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痛性心肌缺血43例动态心电图分析江山张学鉴安徽省宿州市人民医院(234000)我科自1994年4月至1995年6月对8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改变者43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3例患...  相似文献   

2.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自1997年4月~1998年2月,随意选择具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57例,冠心病诊断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 197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85±6.25)岁(45~70岁),其中19例伴高血压.均未服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规心电图显示均无引起心电图ST段继发性改变的因素(如左室肥厚及劳累、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及心房纤颤等).  相似文献   

3.
4.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60岁以下中年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者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相近,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心梗发生率分别为46.7%、21.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2例患者行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采用3导联GE动态心电分析仪,对每例受试者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记录,通过电子计算机专用程序分析处理.结果 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李少华  黄仁澄 《重庆医学》1995,24(5):313-313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人群中十分常见。此类患者“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易被忽视,致使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猝死和心肌梗塞。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李巍 《海军医学杂志》2006,27(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10.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的有关症状,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也可能是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先兆,故早期发现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有重要意义。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0例,观察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 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CAD)心肌缺血110例分析。观察冠心病(CAD)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AMI)及心肌猝死(SCD)的相关性。1、对象与结果1·1 对象 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年龄在45—85岁,男66例,女44例。1·2 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标准: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v,(j点后80ms)持  相似文献   

12.
1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SMI)因表现隐匿 ,部分病人预后差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40例冠心病患者 ,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以探讨冠心病患者 SMI的特点和发生规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从近年来 ,我院采用 2 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冠心病患者中 ,选择有发作性 ST段缺血压低者 40例。其中男 35例 ,女 5例 ,年龄 43~ 74岁 ,平均 61 .2岁。1 .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 circadian便携式双通道磁带记录仪 ,进行 2 4 h心电图监测记录。在监测记录时由患者详细记录 1 d内的工作、生活、情绪变化及症状。将 2 4 h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动态心电图结果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160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患者生活日记,对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68.2%),上午(6~10时)时间段(28.7%)、与活动无关(74%)发生心肌缺血比例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监测心肌缺血重要无创检测方法之一,在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国内外均有报告。本文选择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25例冠心病患者,对检出的36例SMI进行分析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1987年2月~1988年2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5例,  相似文献   

17.
用高频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47例可疑心肌缺血患者与1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HF-ECG和DCG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而与ECG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3种心电图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而与病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HF-ECG检出率为DCG的93.3%,是检测心肌缺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与诊治,从而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机制与诊断结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资料性分析,通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从而体现其诊断的有效性及其价值。结果:通过临床检测发现,伴有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占诊断人次2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51%。45例中有38例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其总阵次为318阵次,平均每1例发生6.75阵次。通过统计发现,病患在6:00~12:00时,发生阵次次数最多,高达286阵次,占了总阵次的51%,其次是0:00~6:00时,发生阵次有154阵次,占了总阵次的31%,下午4:00~晚上10:00发生74阵次,占总阵次15.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A):898-899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及其出现的时间往往有规律性。采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9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60例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 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193次,SMI有43例,占72%。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略,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