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瘦素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生长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 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瘦素作用24、48、72 h能够促进MCF-7细胞增殖,浓度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919,P=0.523),浓度及时间各自的主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99,P=0.000; F=647.881,P=0.000)。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00 ng/ml及400 ng/ml瘦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0),不同时间段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100、400 ng/ml瘦素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14.42 %(F=10.464,P=0.044),S期比例分别上升7.57 %、22.19 %(F=47.361,P=0.005),G2/M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P=0.311)。未发现瘦素对MCF-7细胞早期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瘦素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并改变生长周期,但不会抑制凋亡,提示瘦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从儿茶素、槲皮素、大豆苷元、芝麻素、阿魏酸和白藜芦醇等六种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筛选出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MTT法初筛对MCF-7/ADM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再通过均匀设计筛出无毒性剂量时联合多柔比星(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最后经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筛出后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联合阿霉素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槲皮素、白藜芦醇、阿魏酸能抑制MCF-7/ADM细胞增殖;经均匀设计后认为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其余两者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证明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正常肝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基本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MST1 ( 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标签蛋白FLAG的MST1质粒pCMV-FLAG-MST1;将构建好的pCMV-FLAG-MST1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转染MCF-7细胞,通过Western 印迹法分析MST1在MCF-7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在转染后12、24、36和48 h通过MTT法观察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 h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 uridine,BrdU),通过其掺入比率显示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 h加入顺铂,作用14 h后通过Annexin Ⅴ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 pCMV-FLAG-MST1质粒;MTT及BrdU检测显示,转染pCMV-FLAG-MST1质粒后 MCF 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nnexin Ⅴ检测结果提示,高表达MST1后,细胞的凋亡率相对增高.结论:在乳腺癌细胞MCF 7中高表达MST1,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P方案[顺铂(DDP)+盖诺(NVB)]联合不同间隔时间放射治疗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定性定量研究NP方案联合不同间隔时间放疗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NP方案作用后不同时间周期阻滞情况。结果:MCF-7细胞单独NP方案化疗组或放化联合作用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随时间增加呈不可逆转增加,放化疗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P〈0.05。NP化疗后不同间隔时间G2/M期阻滞比例不同。结论:化放不同间隔组凋亡指数随间隔时间延长而增加,间隔72h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 以亲本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IF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F作用前后瘤细胞P-gp的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1)10 μmol/L MIF作用72小时后,MCF-7/ADR细胞P-gp表达率[(23.21±1.80)%]明显高于MCF-7细胞[(19.37±2.37)%,P<0.05].(2)5 μmol/L ADR处理后,MCF-7/ADR细胞内ADR蓄积量为(47.13±4.11)%,低于MCF-7细胞[(60.24±2.61)%,P<0.05].(3) 10 μmol/L MIF联合5 μmol/L ADR处理细胞,MCF-7/ADR和MCF-7细胞内ADR的蓄积量分别为(82.72±2.42)%及(88.63±2.75)% (P >0.05);但均较单用ADR时升高(均P<0.01).(4) MIF作用前,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77.21±3.10)%]高于MCF-7细胞G0/G1期比例[(59.05±2.16)%,P<0.05];MCF-7/ADR细胞S期比例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经10 μmol/L MIF作用后,MCF-7细胞G0/G1期比例(75.28±2.53)%较MIF作用前明显升高(P<0.05);S期比例则较MIF作用前显著降低(P<0.05);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和S期比例分别为(80.13±2.72)%及(13.52±1.03)%,与MIF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瘤细胞的G2/M期比例与MIF作用无关(P>0.05).结论 (1)MIF可以逆转MCF-7/ADR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P-gp含量、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有关.(2) 10 μmol/L浓度的MIF对MCF-7/ADR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T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标签蛋白FLAG的MSTI质粒pCMV-FLAG-MST1;将构建好的pCMV-FLAG-MST1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的介导下转染MCF-7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MST1在MCF-7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在转染后12、24、36和48h通过MTF法观察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h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 uridine,BrdU),通过其掺入比率显示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h加入顺铂,作用14h后通过AnnexinV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MV—FLAG-MST1质粒;MTT及BrdU检测显示,转染pCMV—FLAG-MST1质粒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nnexinV检测结果提示,高表达MST1后,细胞的凋亡率相对增高。