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手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顾晋 《肿瘤学杂志》2006,12(1):27-30
文章主要对低位直肠癌手术各种术式的演变及贡献进行了综述,包括Miles术、Dixon术、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Hartmann术、腹盆腔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放射免疫导向手术、局部切除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等,并指出低位直肠癌术式必将沿着最大限度根治肿瘤和最大限度保留生理功能相结合的路线,沿着与辅助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是许多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综合近年的有关文献认为恶性程度低的早期低位直肠癌经单纯局部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恶性程度高的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加盆腔放疗或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进展期低住直肠癌,经术前放疗,降低肿瘤分期后,行局部切除或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9rks术)也可获得Miles术类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量化切除、超低位吻合保肛术, 治疗低位直肠癌, 探讨本术式的可行性。  方法  对97例肿瘤距齿状线2~5cm的低位直肠癌, 实施保肛治疗, 腹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 会阴部手术将瘤体外翻于肛门外, 并依据病理分化程度, 直视下量化切除肿瘤, 同时切除直肠系膜“舌部”。术中下切缘送冰冻病理, 进一步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对结肠、直肠实施超低位吻合。按量化切除的肿瘤远端肠管切除长度, 将患者分为3组: 1、1.5、≥2cm组, 观察3组局部复发率, 分析吻合口复发与下切缘长度的关系; 计算术中术后下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符合率及直肠系膜“舌部”病理阳性率。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不同分为3组: 齿状线组, 0~1 cm组, 1~2 cm组, 对3组肛门节制大便、大便失禁等功能进行评价, 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率, 并发症发生率5.2%, 局部复发率6.2%,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2.6%。下切缘长度不同的3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9.7%、1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下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符合率为100%, 直肠系膜“舌部”病理阳性率为1.03%。术后9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分别为, 齿状线组: 87.0%, 0~1cm组: 97.1%, 1~2 cm组: 100%;术后9个月, 对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秩和检验: 各组间P值均 > 0.05, 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6个月无一例大便失禁, 患者满意度均达85%以上。  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 依据病理分化报告结果, 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并量化切除后, 在齿状线上2 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简便可行, 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低位直肠癌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9例,无手术死亡和肛门失禁;盆腔复发5例。结论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保留肛门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其局部复发率与低位前切除和经腹会阴切除相似。  相似文献   

5.
Hang JW  Zhou ZX  Bu YQ  Bai XF  Wang X  Zhao P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41-14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肛门切除91例,经骶骨切除9例,经阴道切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放疗5例,术后放疗34例。5年生存率为91.0%,Tis、T1、T2及T3或T4病变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6%、77.1%和83.3%;局部复发率为15.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侵袭深度、直径>3 cm、有脉管瘤栓、溃疡型癌、放射治疗和局部复发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局部复发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病理为高中分化、直径≤3 cm、无脉管瘤栓的T1病变及原位癌,是局部切除术的合理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改良结肠械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低位直肠癌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9例,无手术死亡和肛门失禁;盆腔复发5例。结论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保留肛门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其局部复发率与低位前切除和经腹会阴切除相似。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前切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前切除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对于距肛门缘<8cm的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仍是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37例低位直肠癌,自1979年~1988年在法国蒙彼利埃地区抗癌中心经肛门局部切除的病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7~83岁.肿瘤部位:直肠下1/3(<5cm)20例,直肠中1/3(5cm~8cm)17例.肿瘤直径:0.5cm~4cm.分期(Astler):A22例,B15例,C为0(因标本中未取到淋巴结).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  相似文献   

9.
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有多种术式选择,传统的经腹根治性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明显较局部切除高,而经肛局部切除,术野显露不够满意,手术切除的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疗效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生的研究重点。在手术过程引入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概念之后,术前给予放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达到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等目的。术前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放化疗方案、手术时机等问题已趋于统一,但是如何选择敏感人群进行有效的术前放化疗仍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以中低位直肠为主,且低龄患者占比增多。由于原发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依旧是直肠癌治疗的基石,因此低位直肠癌根治性术后保留肛门成为当下低位直肠癌治疗的热点。文章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ong J  Tang YQ 《癌症》2005,24(1):79-81
背景与目的:目前,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以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类似的疗效。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1999年4月间我院局部切除早期低位直肠癌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为直肠腺癌,11例为腺瘤恶变;(2)23例中T0期17例,T1期6例;(3)有3例局部复发,其中2例再次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治愈,另外1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本组病例术后随访均超过5年,5年生存率为95.6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全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 保留植物神经(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ANP)已成为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术式,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肛门,但保留肛门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常常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学者从肛肠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改善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方法。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与新建直肠的容量、顺应性改变、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损伤内括约肌神经反射通路损伤、及排便感觉等病理生理机制有关。针对以上前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来改善前切除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包括术中保留植物神经、保留耻骨直肠肌及肛门直肠角重建以及增加新建直肠的容量。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直肠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Ⅱ、Ⅲ期(T3、T4和/或N1、N2)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A、B组,A组为行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共 98例,B组为直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共 93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92.1%,A组 3年LR、DM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9%∶32.2%(P=0.002)、13.5%∶37.8%(P=0.001);A组生存期优于B组,3年OS、DFS率分别为84.7%∶69.9%(P=0.022)、77.6%∶50.3%(P=0.004)。结论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LR、DM率,延长生存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了1954年至1984年来对25例腹膜返折平面以下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治疗,指出局部切除的病例选择至为重要,必须考虑癌肿的部位、大小、大体类型和浸润肠壁的深度以及恶性程度,并遵循下列原则。①局限于粘膜的A。期癌可作局部整块切除术。②对低恶性,隆凸型癌,癌体小于3cm,不与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距离肛缘(或齿线)小于6 cm的直肠癌[1,2]。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虽有人工肛门术式的改进,但就生活质量而言,仍不如保肛手术。现在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上已有了改进的方法,如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吻合器的应用等。但对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因肿瘤位置偏低和侵犯范围偏大而暂时不能够作保肛手术的患者,则需寻求新的术前治疗方法,为保肛手术做准备,以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愈机会而伴随最小的功能丧失和较高的生活质量。术前的放疗和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术前放化疗的方法1.1术前放疗的方法低位…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1954年至1984年来对25例腹膜返折平面以下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治疗,指出局部切除的病例选择至为重要,必须考虑癌肿的部位、大小、大体类型和浸润肠壁的深度以及恶性程度,并遵循下列原则。①局限于粘膜的A。期癌可作局部整块切除术。②对低恶性,隆凸型癌,癌体小于3cm,不与肌层固定的A_1期癌,可作扩大的局部全层切除缝合术。③对高恶性或溃疡型,与肌层已固定的A_2期癌,或癌范围超过肠周经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3年9月收治455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保肛组与联合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保肛组肿瘤切除后肛提肌上直肠残端的平均长度为(4.03±2.46)cm,联合组为(2.38±1.75)cm(P<0.01)。结论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保肛组生存率并不比联合组低,局部复发率并不比联合组高,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经腹部引流冲洗和会阴引流管引流)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8例。采用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应以预防为主,满意的术前准备,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要点并注重操作细节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恰当引流管放置以利于充分引流对吻合口漏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