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临床医学》2009,29(10):94-95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排便刺激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结果干预组在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予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达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等方面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作为一种胃肠动力药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抚触组)24例,对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总有效率、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干预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早产儿各方面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日增长量、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并统计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日增长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促进胃潴留消失,缩短早产儿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提高早产儿体质量日增长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每日摄奶量、每日体重增长及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道发育及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姜赤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25-3926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疗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的早产儿(均为29~36周)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min,必要时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小儿捏脊,每天1次,疗程共2周。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每日增加奶量。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平均日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各出生体重组每日平均增加奶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小儿捏脊能起到扶脾健运、调畅气机的作用,能有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增加奶量,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进食后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结果:干预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结果]干预组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mg/(kg·d),缓慢静脉滴注。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抚触联合早期滴服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抚触;观察组联合早期滴服喂养。观察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恢复时间、达奶头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抚触联合早期滴服喂养应用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缩短胎粪排尽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分为两组各30例,综合护理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把这4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记录两组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干预组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5例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微量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2次/d,非喂养性吸吮,每3h1次。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达到经13全胃肠喂养时间、胃潴留小于前次喂养量1/3时间,与埘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配合新生儿抚触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8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 g/(kg.d),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3 d后。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的早产胎龄儿(均为29~35周)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min,必要时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四君子汤内服,配合小儿捏脊及手指点穴理疗,疗程共2周。分别观察2组病例喂养不耐受治疗前后奶量增加情况,观察患儿住院期间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平均日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平均每日增加奶量较对照组明显为多(P0.01);2组病例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2组间治疗前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患儿消化能力,易增加奶量,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提高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77-5477
目的:观察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分为治疗组30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喂奶前口服或鼻饲四磨汤口服液3ml/次,2次/d,同时给予四磨汤5ml/次,灌肠,2次/d,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58.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根据早产儿体重调整喂养方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体位、腹部按摩及抚触。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干预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体重较对照组增长快(P〈0.05)。结论护理干预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抚触组实施抚触干预,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抚触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抚触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