结论: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高表达MST1,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vin mRNA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的Livin硫代磷酸ASODN及其对照错义寡核苷酸(MSODN),脂质体转染至培养的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Livin ASODN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检测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流式细胞仪与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细胞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形态学改变。结果:Livin ASODN在终浓度为600nmol/L作用MCF-7细胞48h时,能明显地抑制其增殖(IC50=604.4),降低Livin mRNA的表达;电镜、流式细胞仪与A0/EB细胞染色法则表明MCF-7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明显的凋亡改变,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寡核苷酸未见抑制效应。结论:Livin ASODN能够特异性下调MCF-7细胞中Livin基因表达,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对BALB/c小鼠乳腺原位移植瘤生长及鼠源乳腺癌4T1和人源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下注射4T1细胞,建立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再分别进行微波热疗、表柔比星和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观察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微波热疗、表柔比星和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处理4T1和MDA-MB-231细胞后,分别应用MTS法和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组小鼠原位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均小于未治疗的对照组(P值均<0.05),同时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以减少乳腺癌的肺转移结节数(P<0.01)。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以抑制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值均<0.05)。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抑制4T1和MDA-MB-231细胞中mTOR的活化(P值均<0.05),同时上调4T1和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这一作用可能与下调mTOR通路和上调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复合高效干扰素(recombinant super-compound interferon,rSIFN-co)在体外对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表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rSIFN-co、表柔比星及rSIFN-co联合表柔比星处理MCF-7/ADR细胞,以MCF-7细胞作为对照,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SIFN-co对MCF-7/ADR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SIFN-co对MCF-7/ADR细胞中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各组药物作用24 h后,0.078 μg/ml rSIFN-co单独作用和0.02 μg/ml rsIFN-co联合15.00 μg/ml 表柔比星对MCF-7/ADR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即显著高于100.00 g/ml的表柔比星\[(29.7±1.4)%、(23.0±2.1)% vs (17.1±15)%,均P<0.01\],各组药物对MCF-7/ADR细胞的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rSIFN-co联合表柔比星作用72 h后表现出协同作用。表柔比星作用24 h后, MCF-7/ADR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而rSIFN-co单用或联合表柔比星作用24 h后,凋亡率即较单用表柔比星组显著增加\[(35.37±1.40)%、(61.37±1.76)% vs (9.80±1.66)%,均P<0.01\],其促凋亡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并且rSIFN-co与表柔比星具有协同作用。表柔比星组P-g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17±0.0252) vs (3.94±0.0088),P<0.01\], rSIFN-co组与联合组P-gp的表达均显著下调\[(2.59±0.0260)、(2.62±00100)vs (3.94±0.0088),均P<0.01);联合组与单用rSIFN-co相比无显著差异(P=0.948)。结论: rSIFN-co能够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同时可能通过下调P-gp蛋白的表达来增加其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联合乳腺癌化疗方案NP(NVB+DD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进行定性及定量观察,并对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可诱导MCF-7细胞阻滞在G2/M期.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凋亡指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放化组照射后24h,在4Gy、6Gy和8Gy不同照射剂量下,4Gy出现凋亡峰值,凋亡指数4Gy>6Gy>8Gy,表现为低剂量辐射联合化疗有较好的凋亡诱导效应.[结论]放疗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的凋亡诱导效应明显,并呈一定的时间一剂量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纳米银对人肺癌A549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纳米银对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纳米银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银对A549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Westem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纳米银对A549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纳米银药物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加,其半数抑制率为(74.23 ±4.17) mg/L.纳米银作用于A549细胞G2/M期,纳米银中、高浓度明显上调细胞周期调控p21、p53基因的表达;纳米银可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对caspase-3有活化作用.结论 体外细胞实验证实,纳米银通过抑制A549细胞G2/M期,使p21、p53基因表达紊乱,诱导凋亡因子表达,通过多靶点作用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筛选并鉴定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方法:应用乳腺癌培养基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通过无血清培养筛选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分化。应用单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志检测、HOECHST33342染色检测来确定培养出的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及其培养后肿瘤干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有约2.12%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MCF-7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仪表面标志检测,细胞球中约含83.13%表达CD24^-CD44^+的细胞,HOECHST33342染色提示细胞球中约含10.06%的侧亚群(sidepopulation)细胞。