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组扫描技术及其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基因组扫描发现,IDDM除了在6p21(IDDM1)和11p15(IDDM2)处有连锁位点之外,18号染色体还含有另一个相关基因(D18S64),并且证明IDDM1(6p21)是IDDM的主要基因。同样的方法已经将NIDDM的易感基因定位于D2S125(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上的一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还将三个类型的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基因分别定位于20号染色体(M  相似文献   

2.
MODY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是2型糖尿病中的一种异质性单基因疾病,特点是常染色体性遗传。随着基因定位克隆和候选克降等技术的发展,多个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特定缺陷基因及其标记位点已被阐明。讨论了肝细胞核转移因子(HNF)-4α、葡萄糖激酶(GCK)、HNF-1α、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的基因缺陷和有关MODY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基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DDM1(HLA区6p21)和IDDM2(INS区11p15)为IDDM易感性基因,IDDM易患等位基因主要集中在IDDM1HLAⅡ类DQ,DR亚区,从随机基因组的搜寻,推测有10多个新的IDDM易感性基因,在IDDM发病中一定作用,多基因疾病中的建立候选基因与该病显著连锁的统计标准还有争论,根据易感性基因相互作用提示,IDDM致病机制是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4.
IDDM1(HLA区6p21)和IDDM2(INS区11p15)为IDDM易感性基因,IDDM易患等位基因主要集中在IDDM1HLAⅡ类DQ、DR亚区。从随机基因组的搜寻,推测有10多个新的IDDM易感性基因,在IDD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多基因疾病中建立候选基因与该病显著性连锁的统计标准还有争论。根据易感性基因相互作用提示:IDDM致病机制是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高度保守的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肝、肾和肠中高度表达,而在胰岛中则表达水平较低。一般推测,HNF4α突变与青少年发病的成年人糖尿病1型(MODY1)有直接联系。HNF4α含有可独立行使功能的DNA结合域(DBD)和配基结合域(LBD)。HNF4α基因突变型HNF4-Q268X完整保留了DBD,但在LBD的第268位氨基酸上形成了终止子,导致LBD不完整并且完全丧失LBD羧基端的AF2转录激活域。为了检验HNF4-Q268X的DNA结合和蛋白二聚体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17 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 和杂合性丢失(LOH) 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关系。方法 对35 例NSCLC肿瘤切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17 号染色体上4 个微卫星位点TP53(17p13-1)、THRA1(17q11-212)、D17S579(17q1221)、D17S855(17q21) 的MI和LOH。结果 35 例NSCLC中,17 号染色体MI和(或)LOH的发生率为63% (24/35),其中MI为40% (14/35) ,LOH 为31% (11/35)。同时表现有MI和LOH 为9% (3/35) 。早期NSCLC( Ⅰ期和Ⅱ期) 17 号染色体MI和( 或)LOH 发生率为79% (15/19),明显大于晚期( Ⅲ期)NSCLC(44% ,7/16,P<0-05) 。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MI和( 或)LOH 发生率(87% ) 亦明显大于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48% ),P< 0-05。MI和( 或)LOH 在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7 号染色体MI和LOH 在NSCLC的发生中可  相似文献   

7.
对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8例NIDDM合并高血压的和平共18例正常人在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胰岛素、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进行了测定。NIDDM并高血压组基值和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_(1α)和PGE_(2)浓度显著下降,尤以胰岛素释放高峰为明显。胰岛素与6-Keto-PGF_(1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NIDDM合并高血压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LADRDQ连锁基因单倍体与成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病(FPID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52例SPIDDM患者、30例FPIDDM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HLADRDQ连锁基因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DQB10201和DQA105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Pc<0.001)和FPIDDM(Pc<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②HLADQA10301DQB10301和DQA10301DQB10602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呈显著正相关(Pc<0.001);③HLADQA10301DQB10302,DQA10301DQB10303及DRB10301DQA103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FPIDDM呈显著正相关(前二者Pc<0.01,后者Pc<0.001)。结论SPIDDM和FPIDDM虽然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其HLA表型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HLA表型可能是决定患者起病方式及病情发展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Changesofp53andWaf1p21andcelproliferationinesophagealcarcinogenesisWANGLiDong1,YANGWanCai1,ZHOUQi1,XINGYing1,JIAYunYing2a...  相似文献   

10.
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缺陷所致的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某些基因的突变而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导致糖尿病。这类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包括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本文主要就MODY进行讨论。1 MODY的定义MODY既往归类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目前按ADA新的分类方法归类于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糖尿病。MODY定义为:早年发生的2型糖尿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家系中至少三代有糖尿病,而且至少…  相似文献   

