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方法: 取高糖型DMEM培养的对数生长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并稀释,接种于35mm直径培养皿.设置A组:对照组(不加粒子),B组:低剂量实验组(加入0.2mCi 125I粒子1枚),C组:中剂量实验组(加入0.4mCi 125I粒子1枚),D组:高剂量实验组(加入0.8mCi 125I粒子1枚),37℃、5% CO2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于培养后第1-7日进行各组克隆计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 1周后A、B、C、D各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72.73%、57.84%、34.41%、22.35%,实验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73, P<0.01;χ2=24.02, P<0.01);D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16, 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改变,探讨N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NaB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NaB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处理后的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2 mmol/L组G0/G1,期达(62.2±2.2)%,4mmol/L组G0/G1,期达(78.1±3.8)%,空白组G0/C0期达(53.1±2.4)%,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a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p27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125I粒子联合5-FU对H22肝癌细胞生长及病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与5-FU对H22肝癌细胞生长及病理变化。方法40只昆明小鼠皮下移植H22肝癌细胞建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125I粒子联合5-Fu组;B组为125I粒子组;C组为5-Fu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28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观察28d后,各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1.38±0.11)cm3、B组(2.11±0.19)cm3、C组(2.79±0.23)cm3、D组(4.34±0.29)cm3,各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个治疗组间荷瘤小鼠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68.21%、51.38%和35.71%。镜下观察B、C两组分别可见散落的坏死癌细胞,周围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A组以癌细胞坏死为特征;电镜下B、C两组的肝癌细胞核膜完整,核仁浓缩或碎裂,染色质密集,有多个细胞质突起,出现染色质溶解消失,凋亡小体形成,其间有较多凋亡的癌细胞,并有多个凋亡细胞聚集;而125I联合5-Fu组以坏死或不完全坏死的癌细胞为主,其间也有凋亡的癌细胞。结论肿瘤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可促进H22肝癌细胞凋亡,125I粒子联合5-Fu组织间化疗可进一步促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疗效确切,为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诜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将30例老年中心型肺癌(鳞状细胞癌)随机分为A、B组,A组(15例)为联合组,在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1周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单颗粒子活度为0.8mCi,根据TPS计划系统确定125I粒子总活度并布源,每例患者植入粒子在25~40粒。B组(15例)为对照组,单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两组患者所用化疗药物为CTX、ADM及DDP。结果示A组总有效率(CR+PR)为86.67%,B组为5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联合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老年中心型肺癌(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  相似文献   

5.
U0126对MCF-7细胞株化疗敏感性及XIAP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EK抑制剂U0126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凋亡诱导和化疗增敏作用及其与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F比色法观察U0126、紫杉醇(PTX)、阿霉素(ADM)对MCF-7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以Westernblot法检测用药前后XIA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单药相比,U0126与PTX、ADM联合可显著抑制MCF-7的增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联合用药组XIAP蛋白的表达比单药组明显降低。结论:MEK抑制剂U0126与PTX、ADM序贯性联合应用可以协同性增加对MCF-7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XI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织间植入 125I粒子与 5-FU对 H22 肝癌细胞生长及病理变化.方法 40 只昆明小鼠皮下移植 H22 肝癌细胞建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只.A组为125I粒子联合 5-FU组;B组为 125I粒子组;C组为 5-FU 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 28d 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观察 28d后,各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 A 组(1.38±0.11)cm3、B 组(2.11±0.19)cm3、C 组(2.79±0.23)cm3、D 组(4.34±0.29)cm3,各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 个治疗组间荷瘤小鼠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68.21%、51.38%和 35.71%.镜下观察 B、C两组分别可见散落的坏死癌细胞,周围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A组以癌细胞坏死为特征;电镜下 B、C两组的肝癌细胞核膜完整,核仁浓缩或碎裂,染色质密集,有多个细胞质突起,出现染色质溶解消失,凋亡小体形成,其间有较多凋亡的癌细胞,并有多个凋亡细胞聚集;而 125I 联合 5-FU 组以坏死或不完全坏死的癌细胞为主,其间也有凋亡的癌细胞.结论 肿瘤组织间植入 125I粒子可促进 H22 肝癌细胞凋亡,125I粒子联合 5-FU组织间化疗可进一步促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疗效确切,为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抑瘤作用、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EN单独及联合阿霉素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抑制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EN对阿霉素在MCF-7/ADM细胞的蓄积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GEN单独及联合阿霉素对体外培养MCF-7/ADM细胞均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GEN单独作用48 h后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当GEN浓度达到60 μg/ml时,其抑制作用急剧上升(P<0.01)。联合阿霉素后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明显上升(P<0.01),并随GEN浓度的加大其抑制作用增强,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也随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均有G2/M期阻滞作用,细胞凋亡百分比以联合组最高(P<0.01),G1期前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GEN单独及联合阿霉素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具有抑瘤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阿霉素在MCF-7/ADM细胞内的蓄积、对细胞周期具有G2/M期阻滞作用,显著诱导MCF-7/ADM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逆转多药耐药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与维甲酸(ATRA)联合对人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株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或联合应用ATRA和TAM作用于MCF-7人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及敏感组(MCF-7/S).