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等.认为术后正确的抗炎、溶栓、抗凝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必要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显效8例,有效率100%.46例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置管溶栓术治疗,通过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及导管溶栓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2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均未发生肺栓塞、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导管并发症及出血倾向。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效、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介入及综合性治疗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4例患者还有部分栓塞,本组1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同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邢文珍 《现代护理》2002,8(10):756-75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介入及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溶栓治疗的综合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4例患者还有部分栓塞,本组1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同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均在1周-2周内消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大出血及肺栓塞发生,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2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患者通过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利用导管直接尿激酶泵入血栓内溶栓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感消失,无1例发生肺栓塞、出血情况。结论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妥善固定导管,使用溶栓药的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丽春  林小玲  李雅琴 《全科护理》2011,9(19):1702-1703
[目的]总结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对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病人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溶栓的护理、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DVT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5例肿瘤重症病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评估、行为训练、物理治疗等早期护理干预。每隔14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中有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中有13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接受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音乐治疗与想象训练、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情绪有改善作用,可缓解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降纤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疗效,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临床治愈6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有效率93.8%。结论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侯丽  孙宁 《全科护理》2010,8(28):2549-255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对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病人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溶栓的护理、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DVT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