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方玉屏补肾汤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指标效果。方法:将确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补肾汤口服,28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玉屏补肾汤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紫逸 《中医研究》2005,18(5):31-33
目的:中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01-04-2004-09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29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15例,对照组(单纯西医)14例.比较两组病人在心电图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治疗组不论是心电图的改善,还是临床症状的缓解,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可以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0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加冰片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50例,与以常规西药为主治疗的对照组40例比较,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显效率76.0%,有效率96.0%,对照组分别为55.0%和75.0%,2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及0.01),血脂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病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现象,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临床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入选的147例ACS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非冠心病单元组(对照组)。在遵循相关指南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诊疗的同时.治疗组依照辨证施治方案行中医规范诊疗,并进行中医特色情志干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心功能的变化及出院后半年内的生存质量改变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3.06%、59.38%,优于对照组的82-46%、84.21%、49.02%(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点(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2%和14.2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对改善ACS患者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心功能和生存质量较非单元治疗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入选的147例ACS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非冠心病单元组(对照组)。在遵循相关指南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诊疗的同时.治疗组依照辨证施治方案行中医规范诊疗,并进行中医特色情志干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心功能的变化及出院后半年内的生存质量改变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3.06%、59.38%,优于对照组的82-46%、84.21%、49.02%(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点(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2%和14.2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对改善ACS患者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心功能和生存质量较非单元治疗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方法所有入选本次研究且作为研究样本的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6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严格核对纳入以及排除标准,选取80例患者,将80例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接受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hs-CRP、Lp(α)、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7 d的hs-CRP、Lp(α)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LVEF、EPFV、CO高于对照组,TC、TG、LDC-C低于对照组; 2组患者治疗前s CD40L、MPO、ANC对比无明显差异(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s CD40L、MPO、ANC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降低hs-CRP、Lp(α)、TC、TG、LDC-C、s CD40L、MPO、ANC,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治疗安全性,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4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HDL及LDL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TG及LDL更低、HD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加冰片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 50例 ,与以常规西药为主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比较 ,对治疗前后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显效率76 .0 % ,有效率 96 .0 % ,对照组分别为 55.0 %和 75.0 % ,2组相比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及 0 .0 1) ,血脂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疗效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及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和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的区别。结果试验组基本痊愈18例,占52.94%;显效10例,占29.41%;有效4例,占11.76%,总有效率94.12%。而对照组34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3例(38.24%);显效3例(8.82%);有效11例(32.53%),总有效率79.41%。两组患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苏欣康中药复方,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以外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苏欣康结合常规手段治疗ACS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判断疗效指标,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两组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燕  谢玲玲 《新中医》2016,48(3):20-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弥可保、康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生化指标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加味 ,配合西药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70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4 8例。治疗组中 ,男 5 5例 ,女 15例 ;5 0岁以下者 11例 ,5 1岁~ 6 0岁者 31例 ,6 1岁~ 70岁者 18例 ,70岁以上者 10例 ;出现意识障碍者 10例。对照组中 ,男 38例 ,女 10例 ;5 0岁以下者 9例 ,5 1岁~ 6 0岁者 2 1例 ,6 0岁~ 70岁者 16例 ,70岁以上者 2例 ;出现意识障碍者 2例 ,语言不清者 15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C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等,祖国医学称为胸痹和真心痛,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近年来ACS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进展,使得其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是世界范围医学难题。近年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4例,效果显著,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HF)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7例NSTEACS病人,随机分为LMWH组(54例),UHF组(53例),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LMWH组和UHF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MWH治疗NSTEACS较UHF治疗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尼埃综合征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内耳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属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笔者自2006~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5例,并与单纯西药组55例相对照,疗效较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随访观察黄冈地区第二医院(436315)黄赐雄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儿童,中西医结合疗法,激素,抗凝剂,补阳还五汤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我院于1988年~1993年间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