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购物、吃、喝、玩、乐在网络空间里应有尽有,"网络看病"也悄然兴起。甚至有网友戏称:"看病上百度,买药上淘宝,开刀上优酷"。不可否认的是,与网络购物一样,网络看病有他省钱、省力、省时、方便、快捷、经济等诸多优点,尤其深受年轻人的青睐。生病后足不出户,只要在网上输入自己的症状,从普通的头痛脑热到复杂的疑难杂  相似文献   

2.
医院里名目繁多的检查、化验,已愈来愈使人难以承受,也成为了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 家住华北某市已退休的陈师傅,四十多岁起即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老病号,一到冬天就胸闷气促,特别难过,所以年年冬天他都要住几次院。他告诉我们,每进一回医院化验,检查报告单  相似文献   

3.
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大部分人都有,而说到看病有忌讳,有的人可能就不甚了解。 忌妄自诊断。在门诊常常会遇到自我诊断的患者。这部分人中大多是首次发病而又自以为是小毛病无大碍的青壮年,他们往往抱着开点药就走的心理来就诊。笔者曾在高温季节遇到一位男性青年就诊,说自己被蚊虫咬了,开点药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近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就“网上看病”的说法提出异议。他们表示,一般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在医疗和科研机构进行远程医疗会诊是被允许的。但网上看病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属明令禁止之列。弊端一:网上医生怎么看病?医生看病首先是询问病史,然后进行望、触、扣、听等体格检查,还要结合有关的辅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难免会有三病两痛,生病后会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确诊、开药,病人回家服药,逐渐康复,这已经形成模式。但在上述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这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幅漫画,题目为看病冷暴力,说的是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说:一些医院的接诊台正中放着电脑,患者要和医生面对面都很困难,医生和电脑对话时间长,与患者交流时间短,没说几句话,医生就开出一堆药,列出无数检查.遭遇缺乏沟通的看病冷暴力,是许多患者的切身感受.同时还附了一首诗:患者有虑问痛痒,医者无言急煞人.处方虽薄隔膜厚,仁心最难是交心.  相似文献   

7.
《健康必读》2007,(1):29-29
家住江苏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的张书菊前一阵子患了阑尾炎,家人把她送到了一家医院,但3000元的手术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经过多方打听、比较后,他们最终在同区的王官集镇医院,通过砍价,以800元支付了全部住院以及手术费用。“在我们这儿,人们已经很习惯看病砍价了。每天10名病人中就有6人要砍价的。”宿豫区顺河镇医院负责人肖允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允许民营医院存在之前,看病砍价这样的事,闻所未闻,简直是天方夜谭,可现在,在因“争议市长”仇和而闻名的江苏宿迁市,看病砍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现象。这彰显了什么深刻的原理呢?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张文 《大众医学》2011,(5):59-59
一天上午.我正在看门诊.一位病人急匆匆地走进诊室.对我说:“医生,我一大早就来挂号,但搞错了科室,挂到别的科去了,那边的医生说不能看.要我找对症的专科加号.您能不能给我加个号?”我很为难,告诉他说:“我今天已经加了很多号了.你若要加号的话,需要等到最后看.或者.你可以换一天再来。”  相似文献   

9.
每天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考虑要不要吃药,或要不要接受某种医疗处置.有些人是为了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有些人则是为了治疗疾病.面对多种选择,不知如何是好,现在,这样的决定尤其困难.当然,医师、网络、电视、收音机、杂志和健康书籍都是资讯的来源,到处都有专家告诉你该怎么做.但你知道哪一种做法最适合你吗?其实,你不必去问专家,因为答案就在你身上.  相似文献   

10.
正始于农村的支付方式改革今年春节期间,秦留战因经常出鼻血的老毛病在老家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卫生院住院治疗,5天花费的460元,都是在出院时一次结算的。以前老秦多次在省会郑州的大医院治疗,每次都得花费3000元左右,而且每天的费用都得当天交付。武陟县自2012年6月起全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全县22  相似文献   

11.
章秀 《健康文摘》2010,(12):38-39
生活中,看病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医生,那种拿丁药就走的方式绝不适用于关注健康的人。“提问”.不只是医生的任务,患者也有必要问各种问题,以便作出正确的决定。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问到“点”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切中要害,从医生那里获得你要的专业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分期付款看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模式。2004年,上海仁爱医院曾在国内率先尝试,其后沈阳、桂林等地医院也推出了针对不同专科手术的“按揭”看病方式。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一善举并未在病源充足的公立医院推行。有专家分析认为,“按揭看病”方式之所以不能推广开来,一方面是因为医药费拒付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医院流动资金大大减少,成本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13年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这个"最美假新闻"引起的热议谈起,分析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内涵,解读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对于实现人人病有所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都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该模式可能的风险,最后对完善并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媒体不断报道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笔者深入到社会中进行了调查,认为舆论界反映看病“贵”的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到某一个部门。具体来说:看病“贵”是国家改革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药费报销体制改革后,计划经济时期旧观念对医疗费用认识的影响,舆论导向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因素的影响,药品销售商无序竞争因素的影响。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一是人们必须尽快转变医疗消费观念;二是加大实现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快实现社会医疗保障的步伐;三是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减少虚高水分,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四是加强医院和医生的管理,遵守医疗道德。  相似文献   

15.
《rrjk》2014,(13)
<正>据报道,北京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达70万人,三级医院基本是满场状态,其中外来病人约占1/3。大量外地人进京看病,使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也加剧了人口和交通负担,北京因此被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根源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翻过一座山,实力翻三番,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医疗差距。外地病人大量涌入北京,除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8日,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卫生厅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全省“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再次扩大,试点由39家增至100家,100个试点病种暂时不变。10月1日起.新增加的61家试点医院开始根据各自情况实施“按病种付费”项目。  相似文献   

17.
刘华彬 《中国卫生》2009,(10):59-60
2008年,苏州参加新农合的总人数为293.27万人,基本实现行政村、应参保居民的两个100%全覆盖。不仅参合率高,筹资标准达到人均278元,较上年增长3238%。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突然的体位变化,例如久坐之后突然站起来、突然转头等,会出现头晕,如果仔细一问,很多人会有"房子转""墙要倒""我要跌倒"等描述。这样的情况,就是"眩晕"。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是因空间定向紊乱所呈现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一卡通'真的很方便,拿着它到村卫生室看病,一刷就可以报销了。参合农民看病报销,门诊每次仅需一元钱。"在防城港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卫生室,村民邱永刚拿着新农合"一卡通"高兴地向我们推介。邱永刚所说的"一卡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在防城港市试点推行的新农合lC联名卡。新农合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病人至上、服务优先理念,设立值班主任窗口工作制,让需者有助,通过加强服务监管,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力争做到沟通"零障碍"、医疗"零差错"、服务"零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