细胞凋亡、增殖作用主要发生在胃癌癌前病变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癌前病变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后胃粘膜前病变中bax蛋白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83例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67%、45.45%、70.00%、56.25%,bax蛋白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Hp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为64.28%,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29.62%(P<0.0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0.21%及33.33%(P<0.0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bax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结论 Hp感染对bax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影响,bax基因对胃粘膜相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Hp感染可促进bax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癌中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抑 基因p16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7例原发性胃癌,54例慢性胃炎和15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Hp感染,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及良性病变中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中Hp感染率为49.1%,胃癌,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各型胃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P<0.01,P<0.01),Hp感染与p16基因过度表达相关(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16异常表达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彭安邦  石巍  廖爱军  赵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152-2153,2156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中的表达,并了解其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Survivin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Giemsa染色。结果 30例胃癌前病变中有10例Survivin呈阳性(33.3%),30例胃癌有22例Survivin呈阳性(7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在两种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P〉O.5)。38例Hp阳性中有25例Survivin表达阳性(65.8%),13例阴性;22例Hp阴性中只有7例阳性(31.9%),15例呈阴性反应;两者相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中均有表达,随着病变加重,表达逐渐增加;Survivin表达与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吴肖仙  蒋兴愉 《广东医学》1998,19(11):855-85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中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602例患者胃粘膜标本分别做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测Hp,病理活检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并观察伴有萎缩、肠化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结果:Hp检出率较低,为48.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为83.7%。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关系密切,与无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引起胃粘膜癌前期病变,可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梁谷  陈振侬  洪瑞香  韦宗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08-1809,1830
目的探讨胃窦粘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查117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胃窦粘膜TNF-α含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结果117例受检者中,Hp感染者64例(54.7%),GCa患者胃窦粘膜TNF-α明显高于CG组、DU组及组织正常胃粘膜组(P〈0.05),GCa和CG组中Hp感染者胃粘膜TNF-α高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TNF-α在Hp感染过程中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上皮内瘤变(IN)、胃癌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2、p53的表达,组织学改良 Giemsa 染色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检测 Hp,分析各病变组 COX-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Hp 感染的关系。结果:各组黏膜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及 Hp 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00),其中胃癌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Hp 感染阳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60.3%,Hp 感染阴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 感染伴 COX-2和/或 p53表达阳性均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 =12.366,25.394,22.516,P <0.05)。结论:Hp 感染,COX-2、p53阳性表达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进程的10年队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a JL  Zhang L  Pan KF  Liu WD  Feng GS  You W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58-276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选择14个自然村,对35-64岁的自然人群进行胃镜普查和血清学检验: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p抗体。随访5年和10年后,分别再对该人群进行胃镜复查。随访期间对观察对象中无论是自然发生还是胃镜复查发现的胃癌病例均进行登记。结果 经10年随访,共获得符合研究条件的观察对象2469名。随访期间有58例发生胃癌,其中1603名Hp感染阳性者中发生44例(2.74%),866名Hp感染阴性者中发生14例(1.62%)。Hp感染阳性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比值比(OR)=1.871,95%可信区间(CI):1.012—3.459]。基线正常或浅表性胃炎(SG)组Hp感染阳性者与阴性者向胃癌癌前病变转化和继续发展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线萎缩性胃炎(CAG)组Hp感染阳性者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阴性者(P〈0.01);且该组Hp感染阳性者的胃癌发生率(7/615)也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者(0/470,P=0.019)。经10年随访,虽然基线肠上皮化生(IM)组和异型增生(DYS)组Hp感染阳性者的胃黏膜病变重于阴性者(分别为P〈0.05,P〈0.01),但这两组Hp感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胃癌发生率非常接近:IM组为17/573和7/224(P=0.907);DYS组为19/368和7/122(P=0.806)。结论 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HP是萎缩性胃炎向更高级癌前病变转化和继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且在整个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促进作用。HP可能不直接引起胃癌,它与其他致癌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HP对正常或仅为浅表性胃炎的胃黏膜可能没有重要的影响,尚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GSTM1基因多态与Hp感染的胃癌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胃腺癌患者Hp感染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空白基因型的关联,探讨Hp感染和GSTM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机制,采用多重PCR法检测56例胃腺癌患者的GSTM1基因型,并用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抗体检测Hp感染。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66.07%,GSTM1空白基因型在Hp^ 胃腺癌患者中的频率为67.57%,在Hp-胃腺癌患者中的频率为31.58%,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果表明GSTM1空白基因型在Hp感染的胃腺癌患者中更常见,提示GTSM1缺乏可能提高了机体对Hp启动的胃癌发生过程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