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砷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其中包括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砷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砷及其化合物有一定的有益的生物学效应 ,如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等。针对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砷中毒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导致皮肤或器官癌变。近年来有关砷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砷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中化学物质稳定性,从而引起人的思维、学习和行为变化〔1-3〕。本研究通过建立亚急性砷中毒动物模型,观察大鼠  相似文献   

3.
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艳 《卫生研究》2006,35(6):814-818
人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砷化合物可以导致人类皮肤、肺、膀胱、肝和肾脏的癌症。近来报道指出,砷在小鼠和大鼠的相应器官也可诱发促癌或完全致癌作用,给予p53+/-和K6/ODC转基因小鼠无机砷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DMA)或亚砷酸盐,对转基因小鼠的皮肤或膀胱有一定程度的致癌、联合致癌或促癌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无机砷化合物致癌的动物模型,致使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一直滞后,所以大量研究人员致力于野生型和转基因动物的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砷摄取与组织器官巯基含量关系。方法 :用慢性动物实验 ,检测饲以含砷 80mg/kg饲料小白鼠器官组织活性巯基含量 ,分析砷摄入与巯基含量关系。结果 :第一 ,实验组血清巯基含量为 2 9.48± 4.60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2 .41± 2 .79mg/L( P<0 .0 1 )。实验组毛砷为对照组的 6倍。血清巯基含量随着体毛砷含量上升而上升 ( P<0 .0 5 )。第二 ,实验组肌肉砷含量为对照组的 5 .4倍 ,但实验组的巯基含量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肌肉中砷含量与巯基含量呈反比关系 ( P<0 .0 5 )。第三 ,实验组所观察的器官 (肝、心、肾、肺、脾和脑 )的巯基水平都低于相应对照组 ,在肺、心和脑呈现明显负相关 ( P<0 .0 5 )。结论 :砷摄入虽然使血清巯基水平上升 ,但抑制器官和组织的巯基含量 ,组织器官巯基含量下降可能为砷对组织巯基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健康相关食品中砷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及植物体中,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三价砷毒性大于五价砷,砷在体内有强蓄积性,主要蓄积在肝、肾、肺、毛发等组织内.长期经口少量摄入可导致慢性砷中毒,食品中都有对砷的限量标准,现就辽宁省近年报批的和市场监测的保健品及特殊营养食品(统称为健康相关食品)中砷含量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赖碧清  黄理芳 《肉品卫生》2002,(9):17-17,40
砷的化合物用途很广泛,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刺激家畜的组织生长,特别对猪、禽的生长和健康效果明显,还能控制有害微生物,所以畜牧行业大量采用砷剂作饲料添加剂。砷被畜禽吸收后,主要蓄积于肝、肾、脾等脏器。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可储存于骨、皮肤、毛和蹄。人  相似文献   

7.
砷是一类广泛存在并且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1〕。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混存于金属矿石中,在工业、农业、医药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砷的化合物均有毒性,对作业工人有很大的危害。1职业接触自然界的化合物砷矿主要有砷硫铁矿(FeAsS)、雄黄矿(A...  相似文献   

