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胃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很多,1983年9月至1986年9月,我们设计用吻合器行P型食管空肠吻合术共18例,近期效果良好。 手术方法(附图) 先由空肠远断端残口A置入机身前进15cm,与食管残端行端侧吻合。次在距该吻合口35cm的空肠远侧段上切3cm大小的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和缝合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行胃癌全胃切除术32例,均用Roux-en-Y方式重建消化道,使用国产吻合器和缝合器进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全组吻合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结论 使用国产管状吻合器和缝合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多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4.
吴浩瀚  欧松柏  许丽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55-856
目的介绍管状吻合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全胃切除术中用Roux-Y方式进行重建消化道,其中食管空肠吻合由管状吻合器完成。结果本组110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均获一次性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6~24个月随诊胃镜或钡餐,109例吻合口愈合良好,仅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并通过气囊扩张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吻合器在食管空肠吻合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有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392例食管癌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5%),均经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7例(1.7%),经食管扩张或支架好转。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86年2~10月,联合应用上海GF-1型消化道吻合器和消化道缝合器,对57例食管贲门癌作食管胃和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贲门癌47例,其中作食管与残胃胸内弓下吻合者41例,非进胸食管与残胃后纵隔吻合3例,食管与空肠端侧Roux-Y吻合3例。食管下段癌10例,其中食管与胃在弓上吻合者8例,弓下吻合2例。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发生吻合狭窄1例,经食管扩张好转。手工吻合操作二次失败后改用吻合器吻合成功1例。本组全部联合使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GF-1型28号口径管型吻合器和消化道缝合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不论何种术式,都会有手术操作困难,耗时太长以及吻合口瘘等问题。因此,国内外都曾创制出食管胃(空肠或结肠)吻合器,用机械缝合代替手工操作,以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自1979年6月~1982年6月,用食管胃吻合器作食管贲门癌切除,行食管胃吻合术74例,其中用北京四型吻合器39例,上海414型吻合器35例,均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8.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宋超  梁吉振  汪强 《吉林医学》2012,33(28):6131-6132
目的:总结管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36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B型一次性管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1.36%);吻合口出血3例(0.81%);胃食管返流3例(0.81%)。结论: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管型吻合器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且可靠、安全、省时,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2 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应用国产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食管空肠胸内、食管胃颈部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吻合口狭窄 2例 ,返流性食管炎 13例 ,术后死亡 2例。结论 :吻合器操作简单 ,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使用国产GF-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连续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0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的经验。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食管癌191例,贲门癌109例。切除癌肿后,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用吻合器完成,并用胃壁组织包埋吻合口一周。术后,12例患者发生胸内出血、呼吸机能不全、脓胸、胃排空障碍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除2例吻合口狭窄可能与吻合器本身有关外,其余并发症与吻合器无因果关系。经验表明,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朐内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省时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吻合,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手段之一。近7年间,本科用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745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与1979年以前的手工吻合组比较,吻合口瘘发生率下降4.6%。  相似文献   

11.
褚进海 《安徽医学》1998,19(3):11-12
1988年1月~1996年8月,运用沪产GF-I型管状吻合器及XF-60/90残端缝合器对食管癌、胃底贲门癌行食管胃胸内消化道重建259例。吻合顺利243例,占93.8%,吻合术中出现异常情况16例,占6.2%,包括:吻合器型号选用不当、吻合口或胃残端出血、吻合后抵钉座退出困难、吻合口即时漏、吻合口狭窄梗阻、机械失灵等。并对吻合器使用的禁忌证,以及吻合术中异常情况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比较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1207例患者;所有的研究均是前瞻性研究,均未采用盲法,Jadad评分4分的8篇,3分的3篇。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11个研究报道了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1.07,95%可信区间0.67~1.73,P=0.77)。10个研究报道了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率,环形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狭窄率高于手工吻合组(优势比2.20,95%可信区间1.54~3.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研究报道了侧侧吻合方法,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环形吻合器吻合及手工吻合。7个研究报道了术后住院死亡率(优势比1.29,95%可信区间0.59~2.85,P=0.527),不同吻合方式间术后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不同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端侧吻合和器械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但环形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较手工吻合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1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食管-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15例(13.04%)。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40例(34.79%)。行P型空肠袢代胃术、空肠-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式45例(39.13%)。行间置P型空肠袢代胃术15例(13.04%)。P型空肠袢代胃术和间置P型空肠袢代胃术式出现返流性食管炎及恶心、呕吐、腹胀者明显少于十二指肠-食管端端吻合术式及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式有1例术后出现肠漏。采用P型空肠袢代胃术、空肠-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式联合脾切除有1例术后出现脾窝感染。结论P型空肠袢代胃术手术操作简便,符合生理要求,术后并发症少,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县级医院及笔者在北京301医院进修期间使用国产GF-1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连续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的体会。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食管癌38例,贲门癌22例。切除癌肿后,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用吻合器完成,并用胃壁组织包埋吻合口1周。术后4例胸内出血、呼吸机能不全、胃排空障碍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除1例吻合口狭窄可能与吻合器本身有关外,其余并发症与吻合器无因果关系。临床体会:用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省时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吻合,是预防吻合口瘘,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盛新  马耀磊  魏丛明  沈毅 《吉林医学》2011,32(16):3272-3273
目的:探讨食管癌用国产吻合器在食管胃经主动脉弓前胸顶单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胸顶以上食管游离至第一肋水平以上2~3 cm置入吻合器抵钉座至胸顶以上食管,荷包缝合线下3~5 mm处切断食管;胃经主动脉弓前上提,食管残端与胃底后壁最高点吻合,吻合口自动回缩胸顶以上,将胃底向胸顶悬吊缝合约4~5针。结果:36例吻合均一次完成。使用24号吻合器21例,使用26号吻合器15例,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X线检查吻合口多位于胸骨切迹上1~2 cm。结论:食管癌用国产吻合器行食管胃高位胸顶单层吻合术在食管切除长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残端阳性率,利于术后放疗等多方面均符合肿瘤外科治疗原则,该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采取不同方法重建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采取食管胃壁内吻合,103例采取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吻合。然后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胃壁内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1%;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缝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85%,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83%,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4.56%。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吻合较传统食管胃全层吻合术可靠,并发症少,更大程度的恢复了贲门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术的402例食管癌患者,分析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吻合口狭窄的关系。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54例,狭窄率为13.40%(54/40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71%(31/402),吻合口瘘的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9.03%(9/31)。在排除吻合口瘘等导致的狭窄后,胃侧荷包缝合组与无荷包缝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侧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胃侧荷包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中使用的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2~1988年使用上海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选择性进行60例食管胃吻合术。其中食管癌20例,贲门癌40例,发生失误4例,现报告如下。 例1 贲门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胃管夹于吻合口致切割不全。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吻合器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食管胃吻合时管状吻合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食管癌患者作食管癌根治术并用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经验.结果:术后吻合口瘘2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经扩张后好转.结论: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使用管状吻合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Roux-Y空肠间斜行端侧吻合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胃空肠吻合患者,10例胆肠吻合患者,7例胰肠吻合患者效仿施行改良式Roux-Y空肠间斜行端侧吻合术,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和结论:Roux-Y空肠间斜行端侧吻合较传统术式简单、并发症少、抗反流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