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往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研究大多在运动诱发缺血、包括稳定心绞痛等严重心绞痛患者中进行,而且是短期试验。作者评价冠脉旁路手术(CABG)患者口服奎那普利治疗1年后对运动试验诱发的缺血、48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缺血和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CABG患者中75例平均年龄61±9岁,手术前4周开始口服奎那普利40mg/d为治疗组;73例平均年龄63±9岁,口服安慰剂为安慰剂组。随机症状限止踏车运动试验期出现ST段压低≥0.1mV者,为运动诱发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口服奎那普利5mg以评价其耐受性。CABG后1年对患者进行48h动态心电图监测。J点后80ms ST段偏移≥0.1mV,并且持续≥60s者判为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20例),阿托伐他汀组10mg/d(20例),阿托伐他汀组20mg/d(20例)。结果:治疗8周后10mg/d组及20mg/d组血清胆固醇下降分别为30%及32%,低密度脂蛋白下降40%及40.8%,甘油三酯下降30%及38%;与安慰剂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臂部动脉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10mg/d组由(4.93±0.5)%增加至(6.5±0.6)%,20mg/d组由(4.85±0.81)%增加至(7.2±0.79)%,安慰剂组无变化。示阿托  相似文献   

3.
脉导敏为一种静脉扩张药物。本文旨在检测两种不同剂量的脉导敏对肝和全身血液动力学以及奇静脉血流量的急剧作用。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平均年龄56±9岁。在测得基础值后,27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脉导敏2mg组(11例)、4mg组(8例)和口服安慰剂组(8例)。两组病人均在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4.
各种钙拮抗剂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明显不同,异搏定为罂粟硷衍生物,尼卡地平、尼索地平等则为双氢吡啶衍生物。为了探讨它们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作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对比研究。病人和方法尼卡地平和异搏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平均年龄60岁,病史至少3个月,踏车运动试验均为阳性。先以单盲法安慰剂治疗2周,进行各种检测后随机分为尼卡地平(30mg,每日3次)或异搏定(120mg,每日3次)治疗组,疗程4周,用双盲法。间隙2周后再交换用药4周。尼索地平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例,平均年龄61±6岁,心绞痛史6.5±7年。先服用安慰剂2周,再随机分为尼索地平(10mg,每日2次)或美多酰胺(10mg,每日2次)治疗组,疗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90~109 mmHg)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随机分为3组(1)L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2)B组,口服苯那普利 10 mg/天;(3)L+B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苯那普利 10 mg/天.疗程8周.共入选病例67例,完成8周观察者63例,L组22例,B组20例,L+B组2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其中L组下降10.8±6.2/17.5±5.5 mmHg,总有效率59.1%;B组下降11.2±5.4/16.4±4.6 mmHg,总有效率65.0%;L+B组下降26.4±5.7/32.1±11.0 mmHg,总有效率95.2%.L+B组降压幅度最大,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其中L+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P<0.00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新一代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观察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停服原用药1周再服用安慰剂1周后,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苯那普利组服用苯那普利10~20mg/d。入选病例65例,完成8周观察者共61例,缬沙坦组32例,苯那普利组29例。监测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β2-MG、24h尿微量ALB。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缬沙坦组下降(16.5±7.5/10.2±6.8)mmHg,总有效率为59.4%;苯那普利组下降(16.4±9.6/11.2±7.4)mmHg,总有效率62.1%,两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尿β2-MG、24小时尿微量ALB在治疗后均下降,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缬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副作用少,可降低尿中ALB及尿β2-MG,减轻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3-羟 3-甲基 -戊二酯辅酶A(HCM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所有大型临床试验对冠心病的干预研究均在事件发生数月后进行 ,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早期 ,强化降脂治疗是否对病人有益。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 ,共入选 6 0例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均在入院后 4 8h内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 (n =2 0 ) ,阿托伐他汀组 10mg/d(n =2 0 ) ,阿托伐他汀组 2 0mg/d(n =2 0 )。 