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复发性胆管结石诱导出现梗阻性黄疸及无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肝胆结石术后复发的患者104例,其中87例诱发梗阻性黄疸,17例无梗阻性黄疸。其中63例为肝内胆管结石,41例为胆总管结石。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2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外叶切除+T型管引流术3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外叶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1例。总有效率91.35%,复发率(无效及死亡)为8.65%。术后死亡3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诱导的梗阻性黄疸症状均消退。复发性胆管结石病变复杂,应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严格遵循胆道手术的基本原则,以便彻底有效清除结石,祛除黄疸。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病人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胆总管结石可致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引起肝功能渐进性损害,对合并肝硬化的病人危害加重,需要手术干预。合并肝硬化的胆总管结石行开腹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远期结石易复发,临床治疗较困难。内镜下乳头切开(EST)治疗胆总管  相似文献   

3.
利胆消炎汤治疗梗阻性黄疸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胆消炎汤治疗梗阻性黄疸38例钱爱军金庆丰胆总管结石合并黄疸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问题,亦称作为“梗阻性黄疸”。可通过手术方法解决,但急诊手术往往带来并发症和危险性。我们应用利胆消炎汤加减进行治疗梗阻性黄疸,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有严重合并...  相似文献   

4.
霍枫  蒲淼水 《腹部外科》2010,23(5):270-272
肝外胆管结石往往合并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胰腺炎,危害极大。治疗上,以往多采取开腹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近年来内镜和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迈进了微创时代。越来越多的文献介绍各自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经验,表明这种治疗技术已日趋成熟,然而,  相似文献   

