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进行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其中并发肺栓塞1例。[结论]健康教育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院78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85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病率为0.51%,均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术后8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护理和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驱动下肢循环。结果:试验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χ2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的下肢用充气压力泵作间歇循环驱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观察组患者Lysholm(85.5±12.8)及Lysholm不稳评分(19.1±2.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5±12.2)、(12.9±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艾灸仪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例,依照盲选法,分成对照组31例,治疗中使用弹力袜,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电子艾灸仪。比较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干预后第7天实验组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艾灸仪与弹力袜联合使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护理资源的浪费,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盆腔手术后近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达国家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病率为11%~29%[1], 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为0.2%~15.6%[2-3].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若不积极治疗将会致残,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而死亡,故对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LEDVT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KEDVT)是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盆腔手术后近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达国家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病率为11%~29%,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为0.2%~15.6%。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若不积极治疗将会致残,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而死亡,故对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带与抗栓泵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肝素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踝泵运动等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抗栓泵及压力带;肝素组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抗栓泵及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肝素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并超出正常高值。观察组、肝素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压力带与抗栓泵联合使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肝素组无潜在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15.6%,现就妇科盆腔手术后DVT发生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因此,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5. 00%(1/20),护理满意度为95. 00%(19/2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 00%(6/20),护理满意度为80. 00%(16/20),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防性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27%(15/5616),阴式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90%(3/333),仰卧位手术发生率为0.09%(12/13333),15例均行彩超检查证实为静脉血栓,经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归纳出针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给予早期活动、穿刺、循序减压弹力袜、饮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500例,手术前对年龄、体重指数、内科合并症、肿瘤性质、恶性肿瘤家族史和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0%;年龄(OR=1.066)和肿瘤性质(OR=10.788)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结论 手术前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量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认识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2011年6—8月收治的180例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11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特点及其引发肺栓塞(PE)的危险性,同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对LDVT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所有于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资料完整的患者395例.分别于手术前24 h、术后48~72 h及术后96~120 h,常规扫查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若有血栓,则进一步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有无肺栓塞,并彩色多普勒超声继续动态观察.术后超声检查未见LDVT,而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不能除外肺栓塞的患者,亦要进行CTPA检查,明确有无肺栓塞.结果 妇科盆腔手术后早期无积极预防措施时LDVT形成的发生率为11.1%, LDVT患者42.8%发生肺栓塞.结论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腿深静脉;且引发肺栓塞危险性高,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妇科手术后早期对高危人群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尤其是小腿深静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