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47例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33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可得,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率要比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患者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呕吐物,而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呕血。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上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重度食道静脉曲张但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103例依照自愿原则进行预防性套扎治疗(63例)或不进行套扎治疗(40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分别观察疗效。结果:进行预防性套扎患者A级29例患者2年内无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B级24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c级10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死亡;未进行预防性套扎患者A级20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例,B级13例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例死亡5例,C级7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死亡。结论:预防性套扎最大限度地防止肝硬化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延缓首次出血出现的时间,是治疗肝硬化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31-131,13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居首位,占51.3%,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0.5%和12.8%.经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停止33例(84.6%),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者5例(12.8%),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而死亡1例(2.6%).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同时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干预和治疗,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中/重度腹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及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胃左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血小板水平、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尽早给予干预和治疗,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3例划入观察组,单纯肝硬化患者23例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化验血红蛋白、白蛋白、十二指肠溃疡例数和输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HGB水平78.2±1.8g/l,PLT水平113.5±5.4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8例,输血量10.4±2.1U;对照组患者HGB水平77.9±1.7g/l,PLT水平114.7±6.7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2例,输血量6.6±1.7U;HG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例数、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单纯肝硬化患者,入院诊断应该进行内镜检查查看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对防范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的90例肝硬化合并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分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组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B组两组。其中A组患者为36例,B组患者为54例。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呕吐物以咖啡状物质为主,且较少伴随有呕血现象。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则以呕血为主。同时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高于后者。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患者较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同时长伴随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并发症。与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相比,患者死亡以及再出血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陆兆炯 《吉林医学》2013,34(15):2997
目的:主要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诊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的患者共有25例,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而出血的患者13例,由于消化道出现溃疡而出血的患者8例,因为急性胃黏膜出现病变而导致出血的3例,因为胃癌而出血的1例。结论:应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应用胃镜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及时找出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70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17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确定出血原因,并予内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0例患者中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出血9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41例,肝源性溃疡(HU)出血30例,出血率分别为58%,24.1%,17.6%。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以中重度为主,重度静脉曲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并(P<0.05)。肝源性溃疡中Hp阳性率43.3%,说明HU的发生与Hp感染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达87.3%。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EGVB、PHG、HU,以EGVB为主。内科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艺珍  甘耀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99-1900
目的:分析导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对68例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1:3病例对照组研究。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为Ⅱ,Ⅲ,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门静脉内径增粗是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特别是有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治疗,对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病损程度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Mc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类;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2例,占52.8%(82/156);PHG出血40例,占26.3%(40/156);消化性溃疡16例,占11.3%(16/156);胃癌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其他不明原因12例。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Hp检测阳性62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29例,PHG中19例,消化性溃疡中9例,其他5例,且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及PHG的病变程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逐渐增多和加重;Hp感染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是否给予根除Hp治疗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的病人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内科治疗;观察组26例,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食管静脉曲张变化情况。结果:2组对比,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降低,而对照组食管静脉曲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硬化剂治疗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的病因诊断。对37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出血后行胃镜检查,并在镜下分析出血原因。结果:59.7%患者出血是单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所致,40.3%是由于单纯胃、肠道病变或食管静脉曲张与胃肠病变双因素所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血原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22%(21/41),门脉高压性胃病占31.71%(13/41),消化性溃疡9.76%(4/41),胃癌占2.44%(1/41),其余2例原因不明;经积极处理,止血有效33例(80.49%),转外科治疗3例(7.32%),自动出院1例(2.44%),死亡4例(9.76%),死因为大量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5年至1993年对确诊为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3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或中毒性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EVH,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0~72岁。根据child分级,A级18例,B级8例,C级4例。所有病例均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史。30例本次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二年来,我们应用洛赛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1例,与西米替丁组相比较,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61例均经化验、B超和内镜检查证实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住院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轻度8例,中度31例,重度22例.61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32~67岁,平均56.4岁,出血量<500ml者4例,500~1000ml11例,>1000ml16例;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53.4岁,出血量<500ml3例,  相似文献   

17.
孟氏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6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用孟氏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68例,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经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粘膜病变以呕血为主者。肝硬化经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有明显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呕血为主者。2、一般资料本组168例中,男141例,女27例,年龄21~76岁,平均48岁。用药前估计出血量在500~3000ml之间,平均1350ml,血色素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管负压引流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配合使用胃管负压引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治愈41例,1例胃溃疡出血患者拔除胃管后行胃镜检查时再次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2例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1例肝癌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配合使用胃管负压引流治疗、实施精心护理具有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效果,减少胃肠反应,利于胃腔给药,随时观察出血量,明确病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并发症,通常多考虑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随着急诊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中的地位,得到了人们的认识和重视。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9例,对其中23例用常规抑酸、局部缩血管药物治疗24h不能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于我院3年来救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纤维胃镜显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24例,占出血总数人数54.8%;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患者1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8.6%;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胃癌患者1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4%。42例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38例,成功率90.5%;剩下4例,1例死亡,3例再次有效止血。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占据很高的比例,临床治疗中应以胃镜检查,查找出血原因及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抢救,以针对性措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