结论:MCF-7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该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亚群。表面标志以及HOECHST33342检测差异提示细胞球中仅约1/8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分析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5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经Mammotome穿刺活检确诊,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进行癌组织中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及凋亡指数(AI)分别为23.2%和34.1%,化疗2个周期后Ki-67阳性表达率及A1分别为7.8%和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6;化疗疗效临床CR5例,PR40例,SD6例,无疾病进展期病例,新辅助化疗疗效与Ki-67表达下降及肿瘤细胞凋亡增加显著相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胃癌细胞中PDCD4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GC-803人胃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不相关siRNA)、mir 21组(转染miRNA-21质粒)、mir 21 Inhibitor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PDCD4 siRNA组(转染PDCD4 siRNA)。分别于转染后36、48、72小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及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中PDCD4基因及蛋白水平,运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阴性对照组比较,mir 21组PDCD4表达量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均P<0.05);mir 21 Inhibitor组PDCD4表达量增多(P<0.0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1),细胞总凋亡比例增高(P<0.05);PDCD4 siRNA组PDCD4表达几乎完全被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均P<0.01),36小时时细胞总凋亡比例减少(P<0.05)。而阴性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PDCD4表达量、细胞增殖与凋亡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icroRNA-21能靶向调控PDCD4,抑制胃癌细胞MicroRNA-21的表达后可上调PDCD4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及HIF-1α和H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多西环素对H4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相差光学显微镜观察多西环素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合并CellFit软件对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采用Annexin Ⅴ-FITC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细胞健康分析软件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和HIF-2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多西环素(2.5、5、10、20、40、80 mg/L作用24或48小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446细胞增殖.经光学显微镜可明显观察到多西环素能导致H446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10、20、40 mg/L多西环素作用48小时能阻滞H446细胞周期S期,并且随着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20、40 mg/L多西环素作用48小时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20、40 mg/L多西环素作用48小时的细胞HIF-1 α、HIF-2α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HIF-1α 、HIF-2d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HIF-1 α和HIF-2α变化趋势均相同,随着多西环素浓度增加、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多西环素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可阻滞细胞于S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HIF-1α、和HIF-2d蛋白表达,且伴随有H446细胞凋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盖诺(NVB)联合顺铂(DDP)的放化同期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时机选择和作用机制。方法:NVB和DDP(NP方案)对乳腺癌MCF-7细胞联合化疗同期放射。比较照射加联合化疗组和单纯照射组、不同间隔时间联合化放疗的细胞存活率(SF)、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差异。结果:联合化疗加同期放射后SF较单独放疗更低。化疗处理后间隔4、12和36h照射的SF值最低,0h居中,而阃隔48和72h后,SF值明显上升,放化疗协同杀灭效应减弱,SF最低与最高值相差约15倍。联合化疗加照射组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单独放射和联舍化疗组。6、8Gy放射后36h时,放化疗联合组与单独放射组比较A1分别高达30.7%、38.35%和2.2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处理MCF-7细胞1h后在间隔4、12、36和72h处,G2/M周期细胞比例较高,0.48h处较低。结论:联合化放疗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较强的协同杀灭作用,化放联合治疗的时机选择在肿瘤细胞杀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协同杀灭作用与增加细胞凋亡率和化疗造成的细胞G2/M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UMA基因转染是否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对表柔比星致凋亡的敏感性。   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UMA-pCDNA3和空载体pCDNA3质粒瞬时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中, G418筛选阳性细胞。将系列浓度(0.01~100μmol/L)的表柔比星分别作用于MCF-7、MCF-7/PUMA和MCF-7/pCDNA3细胞72 h, 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计算IC50, FCM、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UMA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MCF-7、MCF-7/PUMA和MCF-7/pCDNA3细胞的表柔比星IC50分别为(13±1.4)、(1.8±0.2)和(10.7±1.3)μmol/L, MCF-7/PUMA细胞对表柔比星作用的敏感性增加了7.2倍。表柔比星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MCF-7细胞凋亡, 但对MCF-7/PUMA细胞所诱导的凋亡比MCF-7和MCF-7pCDNA3更明显。低浓度表柔比星(0.1μmol/L)轻微引起MCF-7/pCDNA3[(1.15±0.26)%]和MCF-7细胞凋亡[(0.9±0.24)%], 但能诱导MCF-7/PUMA细胞明显凋亡[(6.44±1.46)%]; 高浓度表柔比星(1μmol/L)诱导各组细胞凋亡, 但表柔比星MCF-7/PU MA细胞凋亡率[(35.47±9.36)%]明显高于MCF-7[(12.6±3.73)%]和MCF-7/pCDNA3细胞[(15.2±5.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M和TUNEL方法检测显示相同的结果。PUMA蛋白在MCF-7/PUMA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CF-7和MCF-7/pCD NA3细胞。   结论  PUMA基因稳定转染明显地增强了乳腺癌MCF-7细胞增强表柔比星致凋亡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