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4):2285-2286
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1].我科从2002年开始应用瑞士罗氏公司提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使用以来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症状等.现对1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霞  陈飞 《护理与康复》2009,8(4):357-358
丙型肝炎治疗的最佳方案为干扰素加利巴韦林^[1]。随着临床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金标准。派罗欣不良反应多、疗程长,往往影响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用药过程必须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全程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早期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重要手段.重组α-2b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α-2b干扰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以人血白蛋白为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刘冰 《现代护理》2006,12(24):2285-2286
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1]。我科从2002年开始应用瑞士罗氏公司提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使用以来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症状等。现对1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国内采取此种治疗方案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逐渐增多。现观察42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总结经验,以便采取最恰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且效果良好[1],但也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影响疗效.笔者观察了7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并根据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了相应的护理,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了120例慢性乙型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2α注射液+利巴韦林产生的不良反应抑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量表评分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以及抑郁的程度。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出现抑郁症状者23例,症状严重者在用药后第8周。结论:抗病毒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易使患者发生抑郁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和症状护理,使患者渡过不良反应的不适期,保障抗病毒治疗的实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应用于丙型肝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Peg-IFN治疗的98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及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92%、77.5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6.1±2.6)d、(20.1±3.2)d,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eg-IFNα-2a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或减缓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所致的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1]。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但该治疗方案疗程长,还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5月-2013年12月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60例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经验。包括发热、畏寒、头痛的护理,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肌肉和关节酸痛的护理,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护理,脱发的护理。认为通过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和症状护理,使患者度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不适期,保障了抗病毒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02例患者完成48周以上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epatitis Cvirus-ribo nucleicacid,HCV-RNA)阴转率为81.4%(83/102),治疗过程中出现流感样症状70例,骨髓抑制72例,精神症状4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脱发12例,皮疹22例,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效果较好,治疗过程必须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其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A组,同期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为B组。A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病毒联合降糖药物治疗,B组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不同时期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情况、抗病毒应答情况及A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随访3个月后,A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毒学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均低于B组(P0.05);随访3个月后,A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获得组胰岛素抵抗改善率为62.96%,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未获得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易合并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抗HCV治疗,可考虑联合降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b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 b 50~100μg,每周一次;利巴韦林750~1 200 mg/d,总疗程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及停药24周均达87.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b加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和强有力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6例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资料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知识问卷。结果 306例患者中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04例,因干扰素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治疗的34例,未经医生同意不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845,P=0.004)、费用子女承担(OR=4.264,P=0.002)、对不良反应耐受程度高(OR=3.436,P=0.013)以及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程度好(OR=19.537,P<0.001)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建议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认为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75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和广谱抗病毒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和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随着在临床应用的增多,对其副作用的了解也更趋全面。其中某些特殊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改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院在使用干扰素治疗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和广谱抗病毒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和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随着在临床应用的增多,对其副作用的了解也更趋全面。其中某些特殊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改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院在使用干扰素治疗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极大地提高了其治愈率,目前已在国内推广应用.但对于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的禁忌证以及拒绝使用该疗法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案.笔者应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例,并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单纯保肝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6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认知程度及心理需求的调查。结果:49例认知程度较高,依从性好,16例欠佳。通过心理需求调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干扰素知识,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具体指导。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加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充分讲解干扰素的作用、目的及不良反应处理,可使治疗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丙型肝炎已呈全球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估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了HCV,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约有4千万[1],其中20%~3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几年来,随着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问世,PEGIFN和利巴韦林(RBV)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丙肝最有效的药物,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2]。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对89例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院共收治慢性丙肝患者124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