5.
胆道手术后近期黄疸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3例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的病人,分析认为,当黄疸发生在胆道手术之后时,应鉴别黄疸是非梗阻性还是梗阻性,非梗阻性黄疸,一般只需内科治疗,梗阻性黄疸,属医源性胆道损伤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由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方法 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的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源性胆道损伤7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道炙性狭窄4例,胆道恶性肿瘤2例,胆瘘、胆汁性腹膜炎1例.单纯内镜治疗8例;再手术9例;1例胆管狭窄患者因黄疸消退而出院观察.17例痊愈,1例术后继发肝肾功能衰竭而自动出院.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的梗阻性黄疸以损伤和结石因素多见,炎性狭窄和肿瘤因素少见.完善的术前检查和谨慎的术中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关键.黄疸发生后的积极对因处理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ERCP则是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胆囊残株结石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医院十年来共收治胆囊残株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11例。黄疸距首次手术的时间为半个月至21个月,平均7.6个月,出现黄疸前多数病例均有术前症状复发。本文着重讨论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分析了胆囊残株及其结石B超易漏诊的原因,认为PTC、ERCP能提高其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切除胆囊残株是取得远期疗效的关键,并强调了做好第一次胆囊切除术以及胆囊残株结石早期诊治在预防该病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Mirizzi综合征是由于长期胆囊结石压迫 ,造成胆总管或肝总管管壁受压或缺损 ,引起胆道梗阻 ,发生梗阻性黄疸。其发生率远低于胆总管结石 ,但治疗较困难 ,单纯十二指肠镜无法治疗。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近年来 ,我们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之技术成熟的基础上 ,尝试开展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Mirizzi综合征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由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共行三镜联合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 )胆总管探查术 136例 ,根据Csend…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 994~ 2 0 0 2年对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应用改良Oddi括约肌成形术 ,以解除狭窄扩大胆道引流口径 ,通畅引流。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8例 ,改良方法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8例 ,女 2 2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 4 9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1 2例 ,胆囊结石 5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再复发结石 9例 ,术前有梗阻性黄疸 1 1例。传统方法治疗组 2 8例。其中男 7例 ,女2 1例 ,年龄 35~ 6 9岁 ,平均 5 1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9例 ,胆囊结石 6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再复发结石 1 2例 ,术前有梗阻性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梗阻性黄疸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其中手术治疗20例,术式均为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旷置十二指肠,术后恢复均良好;非手术治疗5例,虽均于症状消退后出院,但随访均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致梗阻性黄疸,ERCP 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均应采用手术治疗,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十二指肠旷置术,是简单、合理、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1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16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有15种,胆总管结石47例,Mirizzi综合症4例,瘀胆性肝炎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肝脓肿2例,ACST 26例,胆囊癌6例,胰头癌28例,壶腹癌12例,肝门区胆管癌12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道蛔虫2例,胃窦癌2例,胰头部肿块性胰腺炎2例,胰腺囊腺癌1例。结论:充分认识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复杂性必要时借助于BUS、CT、MRI、PCT、ERCP协诊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微创观念指导下,对LC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等微创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间共行3160例LC手术,术后出现黄疸者5例,均先接受B超、E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与胆总管末端狭窄,3例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首次EST取石失败后予保守治疗5天后再行ERCP与碎石治疗成功,1例因结石较多较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结论:对LC术后黄疸,在B超等检查排除明显胆道损伤和胆漏后,胆总管结石应首先考虑。ERCP可进一步明确诊断,EST取石或碎石这一微创技术治疗胆道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引起的梗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重视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正炎 《腹部外科》1999,12(5):202-203
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是结石、炎症、肿瘤,其次是良性狭窄或寄生虫。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一般病程较慢,病理生理改变呈渐进方式。而结石、炎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常呈急性发作,有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致死亡。尽管梗阻性黄疸的基本病变是胆道梗阻,但其引起的血液、免疫系统及一些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巨大的。若对此认识不足,势必影响术者对手术时机、术式选择的判断,有时甚至成功地解除梗阻后仍未能挽救生命。急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多种多样,可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我院过去5年间收治的4例胆总管良性肿瘤病例。4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同时伴有右上腹胀痛、胆囊肿大以及胆管扩张;PTC检查显示胆总管明显扩张且伴有充盈缺损,术前常误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同时,我们对胆总管良性肿瘤的病理分型,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癌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 ~ 2009年10年间84例胆囊癌患者资料.结果 42例出现黄疸,其中肿瘤侵犯肝脏或发生肝内转移9例,肿瘤侵犯肝总管、胆总管11例,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部肿大淋巴结7例,胆总管结石4例,两种及两种以上上述情况的11例.结论 胆囊癌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多样...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过性黄疸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院1997~2002年1 25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8例(0.64%)出现术后梗阻性黄疸,均发生在复杂LC.术前肝功能ALT、AST、ALP、TBIL、DBIL均正常,HBsAg阴性,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总管无结石.术后12 h出现黄疸,B超示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未经治疗48~72 h消退.术后随访1~2年,无黄疸发生,B超检查未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LC术后一过性黄疸可能是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无须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异常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12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胆管炎组(257例)和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组(155例)。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与急性胆管炎的关系,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急性胆管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胆管炎组血清CA19-9、CA125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CA1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和0.639,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53.6 kU/L和17.5 kU/L, 敏感度分别为71.2%和54.9%,特异度分别为 78.1%和75.5%。两组病例肿瘤标记物CEA及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9-9升高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CA19-9亦可能是急性胆管炎的炎性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对无黄疸结石病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无梗阻性黄疸病史的胆道结石病人行术中胆道造影的情况。结果 101例病人,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准确率93.6%,结论 对无梗阻性黄疸的胆道结石病人,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减少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对于术中胆道造影的指征,应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分别采用LC+LCBDE(LC+LCBDE组,n-48)及ERCP/EST+LC(ERCP/EST+LC组,n=76)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及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②2组均无同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C+LCBDE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ERCP/EST+LC组P〈0.05),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也少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ERCP/EST+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LC+LCBDE成本效益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尤其是当胆总管直径大于1.0cm或多发结石,LC+LCBDE是最佳选择。总之,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价值。方法:75例病因不确切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ERCP检查,并与MRCP对比分析ERCP诊治结果。结果: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符合率84.0%(63/75),明显高于MRCP诊断符合率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MRCP对胆系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1%(35/38)、78.9%(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系结石以外的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ERCP诊断符合率为80.0%(28/35),明显高于MRCP28.6%(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下取石成功。结论:在明确梗阻性黄疸病因方面的作用,目前MRCP尚不能取代ERCP。ERCP对于部分梗阻性黄疸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