11.
肺炎INK4a/ARF基因缺失与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K4a/ARF基因位于人第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是近期发现的新型换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分别为p16^INK4a和p14^ARF,它们在细胞增殖周期中起负调控作用。本综述了肺癌INK4a/ARF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提示该基因异常是肺癌的又一重要分子标志,肺癌INK4a/ARF基因功能的失活,与该基因位点的纯合或杂合缺失、点突变和5’-CpG岛异常甲基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求常见的Ⅱ型糖尿病与若干候选基因的关系。方法 选择葡萄糖激酶(GCK)、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NIDDM1(D2S140)基因的遗传标志在26个中国人Ⅱ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连锁分析,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两种遗传模式下进行。结果 (1)根据GCK基因遗传标志的连锁资料,在常染色体生遗传模式下单个家系的LOD值最大为0.600704,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下单个家系(2  相似文献   

13.
50只雌性Wistar大鼠,10只行假性去卵巢术,40只切除双侧卵巢。去卵巢大鼠再分为单纯去卵巢组、周期口服羟乙膦酸钠组、周期口服1,25(OH)2D3组、周期序贯口服羟乙膦酸钠和1,25(OH)2D3组。去卵巢第26周末处死后取脾脏制备巨噬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在细菌脂多糖刺激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单纯去卵巢组的IL1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周期口服羟乙膦酸钠组在停药6周后,IL1和IL6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周期序贯口服羟乙膦酸钠和1,25(OH)2D3组的IL1、IL6和TNFα分泌水平较单纯去卵巢组显著降低,近似于假性去卵巢组,亦低于单纯用羟乙膦酸钠或1,25(OH)2D3组。提示羟乙膦酸钠和1,25(OH)2D3联合序贯应用可使脾脏巨噬细胞IL-1、IL-6和TNFα分泌水平接近正常大鼠分泌水平,从而有可能抑制因雌激素减少所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过多和活性增强,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了10个NIDDM家系和30例常见型NIDDM患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GCK)第2_10号外显子,发现3个家系中6例家族性NIDDM病人(15.4%)和2例常见型NIDDM患者(6.6%)的GCK第5,6号外显子出现异常DNA片段条带,进一步顺序分析发现为第5号内含子12位碱基C→G突变,产生一新的多态性位点。顺序分析还证实中国人群GCK第3号外显子107位密码子为ATG(Met),与西方人的ACG(Thr)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的预测价值,对1986年638例非糖尿病人群(糖耐量正常341例,糖耐量低减297例)于1992年进行血糖复查。结果发现,随着初访时FBG水平增高,6年后NIDDM发病率逐步增加。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后,在糖耐量低减组FBG仍与NIDDM发病显著正相关(P=0.0001),FBG均值为5.19mmol/L亚组与均值4.61mmol/L亚组相比,NIDDM发病危险已有显著差异(RR2.1,95%可信区间1.19~3.74,P=0.01)。FBG均值为6.50mmol/L组,NIDDM发病危险更高(RR2.9,95%可信区间1.79~4.59,P=0.0001)。认为FBG水平为NID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多功能蛋白酶(LMP)2基因与1型糖尿病(1DM)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71例1DM患者及86名健康人参加,根据发病年龄将1DM患者分为3组(≤14岁组,15~30岁组,≥31岁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LMP2基因分型。结果LMP2R/R、LMP2R/H、LMP2H/H、LMP2R及LMP2H频率在1DM组分别为40.9%、53.5%、5.6%、67.6%、32.4%,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7.0%、32.6%、10.4%、73.3%、26.7%。LMP2R/H频率在1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LMP2R/R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MP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1DM各发病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MP2R/H可能为1DM的易感基因型,LMP2R/H阳性者患1DM的危险性增加;LMP2R/R可能是1DM的保护基因型,LMP2R/R阳性者患1DM的危险性降低;LMP2各个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1DM的发病年龄无  相似文献   

17.
对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8例NIDDM合并高血压的和18例正常人在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胰岛素、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E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进行了测定。提示NIDDM合并高血压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国人中HLA-DQB_157位基因编码与IDDM的关系[ChuangLM。DiabetesCare,1994,17:863]为了解在台湾生活的中国人IDDM的HLA-DOB1基因背景,作者对台北市47例IDDM患者(平均年龄18.4±7.6岁、?..  相似文献   

19.
P21andCEAexpressionandAgNORcountsinDMHinducedcoloncarcinomainratsZHANGZhiGang1,WUJingYing2,FUXiangDong2,GUDaKun1andFANGF...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