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不离乎肺而不止于肺。作者有感于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中脾胃对咳嗽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今从脾胃方面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部分冠心病病人从脾胃论治的可行性,探讨脾胃失调与冠心病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具体方法,认为调理脾胃是治疗冠心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咽喉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月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20(3):1-2
根据祖国医学历代文献对咽喉与脾胃关系的论述,提出从脾胃与咽喉病的关系。认为脾胃蕴热,脾失健运,痰浊困阻,胃气上逆,胃阴不足,脾胃虚弱等可引起各种咽喉疾患。对引发咽喉疾病的病机,症状作了归纳,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和方药。文中强调对咽喉疾病的治疗应从整体出发,重视辩证施治不可拘泥于“火”、“热”之说。 相似文献
6.
刘春燕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7):20-21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眩晕临床多从平肝熄风,调补肝肾而治,然眩晕不尽是风病,不全属于肝阳.眩晕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致病之本为脾胃的受损,古代文献亦多有佐证,眩晕的治疗可以从脾胃着手. 相似文献
8.
刘春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7)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肺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史锁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6):323-325
本文论述与肺与脾胃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肺系疾病从脾胃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讨论了肺病从脾胃论治之常用7法:即健脾化痰法,芳香醒脾法,健脾利水法,通腑降气法,健脾补肺法,养胃益肺法,补益脾肾法等,对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论"创始人,被后世称作"补土派"。李东垣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精气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布散。故脾胃升降失常,则会出现诸多病证,其中就包括阴火的证候症状。火为热之极~[1],其性上炎,阴火者常见有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脉虚大等症。李东垣认为气宜发于上而周流全身,火当潜于下以温煦蒸化。中气下陷则湿气下流,郁遏下焦,激阴火而上冲,得乘土位,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经曰:有胃 相似文献
11.
12.
王世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2):10-11
“百病皆由痰作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痰湿密切相关,著名中医专家何立人教授从痰湿角度出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何老认为,治疗心系疾病从痰湿角度论治或辨证过程中考虑痰湿因素,往往会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嘉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405-406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出现症状或致 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 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在欧 美国家常见,占人口数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我国冠心 病发病率亦成增长趋势[1].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汉·张仲景正式提出,把病 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极盛.宋代<太平圣惠方>又将心痛、胸痹并列"夫思虑烦多则损心, 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愊愊如满,蕴 蕴而痛,是谓之心痛."指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风 邪冷热之气所客,正气不足,邪气偏胜所致.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从《黄帝内经》入手,发掘古代中医理论中有关现代脊柱相关疾病的论述,发现脾胃与脊柱相关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脊柱相关疾病的系统症状是否可以从脾胃论治,为脊柱相关疾病的论治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王清海教授论治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王清海教授根据心系疾病的发病特点,结合历代医家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提出温阳通脉法是治疗心系疾病的基本大法.提出以"脉痹"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本虚标实,痰瘀互结,脉道痹阻"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关键,以温补阳气、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并研制出血脉疏... 相似文献
19.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认为忧思恼怒为常见的情志变化,气机紊乱是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肝、脾是情志变化影响最大的脏器,在情志病变中,脾为之枢。情志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的病变也可引发情志的异常,故治疗情志病可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治疗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