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被调查的307名临床护士中,231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5.2%,其发生针刺伤415次,发生密度1.27次/(人·年),不同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22.17%)、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7.83%)。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一次性注射器(42.89%),以普通病房为主(24.82%)。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于防护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掌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1),护理工作年限1年和10年的护理人员对做注射治疗需要带手套的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而对于血源性疾病针刺伤暴露后的预防措施,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较完备的知识,说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较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结论临床护士面临针刺伤职业危险,防护意识淡薄,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吴颖  冯彬  Li Yanli 《护理研究》2008,22(23):2151-21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0%[1],所以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易感染乙型肝炎.护生由于缺乏职业防护教育、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等,针刺伤发生率较临床护士高[2],故应加强护生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3名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3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0名,67%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了解医院临床科室一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防护措施。结果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占各类人员的61.78%,有53.39%针刺伤是明确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用过的针头所伤。操作中针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的占76.15%,最易发生的操作环节为回套针帽。职业损伤的发生与工作时间、学历职称以及工作负荷等因素有关。结论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自身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当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宝安中医院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生的环节原因及防护处理等方面的调查,制定干预政策,减低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43%,针刺伤原因中操作不当占到86%,针头用后能放在特制专用的硬塑料盒占20.9%.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针刺伤损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对策,预防和控制针刺伤损伤.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6.3%的护士曾被针刺伤,67.7%的护士有被患者攻击致伤史,6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7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危害自身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处理流程,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傅耀华  陈芳  钟美芳 《护理研究》2005,19(22):2006-2007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Aiken等[1]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常接触使用针、刀、剪、钩等医用锐器,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为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情况,探讨发生原因、防护措施,以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对58名手术室护士2004年锐器伤情况作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云岭  王欣然 《现代护理》2006,12(16):1499-1501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各级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设的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对本地区5所不同等级医院工作满1年的护理人员过去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区护理人员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为38.89%;各级医院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以三级医院最低;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理针头、加药、注射等操作时,其中,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居首位,占49.76%;针刺伤发生后92%的护理人员能正确对伤口进行处理,但针刺伤后的上报率较低,仅占26.29%。本地区一、二级医院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理使用后针头及给患者进行操作时。结论应完善侵入性操作安全防护措施,规范利器盒使用,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落实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操作过程监管,大力提倡安全操作,降低针刺伤风险。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方法]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护内容问卷调查,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结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90%左右,而助产士在缝合会阴操作中针刺伤率也高达80.0%,分娩过程(引产)接触体液、血液者达100.0%.[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护理操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几率高,操作中护理人员存在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医院防护措施不力现象,防护知识宣教不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所三甲医院共150名在职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危害认知量表及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及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针刺伤、血液体液污染、X光照射的发生率分别为39.3%、38.7%、6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职称、低学历是职业危害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危险因素,过往有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是职业防护培训的重点对象,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统计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结果:本组93名发生针刺伤315次;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职称护理人员(P0.01);儿科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占30.20%;更换针头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比例较高,占17.14%。结论:缺乏防护教育、违反操作原则、工作强度大、管理及制度不完善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方法]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护内容问卷调查,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结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90%左右,而助产士在缝合会阴操作中针刺伤率也高达80.0%,分娩过程(引产)接触体液、血液者达100.0%。[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护理操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几率高,操作中护理人员存在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医院防护措施不力现象,防护知识宣教不到位。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0名不同科室、护龄的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发生利器损伤的次数、环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75名(83.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315例次,人均发生1.5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低年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P<0.01);不同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徐辉  毛秀英  盖小荣  程进 《护理研究》2003,17(17):1039-1040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如被污染针头刺伤 ,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2 ] 。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也不例外 ,同样也面临这种危险。由于他们操作不熟练 ,缺乏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 ,实习中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为了探讨职业安全教育对降低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于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4月对北京市 4所护士学校的 2 15名实习护士进行了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 ,并与…  相似文献   

20.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