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57-1959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院门诊换药室的护理任务主要是伤口换药、清创、缝合、拆线、局部封闭、小手术和分诊等工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是很有学问的,若处理恰当,患者伤口可迅速愈合。若处理不当,则可以导致病程蔓延、损伤加重,甚至引起交叉感染等严重后果,现将作者一些护理技术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作为医院管理的重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所重视,它严重威胁着患和医院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切实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现对我院2001年-2004年门诊换药室细菌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针对门诊换药室的工作特点,对门诊换药室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门诊换药室的环境进行改造,采取分区域处理伤口(清洁、污染和感染区),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伤口护理用具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创造合格的换药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5S管理方法在门诊换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方法:整理、规范治疗室、库房、更衣室的物品。整顿:合理布局。物品标识清楚,彻底清扫,保持清洁。素养:强化人员无菌观念。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素质培养。结果:2006年8月-2007年8月门诊换药病人无感染发生,科内感染率为零。结论:为换药室创造了良好环境,减少了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换药室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各阶段对换药室院内感染实施控制管理。结果:换药室院内感染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医院换药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门诊换药室的患者3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2例和对照组175例,研究组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的晕厥,发生率为0.52%,对照组有8例出现晕厥,发生率为4.6%,两组患者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门诊换药室的患者采用预见性的护理,能够较大的减少出现晕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本院门诊换药技能及提高护理质量的积极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管理工作,提高门诊换药技能与护理质量的方法,换药前、中、后人性化护理措施。认为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可显著提高外科炎症及创面治愈率;舒适护理能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主动配合,促其病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换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门诊换药室的工作特点和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并贯彻执行各项预防措施。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门诊,换药室的感染率低于采取预防措施前(P<0.05)。结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门诊换药室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加强门诊外科换药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蓉  任小丹 《华西医学》1997,12(3):380-381
加强门诊外科换药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陈德蓉任小丹解蓉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医院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特别是门诊这个特定的环境,由于人流量大,换药病人增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2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实施护理安全因素管理以前的12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前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手术室护理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防御效果,寻找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33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患者3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防御手术室管理流程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纠纷情况、满意度和手术室护士风险管理掌握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术前准备失误率、护理记录差错率、无菌操作不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30%,0.00%,0.00%,0.00%,0.00%,均优于对照组的1.52%,1.21%,0.91%,0.3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4.07,4.05,4.22,4.25;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为99.1%,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分别为(23.1±7.3),(25.3±5.3),(21.2±4.6),(22.5±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7±5.8),(17.3±6.1),(15.3±3.2),(16.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4.29,4.16,6.05;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设置理论在门诊换药室实习护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12月来我科的58名实习护生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管理,通过设置目标(强调目标的明确度和难度),保证护生能接受并承担目标,同时为护生提供支持(包括相信护生、获取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结果:提高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生操作的满意度;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均在92.5分以上。结论:目标设置理论在门诊换药室实习护生的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使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始终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实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实习护生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干预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共1551张,其中护理业务风险1509张,占97.29%;护理管理风险42张,占2.71%.妇科病区429张,占27.66%;产科病区465张,占29.98%;四室(手术室、临产室、新生儿科、急诊室)657张,占42.36%.2011年与2008年相比,危重患者上升了64.77%,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实行护理安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内容与临床事项、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态度良好,操作技术过关率与医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安全干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05年起建立并逐步健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分析其具体实施措施和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一例相关手术室护理的医疗事故发生,日常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安全制度执行,重视患者的护理安全,将安全文化融入到整体的护理工作当中,以提升医院的整体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的医疗诊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诊换药室优化流程管理对减少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和提高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评估2010年门诊换药室换药流程管理的缺陷和不足,对流程管理进行优化,并于2011年实施,比较优化流程管理前后清洁伤口换药、清创缝合伤口换药的伤口感染发生率,患者对换药室工作满意度以及管理质量.结果 2010年门诊换药室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39%,患者满意度为92.8%,201 1年实施优化流程管理后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39%,患者满意度为99.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23,5.67;P <0.01).实施后管理质量各项目环境布局、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用垃圾处置、健康教育覆盖率得分分别为(99.13±1.64),(98.06±1.27),(99.95±1.04),(99.75 ±2.12),(99.25±1.33),(99.96±0.21)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65±2.10),(91.21±2.73),(93.82±1.35),(93.58±3.89),(90.34±2.14),(90.27 ±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47,4.73,4.96,5.13,4.89,6.35;P<0.01).结论 优化流程管理能有效控制门诊换药室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1月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523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前组,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的已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854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后组,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供应参数、服务质量、供应合格率、临床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总体服务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物品合格、消毒合格、包装合格与洗涤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供应差错与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物品发放满意度、物品回收满意度、各科室沟通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为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及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初步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安全的需求以及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护理管理的相关认知,为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关专家的咨询并对初步方案进行修订,确定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现况调查研究,获取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的相关情况,进一步验证既定的手术室患者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修改.结果 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现况调查可知手术室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4分;手术室护士普遍对手术中的安全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较高;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为工作的年限、技术职称以及从事的工作.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为贴合手术室护士的临床需求并突出了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值得临床手术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