8.
As2O3诱发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畸形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全胚胎培养并结合病理检查探讨了不同浓度砷对离体胚胎组织器官的影响。镜下结果表明,砷对脑部、神经管、心脏、卵黄囊、肢芽、体节等组织器官的形态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反应关系。0.5μg/ml砷仅对脑部有轻度损害,可见内皮层和边缘层细胞脱落,说明脑是砷毒作用的一个敏感靶器官。砷≥1.0μg/ml时,脑和神经管的室管膜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变性坏死;同时可见卵黄囊三层膜结构紊乱、微血管数量减少;心脏、肢芽等器官亦出现一定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砷在自然界很少以游离状态存在,多存在于金属或硫的化合物中。砷的化合物较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部门。游离砷毒性微弱,甚至认为无毒,而砷的化合物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特别是砷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尤为强烈。近年来,砷的致癌作用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砷化物在开采、冶炼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暴露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不同形态砷的分布情况及砷对6种其他元素在机体内平衡的影响,同时研究亚慢性砷暴露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C57BL/6N小鼠按体重匹配分为2组,分别给予0、10μg/ml亚砷酸钠溶液通过其饮用水摄入,持续暴露6个月。结果亚慢性砷暴露后,砷在各组织器官都有明显的蓄积,肾脏、肺和肝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563.9±222.5)、(458.6±191.0)和(279.8±81.2)ng/g,血液和脑组织中较低,分别为(82.2±26.7)ng/ml和(101.8±30.1)ng/g。染毒组小鼠的各个器官组织中砷主要以二甲基胂酸(DMA)形式存在。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部分器官中Cr、Cu、Zn、Se、Pb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染毒组的8-OHdG含量为(149.1±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27.9)ng/ml。结论小鼠经亚慢性砷暴露,导致砷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且主要以二甲基胂酸形式存在,同时砷也对Cr、Cu、Zn、Se、Pb在机体内的平衡产生影响,并对机体产生一定DNA损伤。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了应用液氮捕集-原子吸收分析法分别测定天然水中 ppb 级以下的砷化合物(三价砷、五价砷、甲胂酸、二甲次胂酸),并对砷类化合物的测定条件作了研究。使用硼氢化钠将砷化合物还原后,于液氮阱内冷却捕集。根据液氮阱内的气化情况,利用砷类化合物的沸点差异,分别测定无机砷、  相似文献   

12.
砷作为一种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由于砷污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慢性砷暴露与机体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包括多组织器官的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关于砷暴露对脂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报道较少,且研究结果间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无机砷的肾脏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肾脏是砷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器官,砷的肾脏毒性以及肾接触砷后的效应是肾脏内外因子同时和先后作用的结果,许多因素参与了肾脏从最初损害到功能衰竭或癌变的过程。本从砷致肾脏损伤的流行病学、肾脏对砷的排泄与蓄积、砷致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砷致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对无机砷的肾脏损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原子荧光法测定海产品中总砷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其化合物多有毒,特别是无机砷毒性更大。海产品中砷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是海洋环境中的“砷库”,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目前测定海产品中总砷的最常用方法是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由于不同种类样品砷的化学组成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致癌物质。砷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分布于肝、肾、肺以及皮肤中,并对其造成损伤。而非编码RNA与砷所致神经系统紊乱、细胞坏死、生殖毒性和癌变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环状R...  相似文献   

16.
黄凯  谢三星 《肉品卫生》1995,(11):18-20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卫生事业。虽然砷本身毒性不大,但其化合物的毒性倍增。故使用者稍有不慎,便可引起人、畜中毒。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胂和无机砷两种。一般认为,后者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砷(AS)为灰黑色固体,在自然界不单独存在,大多与硫结合混杂于铅、银、铜、锡、锑、铁等矿石中。砷和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小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纯砷不溶于水而无毒,但  相似文献   

18.
砷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同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性描述了不同砷形态化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砷形态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提取溶液和提取方式对不同基质样品中砷化合物及其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几种砷化合物微波消解前后氢化物发生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几种砷化合物经过微波消解前后氢化物发生行为。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分别测定微波消解前后砷化合物含量,并利用两种方法对部分海产品总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几种砷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101%之间,和标准值一致;砷甜菜碱和砷胆碱在微波消解前后均没有氢化物行为发生;一甲基砷、二甲基砷和无机砷在微波消解前后均有氢化物行为发生,其中无机砷完全氢化物发生,一甲基砷氢化物发生效率分别为91.4%和95.1%,二甲基砷分别为34.5%和25.7%。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部分砷化合物经过微波消解后没有氢化物发生行为,并且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海产品总砷结果可能较实际值偏低。  相似文献   

20.
砷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同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性描述了不同砷形态化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砷形态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提取溶液和提取方式对不同基质样品中砷化合物及其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