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全面探讨提高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护理质量监控组、消毒质量监控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组、卫生员培训质量监控组四大块,并分设四个质控组长,根据每位护士特长将其分工到各个监控组,实行护 士长→质控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消毒质量监控组对眼科手术的感染监控,建立了有效的眼科手术感染管理措施及持续质量改进制度的实施。 结果 实行质控组长参与管理以来,手术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升。结论 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监控, 尤其对眼科手术感染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组长在护士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同时,选拔出8名护士担任手术室专科组长,实施护士长-专科组长-护士三级管理模式。对专科组长班次进行调整,护士长充分授权专科组长负责质量控制、护士培训、科室协调等工作。将2011年全年质控查房、护士考试考核、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对照组,2012年全年质控查房、护士考试考核、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专科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士长充分授权下的专科组长负责制管理方式,有利于调动高层级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和锻炼其管理意识,和谐医护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肖晓琴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38-139
目的:探讨护理三级质控网在儿科手足口患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长根据手足口病收治指南制定科室手足口病护理质量标准,同时建立手足口病护理三级质控方法质控标准,进行护士全员培训、考核与落实,通过责任护士自我监控、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检查等质量监察评价手段发现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保证住院手足口患儿过程护理安全及终末护理质量.结果:2010~2011年共收治836例手足口患儿,829例治愈出院,7例确诊重症手足口病转上级医院治疗,无一例发生意外或护理纠纷.结论:护理三级质控网的建立实施有利于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 ,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 ,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 ,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质控体系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纠纷隐患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能有效促进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的质量管理 ,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 ,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42名手术室护士为常规管理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42名手术室护士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后(三级质控管理组).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达标率及护理质量,并在两组护理期间各抽取1200台次手术量评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级质控管理组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体位指导、吸氧、静脉穿刺、药品摆放、器械清洗、留置导管达标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质控管理组手术室器械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及三基三严考试成绩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质控管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工作的达标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患者50例作为乙组,实行常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手术患者50例作为甲组,实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护理文书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物品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组成的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建立科室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三级质控体系,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等,将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分成2个大组,即病房管理组及护理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强烈的质量意识、求新上进的团队精神,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方法 科室成立了护士长-质控员-整体护理小组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负责病区每日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机会让每一位护士参与管理和决策.结果 全体护理人员提高了质量意识,使得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过程变得积极有效.结论 通过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对护理质量实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持续改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分组管理的成效。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为5个管理组。每一组设组长1名,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实施针对性管理的模式。结果实施分组管理后,医生满意度由86%提高到96%,患者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物品准备合格率由92%提高到98%,组员专科考核也有提高(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现代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简称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的优化手段,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手术室设立四个质控小组,通过建立护士长一质控组长一质控成员三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 。结果 通过细节管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行为更加规范,从而提升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结论 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先决条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11.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就护理实际效果与护理标准对比,展开广泛调查,找到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再由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改进过程实行"三级五方"(三级:自我质控、科室间质控、护理部质控;五方:护士本人评价、患者评价、本科室评价、科室间评价和护理部评价)的质控。结果经过连续3年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医患关系融洽度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由80.5%提高到98.1%,健康教育覆盖率由68%上升到100%,护士对患者情况全程知晓率由49%上升到100%,增加了责任心,杜绝或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设立手术室泌尿专科组长在手术室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在手术室设立泌尿专科组长,参与专科组的培训、专科手术的配合、泌尿专科仪器、器械及特殊手术用物的管理,将设立专科组长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设立泌尿专科组长后,对仪器、器械的管理更到位,组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结论在手术室设立泌外专科组长后,规范了泌尿外科腔镜仪器、器械的使用情况,提高了组员专科业务水平,增进手术室与手术科室间的沟通交流,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分组质量控制在急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急诊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工作能力、个性、工作特点分成7个抢救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由抢救组长全面负责组内人员工作质量的检查、控制及组员的带教、培训,护士长、质控组长负责各细则考核。通过分组质量控制,科室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抢救组长的管理能力及组员的工作能力,保证急诊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形式下手术室的管理模式.方法 护士长根据手术室护士的个人特点和业务水平,结合个人意愿和兴趣,将护士分为5个大组,组内人员按照1:3:4的比例配置组长、固定组员和轮转护士(即1名组长、3名固定组员和4名轮转护士).结果 经过18个月的运行,医护之间手术配合相对固定,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得到较大发挥,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潜能得到较大发挥.结论 在手术室实行专科化分组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发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组单项质控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病区护理质量项目分为6~8个单项质量控制小组,每组设置组长1名及组员1~2名,经过统一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按PDCA循环法开展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分组单项质控后,各单项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年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组单项质控管理,加强了病区一级护理质控力量,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曹艳霞 《现代护理》2007,13(6):531-532
目的以强烈的质量意识、求新上进的团队精神,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方法科室成立了护士长-质控员-整体护理小组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负责病区每日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机会让每一位护士参与管理和决策。结果全体护理人员提高了质量意识,使得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过程变得积极有效。结论通过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对护理质量实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持续改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下如何做好护士长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 2 0 0 2年 8月实施了护理组织管理模式改革 ,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制。每个护理单元设 2个护理组 ,护士长、护理组长竞聘产生 ,护理组组建实行系统内双向选择 :取消了科护士长建制 ,护理指挥系统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转向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负责制 ;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护理组长 ,考核单位从科室转向以护理组为单位[1 ] 。面对护理管理模式改革的新形势 ,护士长在注重护理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好护士长作用。加强组际、科际关系的协调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后 ,医…  相似文献   

18.
双路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级三级质量控制和科室三级质量控制的两条路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并应用院级三级质量控制和科室三级质量控制两条路径,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科室三级质控组织的作用,把握环节质量,注重质量反馈,对护理质量实施逐级、全程、动态监控.结果 通过近2年时间的实施,全院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2004年94.5%提高到2007年第1季度的99.2%;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由2004年的90%提高到2006年的95%;病房管理合格率由2004年的91%提高到2006年的9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2004年的90%提高到2006年的97%;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由2004年的89%提高到2006年的95%.结论 通过院级及科室两条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以来,我院手术室采取总护士长-护士长-专业组长管理模式,并自行设计制作了手术室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主要由专业组长参与管理、负责一级质控,使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时消除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提高患者满意度[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3层,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专业知识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1年后,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自身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