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用药前后Bcl-2、Bax、Fas和FasL蛋白的变化.结果:TAM能抑制ER阳性MCF-7/S的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TAM不能抑制MCF-7/T的生长; ATRA预处理细胞24 h后,TAM抗乳腺癌细胞MCF-7/S的作用增强,且恢复了MCF-7/T对TAM的敏感性.ATRA与TAM联用后,MCF-7/T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细胞Bax、Fas和FasL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体外条件下,TAM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ER阳性MCF-7/S作用;视黄酸能加强TAM对激素敏感细胞MCF-7/S的抗乳腺癌作用,恢复耐受细胞MCF-7/T对TAM的敏感性.同时恢复TAM对MCF-7/T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粒子125I对H22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诱导H22肝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及影响.方法分别把125I、DDP和两者联合植入荷 H22肝癌小鼠瘤体内28 d,观察肿瘤生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的H22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25I、DDP植入肿瘤组织后,瘤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两者合用后致肿瘤生长变慢且出现变性坏死.细胞凋亡率125I组为(16.12±1.46)%;DDP组为(10.30±1.96)%;联合组为(6.61±0.56)%,且有较多的死亡细胞.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合用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导致肿瘤变性、死亡,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从儿茶素、槲皮素、大豆苷元、芝麻素、阿魏酸和白藜芦醇等六种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筛选出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MTT法初筛对MCF-7/ADM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再通过均匀设计筛出无毒性剂量时联合多柔比星(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最后经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筛出后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联合阿霉素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槲皮素、白藜芦醇、阿魏酸能抑制MCF-7/ADM细胞增殖;经均匀设计后认为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其余两者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证明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正常肝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基本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探讨miR-490-3p在阿霉素(ADM)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MCF-7/ADM细胞增殖、凋亡和ADM耐药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其耐药型细胞系MCF-7/ADM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两种细胞中miR-490-3p的表达水平,将miR-490-3p的过表达载体pcDNA1(+)miR-490-3p瞬时转染至MCF-7/ADM细胞(过表达组)后采用qPCR检测转染效果,同时设pcDNA3.1(-)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转染pcDNA3.1(+)miR-490-3p对各组MCF-7/AD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测定ADM对MCF-7/ADM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逆转倍数以评价对ADM敏感性的变化;分别于瞬时转染48 h后用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ADM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ADM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P-gp活性。结果 MCF-7/ADM细胞中miR-490-3p的表达水平为0.24±0.07,显著低于野生型MCF-7细胞的1.02±0.03(P<0.05);过表达组瞬时转染24~96 h的miR-490-3p水平持续升高,均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过表达组的增殖抑制率随转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转染24、48、72和96 h的增殖抑制率依次为(17.52±1.87)%、(31.67±2.79)%、(45.09±1.88)%和(61.82±2.52)%,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5);ADM对过表达组的IC50值为(11.27±2.34)μg/ml,低于空白对照组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5),且过表达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35倍和3.39倍;与其余两组相比,过表达组的MCF-7/ADM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和细胞内药物浓度均升高,P-gp、BCRP和MRP1表达及P-gp活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miR-490-3p可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可能通过降低耐药蛋白表达及抑制P-gp活性有关,且升高其水平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对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戊酸钠处理Raji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制作生长抑制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p21、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变化.结果 丙戊酸钠能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以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Raji细胞后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3 mmol/L丙戊酸钠处理后Raji细胞cyclin D1表达明显下调而p21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DADS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B1与c-Myc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15、30、45、60 mg/L DADS处理U251细胞48小时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0%、38.8%、49.2%、5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5、30、45、60 mg/L DADS作用U251细胞48小时后,G2/M期细胞分别为(14.1±1.2)%、(25.0±0.6)%、(41.2±1.4)%、(53.5±3.3)%,较对照组(9.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45 mg/L DADS处理U251细胞48小时后,cyclin B1与c-Myc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从0.52±0.09、0.56±0.08显著下降至0.23 ±0.02、0.39+0.04 (P <0.05).qRT-PCR结果显示,cyclin B1与c-Myc mRNA表达分别下调42.0%与63.0%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clin B1、c-Myc蛋白与β-actin的平均灰度值比分别为1.12±0.14与1.20 ±0.15,明显低于对照组1.74 ±0.15与2.23 ±0.19(P <0.05).结论 DADS可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阻滞G2/M期,机制与下调cyclin B1、c-Myc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 以亲本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IF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F作用前后瘤细胞P-gp的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1)10 μmol/L MIF作用72小时后,MCF-7/ADR细胞P-gp表达率[(23.21±1.80)%]明显高于MCF-7细胞[(19.37±2.37)%,P<0.05].(2)5 μmol/L ADR处理后,MCF-7/ADR细胞内ADR蓄积量为(47.13±4.11)%,低于MCF-7细胞[(60.24±2.61)%,P<0.05].