3组主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在用药后 8周检测脂质水平及通过臂部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并随访 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 分组前 3组血脂水平相似 ,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 10mg/d治疗的病人 :血清胆固醇 (TC)下降 30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下降 4 0 % ,甘油三酯 (TG)下降 30 % ;阿托伐他汀组 2 0mg/d治疗的病人 :TC水平下降 32 % ,水平下降 4 0 8% ,水平下降 (TG)38% ;与安慰剂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0 0 5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 8周后改善了臂部动脉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10mg/d组由 ( 4 93± 0 5 ) %增加至 ( 6 5± 0 6 ) % ,2 0mg/d组由 ( 4 85± 0 81) %增加至 ( 7 2±0 79) % ,安慰剂组未观察到变化。结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终止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转复持续时间<24~48h的房颤(AF)非常有效,但对持续时间更长的AF似乎疗效甚微。以往研究显示胺碘酮对这些病人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大多数研究仅将胺碘酮用于其它药物无效的AF病例,且均无安慰剂对照。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评价胺碘酮作为首选药对持续性AF病人恢复窦律是否优于安慰剂。AF持续时间>48h的67例连续病人(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9岁),随机到胺碘酮组33例,安慰剂组34例。两组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胺碘酮组1h静脉用药300mg,继而24h用药20mg/kg。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分三次)一周,然后400mg/d服3周。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HF患者,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岁,心功能Ⅱ~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的观察组和培哚普利加安慰剂的对照组。缬沙坦40mg/d,培哚普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8~10mg/d。治疗前及治疗12周以后,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I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与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提高CHF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钙拮抗剂PY108-068系双氢吡啶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其它钙拮抗剂,带有benzodiazolyle基团。作者对其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就其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作了观察。方法 15例70岁以下有心绞痛病史(尽管药物治疗,仍至少每天发作一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例因故中断,其余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9岁(45~68)。心绞痛时间平均4年(5个月~15年),疼痛类型在进入研究之前至少3个月无变化。5例既往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证据,但只有4例有确切病史。不吸烟者7例,每天吸5支或以下者5例。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和交叉法。疗法由PY108-068 25mg、50mg,每天三次和安慰剂口服组成,每项2周时间。结果在每疗程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从安慰剂的11.1±3.9减少到本药75mg/天的6.3±2.4(无意义,NS)和150mg/天的8.1±3.4(对安慰剂P≤0.03;对75mg/天NS)。硝酸甘油消耗由安慰剂的6.1±2.9减少到75mg/天的1.8±1.5(P≤0.03)和150mg/天的3.6±2.3(对安慰剂p≤0.01,对75  相似文献   

11.
舒林酸治疗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疗效.方法 36例经结肠镜和组织学诊断的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口服舒林酸4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片/d,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时腺瘤数目、最大直径、形态及腺瘤异型增生分级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完成试验.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59个腺瘤直径分别为(3.6±2.2)和(2.4±1.5)mm,治疗后腺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腺瘤形态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出现扁平隆起和红斑.异型增生级别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对照组30个腺瘤直径分别为(4.6±2.5)和(3.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磺酸具有胰岛素样生物效应,可能是临床防治糖尿病的有效制剂之一[1,2]。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牛磺酸治疗了20例糖尿病患者,以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30例病人均系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饮食治疗或加服降糖药物2~3周后空腹血糖仍>83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01±36岁,病程96±72年。其中6例单纯饮食治疗;4例口服消渴丸5~10粒,2~3次d;6例口服优降糖25mg,2~3次d,二甲双胍025~05,2~3次d;4例…  相似文献   

13.
作  者 WatersD ,GarceauD标  题 clentiazem参考文献 JAmCollCardiol 1993,2 1:96 4~ 970  疾  病 稳定型心绞痛。目  的 评估clentiazem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随  访  2周。病  人  199例 (男 175例 ,女 2 4例 ) ,平均年龄 (6 1± 8)岁 ,74 %病人心绞痛史≥ 1年。治疗方案 clentiazem剂量递增 ,从2 0~ 12 0mg/d ,剂量每 2d增加 1次 (2 0、4 0、80、12 0mg/d) ,最后剂量为 12 0mgbid ;或安慰剂。其他治疗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结  果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在治疗结束、服药后 4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EH病人被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那普利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和吲哒帕胺2.5 mg qd晨服,或苯那普利10 mg和吲哒帕胺2.5 mg qd 晨服,疗程均3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缬沙坦由治疗前的171.2±17.5/105.3±10.5 mmHg降至138.2±16.4/84.4±9.6 mmHg, 苯那普利由治疗前的170.4±17.6/104.5±10.2 mmHg降至135.3±17/82.4±10.2 mmHg.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服药后出现咳嗽5例,腹泻1例.治疗组除2例发生轻度下肢浮肿外,未发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其疗效与苯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用的疗效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少于后者,是联合用药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16.
该文是HOPE研究的一部分。9541例平均年龄(66±7)岁的心血管疾病高危者随机分为每日服VitE 400IU组或安慰剂组。此外,又分为每日加服Ramipril 10mg组或安慰剂组,都是双盲法服用。共观察4~6年,平均4.5年。主要观察事件是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病因死亡。死亡原因未定者也推论为心血管病死亡。次要结局是其他病因死亡,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和手术等。  相似文献   

17.
Yao B  Hu G  Li Y  Liao Z  Zh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2):826-82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白蛋白尿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52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 μg/min之间,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尚可,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2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B组为治疗组,27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培哚普利剂量为4 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18个月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AER等.结果 A组在12、18个月时AER分别为(52.3±8.6) μg/min和(60.5±9.0) μg/min,二者与治疗前的(44.2±6.8)μg/min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B组用培哚普利治疗后3、6、12、18个月时AER分别为(20.3±5.6) μg/min、(22.1±6.1) μg/min、(21.3±5.9) μg/min和(20.8±5.7) μg/min,均明显低于同期A组水平(P值均<0.05),与治疗前的(45.3±7.6) μg/min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运动耐受不良是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老人(HFPEF)的主要症状,其机制及治疗所知甚少。方法及结果71例稳定的老年(70±1岁)血压己控制的代偿性HFPEF病人(80%为妇女)随机分入enalapril 20mg/d及安慰剂两组,双盲,随访12个月。评估运动氧耗峰值、6 min步行试验、Minneseter Living with HF问询、MRI、Doppler超声心动图和血管超声。计算药片数说明病人遵医嘱服药极好(94%)。Enalapril组25例,安慰剂组34例完成12个月的随访。随访  相似文献   

19.
病人和方法本文为瑞典东南部8间医院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最初旨在探讨口服阿司匹林75mg/d 长达1年和/或在最初5天静脉给予肝素,在不稳定型冠心病(CAD)发作后对心肌梗塞(MI)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不稳定型 CAD 的定义为非 Q 波型 MI 或在近4周内心绞痛的发作增加,且在休息时或在负荷运动试验的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入选病人年龄均在70岁以下。静脉间歇给予肝素或生理盐水:在头24小时内给予浓度为5000IU/ml 的肝素,每6小时给2ml;接着每6小时1.5ml 共4天。同时开始口服75mg 阿司匹林或安慰剂,持续1年。没有治疗禁忌症的全部患者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冠心病诊断中,踏车运动试验 Q-Tc 延长与 ST 参数价值对比。资料和方法共计59例,其中冠心病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54.6±7.6岁,均有典型心绞痛及/或心肌梗塞史。正常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7±7.8岁,均无冠心病易患因素,经临床及辅助检查无心脏病证据。检查方法按《实用心电图学》所述。测量运动前后 Q-T 间期,并用 Bazett 公式计算Q-Tc。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平均年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