(3) 10 μmol/L MIF联合5 μmol/L ADR处理细胞,MCF-7/ADR和MCF-7细胞内ADR的蓄积量分别为(82.72±2.42)%及(88.63±2.75)% (P >0.05);但均较单用ADR时升高(均P<0.01).(4) MIF作用前,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77.21±3.10)%]高于MCF-7细胞G0/G1期比例[(59.05±2.16)%,P<0.05];MCF-7/ADR细胞S期比例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经10 μmol/L MIF作用后,MCF-7细胞G0/G1期比例(75.28±2.53)%较MIF作用前明显升高(P<0.05);S期比例则较MIF作用前显著降低(P<0.05);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和S期比例分别为(80.13±2.72)%及(13.52±1.03)%,与MIF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瘤细胞的G2/M期比例与MIF作用无关(P>0.05).结论 (1)MIF可以逆转MCF-7/ADR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P-gp含量、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有关.(2) 10 μmol/L浓度的MIF对MCF-7/ADR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耐药过程中p38MAPK活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检测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检测SB203580处理MCF-7/ADM和MCF-7两株细胞后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内MDR-1 mRNA水平。结果SB203580(10μmol/L)干预24h后MCF-7/ADM细胞的凋亡率为(26.73±4.90)%,与未干预组和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43.80,P〈0.001);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F=148927.10,P〈0.001),相对逆转率达68.45%;与对照组和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MDR1 mRNA(F=9139.24,P〈0.001)及p38MAPK(F=685.42,P〈0.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乳腺癌耐药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为p38MAPK保护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逃避凋亡,阻断该通路可增强乳腺癌耐药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M与阿霉素敏感细胞株MCF-7/S中乳腺癌干细胞(BCSCs)含量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差异,观察中药β-榄香烯(β-ELE)对BCSCs及BCRP和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法培养MCF-7/ADM和MCF-7/S细胞株,形态学观察不同细胞株无血清细胞球培养的成球率,RT PCR检测两种细胞株中BCRP和P-gp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CRP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及CD44+CD24-/low细胞比例。应用15μg/ml β-ELE作用MCF-7/ADM细胞株48h后,检测细胞成球率及BCRP、P-gp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MCF-7/S细胞比较,MCF-7/ADM细胞的成球率及BCRP、P-gp mRNA水平较高。MCF-7/ADM细胞中BCRP和P-g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9.55)%和(32.33±5.12)%,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64.79±11.78)%,均高于MCF-7/S细胞的(3.97±1.51)%、(14.26±2.51)%和(18.79±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LE能明显抑制MCF-7/ADM细胞的成球率及BCRP、P-gp基因与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MCF-7/ADM是BCSCs相对富集的一种耐药细胞株且高表达BCRP和P gp,β-ELE能够抑制MCF-7/ADM细胞中BCSCs比例及其成球率,并降低耐药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何静  杨洋 《齐鲁肿瘤杂志》2013,(24):1888-189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R中miR-34a的表达差异及miR-34a对于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中miR-34a的表达差异。采用转染技术,以脂质体为载体,在MCF_7/ADR细胞株中过表达miR-34a后,检测其对于多柔比星耐药活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技术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MCF-7细胞株和耐药株MCF-7/ADR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3和0.76±0.04,在耐药细胞株中呈现下调表达,P=0.007。MTT结果显示,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R细胞多柔比星半数抑制浓度Ic5。分剐为(0,22±0.02)和(18.7±0.09)ftmol/L。对耐药株MCF-7/ADR过表达miR34a后,MCF-7/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ICso降低为(10.7士0.11)mol/L,明显增强此细胞株对于多柔比星的耐药敏感性。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转染阴性对照RNA相比,于耐药株MCF7/ADR细胞中转染miR--34a后耐药相关靶基因Bcl-2和CCNDl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0.46±0.02(P=0.002)和0.33±0.02(P=0.008)。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后,可明显下调靶基因Bcl-2和CCNDl的表达。结论:上调表达miR34a可以增加耐药细胞株MCF-7/ADR对于多柔比星的耐药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组)、0.5、1.0、2.0 mg/ml 致康胶囊培养液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于培养后24、48和72 h计数MCF-7细胞数。采用MTT法检测致康胶囊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PI 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致康胶囊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致康胶囊能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加。0.5、1.0、2.0 mg/ml的致康胶囊作用MCF-7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分别为19.33%±10.38%、14.12%±5.37%和26.84%±2.13%;而对照组G0/G1期比例为51.83%±1.90%。0.5、1.0、2.0 mg/ml致康胶囊处理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9%±0.74%、3.84%±0.78%和 5.35%±0.83%。结论:致康胶囊能抑制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且抑制作用表现为时效和量效关系;并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0(POLQ)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该细胞系体外增殖和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将POLQ—siRNA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MCF-7细胞被分为POLQ—siRNA组、Control—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POLQ表达率的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判断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改变。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POLQ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怛)〉250000,同时在M,约170000和100000处容易检测到明显的条带。POLQ—siRNA组细胞POLQmRNA平均表达量是空白对照组的(0.12_+0.01)倍(P=0.oo),POLQ蛋白表达率为(32.0±0.7)%。POLQ—siRNh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POLQ—siRNA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转染后48h,POLQ—siRNA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Q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阻断该基因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同时提高乳腺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